飼料研發及發展方向,不僅要繼續改善飼料的營養性、適口性和生物性,更要關注飼料的安全性問題。在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采取法律法規等官方強制措施,對飼用抗生素的種類、使用方法、劑量和配伍等方面嚴加限制,并倡導研究和使用綠色與安全的飼料添加劑。
飼料研發及發展方向,不僅要繼續關注改善飼料的營養性、適口性和生物性,更要關注飼料的安全性問題。它主要包括:消除藥物殘留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改善肉蛋奶的品質與風味,提供保健食品、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3個方面的內容。在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采取法律法規等官方強制措施,對飼用抗生素的種類、使用方法、劑量和配伍等方面嚴加限制,并倡導研究和使用綠色與安全的飼料添加劑。
飼用抗生素的弊端不容小視 抗生素(又名抗菌素)是指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因對特異性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立克氏體、支原體等)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其作用遠遠超過單純的抗菌范圍,所以稱為抗生素。抗生素作為抗菌促生長劑添加到飼料中,為飼料業與飼養業的發展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其弊端日漸顯著。 抗生素的濫用容易引起畜禽內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在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同時,也抑殺了畜禽體內生理性微生物,擾亂了微生物種群之間的相互制約格局,破壞了微生態平衡。 抗生素的長期使用引起耐藥菌株的產生,導致抗生素醫治疾病的療效減弱。 抗生素對動物機體免疫力產生不良影響。抗生素進入動物機體內可以同多種蛋白質結合成復合體,分布于體內的各個部分,使動物機體發生明顯的免疫形態學變化,并伴隨形成特異性抗體,動物機體免疫力下降。 飼料中使用抗生素導致畜產品中有藥物殘留,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動物產生的耐藥性轉移給人類,使人類的用藥效果降低,各種疾病蔓延。 抗生素在畜禽產品中的殘留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表現在一方面由于消化不良,動物糞便中的不良氣味(如氨氣、甲烷等)嚴重;另一方面,有些藥物通過糞便排泄出來,造成環境污染。 基于以上在原因,抗生素正在逐漸失去昔日的輝煌,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將是一種無藥殘、又無污染,且能改善動物福利和提高飼料經濟效益的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制劑為安全畜禽生產帶來了福音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飼料生產大國,強化飼料產品安全,推進我國安全、無公害和綠色畜禽、水產產品的普及已成為時代潮流,它是國內飼料與養殖生產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走出市場低谷,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舉措。政府正在強化監督與管理,科學家們也積極地將動物藥物添加劑的研究方向投向具有生長促進作用和保健效果的飼用微生態制劑,改變對抗生素的依賴,并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