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食品添加劑要采用“有毒推斷”,“兩會”期間多份提案將違法添加食品添加劑與抗生素列為最優先解決食品安全的核心治理問題。
從多名建言的政協委員那里我們獲知了這樣的信息:他們大都認為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已是普遍現象,一般成人每日吃進80多種添加劑,而目前對其中絕大多數添加劑的毒理作用并不清楚;而歐盟2006年起已全面禁止在飼料中使用的抗生素,國內幾乎所有養雞、魚及養豬養牛的畜牧場都仍在使用。三聚氰胺是最好的警示,即問題往往不只在某個企業,而在整個產業。
達成這樣的共識是在我們受到慘重的代價方才獲得,中國要整頓飼料行業的號角剛剛吹響,隨著《食品安全法》的出臺,為有法可依將找到可靠的依據。有法必依將成為這個行業必須遵守的標準,有法不依將會受到嚴懲。
當我們知道在使用食品飼料添加劑,違規添加洛克沙砷只是使豬看起來毛色紅亮健康的效果,違規向飼料里面添加銅制劑只是為了讓豬吃了就睡,拉的是黑糞,但實際上,砷銅制劑能引起慢性中毒,有強烈的癌誘發作用的時候,我們除了錯愕還有什么呢?這只能說,某些人的良知一旦被功利所泯滅其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隨意添加食品添加劑的危害性成為食品最難以預測“殺手”。
未經國家權威部門的允許,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本身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等是因為祛除了飼料安全的功利心態而造成的該行業之殤。因此盡快制定食品添加劑限量標準及非食用物質的容忍上限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另外在飼料當中隨意添加抗生素則是另外一種威脅人們食品安全的“隱形殺手”。我國公布數據稱每年有8萬人死于濫用抗生素,而同期歐盟這個數字僅有1萬多人。而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的數字可能不止8萬人。因為目前我國只有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有檢測能力,中小城市根本無法檢測耐藥菌(即具有耐藥性的細菌,是指細菌多次與藥物接觸后,對藥物的敏感性減小甚至消失,致使藥物對耐藥菌的療效降低甚至無效)。而在畜牧產品中隨意添加抗生素已經成為耐藥菌產生的重要原因。
我國飼養禽畜,絕大部分采用圈養,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對禽畜病的預防和治療主要采用化學藥物,其中最常用的是在禽畜飼料中持續添加抗生素,在農業中使用的抗生素種類已經囊括了人類自身使用的全部抗生素的種類。現在畜牧飼料中添加的抗生素的半衰期短則六七天,長則20多天,這些抗菌藥物殘留于動物性食品中,不但會增多耐藥菌,而且抗菌藥物隨食物鏈不斷進入人體,人類本身已成了一個耐藥菌庫,會造成感染性疾病,而這種疾病所有抗生素都將難以救治。而我過的現實是幾乎所有的養雞,養魚,養豬,養牛的畜牧場都會或多或少的添加抗生素,市場上幾乎沒有無抗食品。在國外,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已經成為共識,而在中國,抗生素的使用卻處于隨意使用無監管的狀態。
當我們在得知我們人類用現有抗生素治療傳染病,只剩下10-20年的時間的時候,我們除了驚詫、悲哀,我想不會在用其他表情來形容我們陷入的窘境。“天做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中華祖先留下的哲言真的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震的我們什么都聽不進去也意識不到了嗎?
如今我們欣喜的看到將添加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視為違法違規的行為,并上升到一個高度,在極大保障我國人民身體健康同時,也為我國的民主進步發展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法律、法規滯后的現象與部門職責不清的問題將得到根本解決。
我們經常談到危機,危機危機,既有危險又有機遇。金融危機讓世界經濟“危如累卵”,食品安全問題也造成我國食品行業之危,但也給予我們改革進步之機。我們也看到人們在追求綠色健康食品方面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以畜牧養殖業為例,生態飼料、生態肥料與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已經深入人心,完善科學的飼養方式逐漸的改變著人的觀念。隨著人們在生物飼料與飼料添加劑方面不斷得的突破性進展,將使我們對以后的生活質量信心倍增,也必將對解除食品安全環境“危如累卵”的警示,起到示范作用。食品安全危機的陰霾也即將很快成為歷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