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的最后“堡壘”——黑龍江已經被進口轉基因大豆“攻陷”,由于本土油廠使用國產大豆虧損停產,東北地區的豆油與豆粕市場雙雙被進口大豆控制;進口大豆大行其道的同時,大量國產大豆由于水分超標等原因,無法進入國家糧庫,農民再現賣豆無門。
黑龍江是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主產區,聚集了大量大豆壓榨企業,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昨日發布消息,黑龍江多數油廠已停機。中國大豆網總經理劉兆福說:“黑龍江油廠基本停產,國產大豆加工越多虧損越多,停產可以不虧損,但是市場讓了出來,進口大豆占領的豆油、豆粕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焙邶埥瓥|源油廠總經理聶孝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現在黑龍江豆粕市場90%左右是轉基因豆粕,豆油方面轉基因豆油占到80%份額,國產豆油只有20%的份額,與一年前相比,各自所占的份額剛好相反。
據業內人士介紹,大豆加工后的產品主要有兩種,豆油和豆粕,進口大豆的出油率是19%,豆粕的產出率是80%,現在豆油的價格為每噸6800元,豆粕每噸2900元,按照上面這四個指標推算,1噸進口大豆加工后可以獲得3641元,除去150元的加工成本,還剩下3491元。目前進口大豆的價格為每噸3100元左右,這意味著使用進口大豆每噸可以賺到391元的利潤。
而國產大豆的出油率要比進口大豆低,上述業內人士說只有16%,豆粕產出率、豆油和豆粕的價格與進口大豆相同,如此推算,1噸國產大豆加工后為3437元,除去150元的加工成本,還剩下3287元,意味著油廠必須按照每斤1.65元的價格收購國產大豆才能保本,但這一價格遠遠低于國家收儲的每斤1.85元,因此農民并不愿意賣。
2008年10月到今年1月,國家先后三次在東北主產區對大豆進行臨時收儲,收儲價每斤1.85元,總量達到600萬噸,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測算,2008年全國大豆產量1750萬噸,收儲數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4%。高達600萬噸的大豆進入國家糧庫,使市場上的豆油、豆粕供給出現較大缺口,而每斤1.85元的國家收儲價使農民不愿低價將大豆賣給油廠,本土油廠無奈停產,進一步加劇了豆油、豆粕的供給缺口,國產大豆的大本營東北地區由此門戶洞開,進口大豆蜂擁而入。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中國2月進口大豆326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61.2%。2008年,中國大豆進口達到3744萬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進口大豆的大量涌入不僅擠壓了中國本土油廠的生存空間,也給豆農的大豆銷售增加了壓力。
黑龍江嫩江縣克洛鎮科后村村長董振海介紹,科后村大豆產量在25000噸左右,到目前只出售了三分之一,剩余的大部分大豆水分含量在18%左右,按照國家收儲13%含水量的標準,無法賣給國家糧庫。劉兆福估計,黑龍江因為水分不達標無法賣給國家糧庫的大豆數量在150萬噸左右。如果油廠正常開工,這150萬噸大豆完全可以通過油廠消化。
董振海對記者表示:“4月份雪化掉以后,氣溫回升,賣不出去的大豆一旦發霉變質,農民損失將難以估計。”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