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羅門牛原產于美國西南部,是用印度瘤牛、歐洲瘤牛、美國瘤牛及部分英國牛培育形成的適于熱帶、亞熱帶(甚至溫帶)飼養的肉牛品種
婆羅門牛是在美國南部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薩斯州炎熱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育成的。但近年來,已分布于美國的46個州,即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許多地區都有繁育。婆羅門牛已出口到60余個國家,廣泛應用于雜交繁育。
皮膚汗腺發達,有利于在濕熱的氣候下排熱;被毛白色不易吸引昆蟲,而短且密的毛被對一般的昆蟲有阻抗作用;很少得膨脹?。粔勖L,通常能活15到20年;炎熱季節不影響發情;保姆性特別強,牛奶中含脂率高達5.17%,蛋白質也較高;順產率高,犢牛出生重為28~32千克左右,犢牛頭窄小,肩窄小,而盆腔后傾角度大,臨產時骨盆腔開張大,很少難產;與血緣較遠的非瘤牛品種有極好的雜交優勢。
婆羅門牛頭或顏面部較長,耳大下垂。有角,兩角間距離寬,角粗,中等長。公牛瘤峰隆起,母牛瘤峰較小。垂皮發達,公牛垂皮多由頸部、胸下一直延連到腹下,與包皮相續。體軀長、深適中,尻部稍斜,四肢較長,因而體格顯得較高。母牛的乳房及乳頭為中等大。皮膚松弛,一般都有色素。毛色多為銀灰色。
品種性能 婆羅門牛成年公牛體高150厘米,活重900公斤。出肉率高,胴體質量好,肉質超過印度瘤牛。耐苦,對飼料條件要求不嚴,能很好地利用低劣、干旱牧場上其他牛不能利用的粗糙植物。也能適應圍欄肥育管理,并具有很快上膘的性能。耐熱,不受蜱、蚊和刺蠅的過分干擾。對傳染性角膜炎及眼癌有抵抗力。犢牛初生重小,但因母牛產乳量高,因此犢牛生長發育快。婆羅門牛利用年限長、合群性好。好奇膽小,但容易調教。
我國自1980年起先后在廣西、福建,云南等省區開展婆羅門牛的雜交選育工作,實踐表明,婆羅門牛特別適合對我國南方炎熱地帶的黃牛進行雜交改良。
1.jpg (325.81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0:30 上傳
2.jpg (447.48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0:30 上傳
3.jpg (555.06 KB,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0:30 上傳
4.jpg (463.42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0:30 上傳
5.jpg (414.36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0:30 上傳
6.jpg (472.77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9 10:30 上傳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