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093|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豬的行為特性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3-11 14:3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吸吮行為 仔豬在出生后約半小時就知道尋找母豬乳頭吸吮母乳。吸吮行為與觸覺行為、嗅覺行為、聽覺行為以及印記行為一塊組成豬只最初的吮乳行為。該行為有強烈的方位感。因此,初生仔豬一經吸吮乳頭(產后6小時內),將長期不會忘記這個乳頭。利用這一行為特點可以按強弱大小、乳頭前后,在首次吸吮時固定乳頭,以期獲得好的整齊度,反之將引發1-2天的吮乳爭斗,影響仔豬生長。利用這一行為可用奶瓶為缺乳仔豬哺食人工乳。 吸吮行為是本能行為(instructive behavior),隨著豬只的成長會慢慢淡忘,但是在環境不良情況下,又會在斷奶后記憶中出現,如吮耳、吮尾、吮血等。(見反常與病態行為) (二)攝食行為 豬的攝食行為與豬的生長發育,個體健康息息相關,豬是雜食動物,仔豬階段尤喜甜食;粒料與粉料比,愛吃粒料;干料與濕料比,愛吃濕料。野外自然條件下,豬一天采食4-6次,夜間1-3次,但在狩獵期,豬會將采食全部集中在夜間進行;在人工飼養自由采食條件下,每次采食15-25分鐘,并能充分體現其個性與嗜好,若飼料按蛋白料、能量料、微量成份料分別放置,豬只會自己平衡日糧,知道什么料該吃多少,豬的這種智力表現稱為“營養智慧”;若采用限食,豬只每次采食時間會大為減少,約10-15分鐘,采食速度加快,采食爭斗增多。群養比單養吃得快,吃得多,但豬的采食是有節制的,因此一般不會出現象馬牛那樣因進食過多導致的胃擴張。 豬在采食時常發生伴隨行為。例如在采食的同時,喜歡用鼻吻端拱土或拱料。因此,在設計料槽時,應不留直角,避免飼料浪費,并可在欄內放置深層干凈的細紅土,以滿足拱土的天性;豬在采食過程中還伴隨飲水行為,飲水的量與次數隨豬的種類、氣溫、食物性質有很大差別,但是在攝食過程中,供應充足的飲水是無可置疑的,許多豬采食結束后,會伴隨排泄行為,所以可在采食后將豬趕往排泄處排泄,并形成有益的條件反射,這樣對保持欄內干燥衛生十分有利。 (三)體溫調節行為 豬是恒溫動物,在適宜溫度下,靠熱傳導、熱輻射、熱蒸發以及空氣對流進行散熱調節,靠自我調節的攝食量調節產熱。現代基因型的豬,背膘趨薄,但既不耐寒,又不耐熱,盡管隨年齡的增長,耐寒力會有所提高。 豬的表皮層較薄,被毛稀疏,在炎熱環境下,能吸收大量的熱輻射,環境的高溫容易傳導豬體內;豬的汗腺甚少,在高溫環境中蒸發散熱能力差,故小豬與大豬均怕熱,尤其是肥豬。 在高溫環境中豬的體溫調節行為表現喜臥少動、呼吸加快,張口呼吸(即熱性喘息,通過呼出氣體來蒸發散熱)、尋找泥水糞尿水打滾等,并不時將身體潮濕的一面朝向空氣中,將鼻孔對著空氣流動的一方以利散熱。若強行在烈日或高溫下驅趕,豬會加快熱性喘息,發生痛苦的呼嚕聲或嘶叫,還發生自我保護性的跛行(減少行動,減少產熱),若仍不能調節與穩定體溫,會發生日射病或熱射病(中暑)、終因肺水腫、心衰、腦水腫而死亡。減少熱應激對豬的傷害是豬場度夏的重要任務。 在低溫環境里,新生仔豬的反應最明顯。仔豬將四肢卷縮在腹下,以將冰冷的地面與薄皮的腹部隔開,并相互擠堆取暖,出現持續性肌纖維的震顫以增加產熱。低溫應激會使仔豬抵抗力明顯下降,極易發生各種繼發性感染,如腸炎、肺炎、各種傳染病等。 (四)自潔行為 豬是有高度自潔行為的動物。自然條件下,野豬從不在窩邊排糞尿,以規避猛獸;家豬仍保留這一遺傳特征,人們可利用這一行為維護圈面的干凈干燥。 豬一般在采食后,飲水或起臥時容易排糞尿,多選擇圈內墻角,有水源,低濕的地方作為排泄點。采食后約5分鐘左右排糞1-2次,多到3-4次,常常是先排尿后排糞,而在兩次采食的間隔時間內一般只排尿,夜間排糞2-3次,以早晨排糞尿量最大。熱應激可使排泄次數增多。 豬的自潔行為還表現在可利用的棱角來清潔頭面部,以及軀體部皮膚上的脫屑與異物;在適宜的溫度下,會主動尋找水源來清潔皮膚。 環境對自潔行為有重大影響,當密度過大、炎熱、圈面潮濕骯臟、騷動應激等都會使自潔行為紊亂。 (五)修飾行為 豬會主動清潔皮膚的行為也是一種修飾行為,此外豬還會用后蹄拭擦所能及的部位;在趴臥時,通過個體間的相互擦拭達到修飾皮毛的目的,同時也維系了個體間的社群關系。豬患病時,停止修飾行為,不拭擦,離群獨居。 (六)印記行為 印記行為包括辨別、接近、伴隨與學習的過程。豬的早期印記行為主要靠嗅覺印記和聲音印記來區別親母與同胞。母豬也靠印記來辨別非親生仔。印記一旦形成,會延續終生。但豬的印記能力有限,群體過大(超過25頭)會使個體印記能力降低,從而增加個體間的爭斗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qiuhao521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3-27 11:38:44 | 只看該作者
    今天終于搶到了沙發了
    樓主分析的很對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6:3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江市| 镇沅| 八宿县| 桦甸市| 长葛市| 山西省| 喀喇| 客服| 苍山县| 弥渡县| 渝北区| 青龙| 增城市| 绥棱县| 霍邱县| 和硕县| 永宁县| 中宁县| 大姚县| 云霄县| 彭山县| 黄石市| 曲阜市| 和平区| 皋兰县| 临武县| 获嘉县| 兖州市| 全州县| 玛多县| 兴和县| 余江县| 南召县| 龙胜| 如皋市| 绥阳县| 浏阳市| 嵊州市| 十堰市| 乐东|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