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信任管理”
在我國,現在各種行業、類型的企業有數千萬之巨,各種管理方法也有林林總總不下數百種之多,其中不乏已經被很多企業特別是發達國家的企業熟練應用的各種管理方法,諸如領導力提升法、團隊溝通法、資源配置法、計劃預算法、關鍵控制法、績效考評法、項目管理法、結構調整法等等。也有人說:“管理就是領導、計劃、組織、控制……”不錯,這些都是很好的管理方法,但是為什么同樣的方法就沒有達成同樣的結果呢?因為這些僅僅是單純的“方法”!因為人不同!管理實際上是在管人,人的規則、高效、獨能與優化才是管理的終極目標,而管人光有方法是不夠的!更要靠“心法”。我們知道習武的人講究的是:“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要想達到武功的最高境界必須要練就高妙的武功“心法”,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內功,這樣,他才能達到以臻化境。
“心法”也是方法,但有了它的方法就成了系統的方法,就象打仗一樣,光有最先進的裝備是不能打勝仗的,在中國的歷史上,紅軍靠小米加步槍頂住了當時擁有最先進武器的日本侵略者,又打敗了同樣擁有清一色美式裝備的“國軍”,靠的就是我們指戰員的睿智、勇敢、堅毅、頑強與人民戰爭的“心法”的有機結合,具體到方法,我們會發現就是在軍隊里建立了“政治委員”體系,這個體系極大程度的實現了官兵無縫溝通,得到的就是上下同心,相互信任!從而激發了極大的戰斗力!事實證明,這個體系的成熟運行就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之時!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千古印證的真理,那如何得民心呢?總結起來不外乎“要了解民所想、理解民所怨、引導民所望、給予民所求、打擊民所惡、絕之民所憤”。愛民生威,愛民德望,這個愛就是博愛!而博愛的根基就是信任!由信而生愛,由愛而助信,這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留給我們的寶貴傳承,治理天下如此,管理企業亦如此!當信任你的員工時,你同樣也會獲得員工的信任,企業就會快速發展;當你不信任你的員工時,同樣員工也會不再信任你,你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直到剛性消弭或自陷困境。
不管是什么樣的管理方法,如果能與“心法”結合才是最合適的,方法講究的是技術,而“心法”強調的是境界,其實也就是歷史與現實文化的合一,個性與群體意識的交融。表現出來的就是思想的豐富與高遠、邏輯的嚴謹與務實,這樣造就的文化環境就是信任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常常可以發揮最大的能動作用,對于企業,當然就會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所以在我們國家,任何管理方法都特別要與中國的文化傳承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甚至于需要細致到與“地域文化”與“個性文化”的有機結合上才是更恰當的。
當然,信任也不是盲目的,信任更是有“度”的,不同時間、對象、條件及資源下的“度”的把握是很不一樣的,而恰當的“度”才是所有信任持續和增長的基礎。不信任固然不行,但任何過度的信任最后換得的一定是信任的危機,甚至是更大的損失。所以,科學并嫻熟的掌握調整信任的“度”的方法就成為了管理中的關鍵問題。
中國歷史上更多的信任體現的是“人際信任”與“道德信任”,然而僅僅有這些又是已經被歷史證明了是遠遠不夠的,嚴重缺失的是“規則信任”。博愛是信任的基礎,規則是信任的標尺,道義是信任的法條。所以要擁有能夠嫻熟的達成不同信任“度”的方法是所有管理者都應該掌握的基本管理技能。
我們知道,信任是相互的、持續積累的結果,是需要過程的,過程可以停頓但是不能中斷,更不能被改變,往往一次改變將需要數十次乃至更多次的重新積累才能恢復到原點。所以,信任落實到管理上就更要有合適的方法,否則,將導致可怕的社會問題,以至影響到我們民族的文化傳承。因此,信任是必須要通過管理的方法來實現的,這種方法就是“信任管理”。
管理是實踐的科學,是簡單的藝術,是邏輯的展現,是人性的傳遞!管理的目的就是“業務程序的規則設計”與“組織規程的邏輯運行”。正是因為這些設計與運行都是必須靠人來完成的,因此,在把常規的諸如“領導、計劃、組織、控制”等管理方法與“信任管理”這個“心法”有機的結合起來并有效的應用到企業的管理中,必將產生巨大的效果,古往今來,無論國家治理還是企業管理無不如此,所以我們說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信任管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