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發生距今已有4個多月的時間,而它帶來的影響卻不是4個月就能了結的。痛定思痛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思索的是,新的一年里我國奶牛業的發展。
2008年初的奶牛業延續了2007年底的瘋狂,但是隨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發生,三鹿這個產值百億元的企業轟然倒下,于此同時,整個行業都遭到了嚴重打擊,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中,22家企業的69批次奶粉不同程度的含有三聚氰胺。中國乳業耗費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在三聚氰胺的喧囂中倒塌,其后果就是普通消費者在震驚中開始對整個乳業產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談奶色變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是后三聚氰胺時代對我國奶牛業的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2009年1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2009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上,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到場的乳品企業集體唱“虧”,一份來自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究報告也表明:在三鹿事件的影響下,中國乳業勢必形成全面虧損的局面。
乳企2008年的全線虧損無疑和2008年下半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有著直接關系。為了盡早恢復市場和扭轉不利局面,各個乳企背負著市場萎縮的陰影,但仍然竭盡全力整頓奶源、推出諸多振奮市場的“安心計劃”,成本也難免在無形和有形間大幅提升。
不過,我們相信,這場煉獄般的洗禮對于中國乳業來說,有危也有機。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不二法則,行業遭受重創的同時也會將部分小產能的企業淘汰出局,相信危機陰霾散過去后,市場會更加規范。
隨著乳制品食品安全問題的暴露,2008年以來,國家加強了對乳業的重視和監管力度,2008年10月9日,以國務院令形式發布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11月11日,農業部發布了《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辦法》;11月19日發展改革委、農業部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了《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
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也于2008年12月初公布了《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從事該范圍內農產品初加工的企業,自2009年1月1日起執行所得稅優惠政策。受此稅收政策影響最大的是乳制品行業,巴氏殺菌奶和UTH奶均首次被列入初加工的免稅范疇,體現出國家對經歷三聚氰胺事件洗禮后的奶牛業的切實扶持。
另外,國家和各級政府也紛紛對奶牛養殖者提供了相應的補助政策。
這些政策法規涵蓋了奶畜養殖、生鮮乳收購、乳制品生產、乳制品銷售、監督檢查、法律責任,既提高了準入門檻也加強了上下游相關產業的部門監管職責,既重視了短期信心回復和奶農的利益保護,更著眼于長久良性發展環境的培育。
“三聚氰胺之后,乳制品回歸到了其最原始的屬性——安全,安全是食品企業安身立命之本,經過此次事件以后,“數字化參觀平臺”、“放心奶工程”等活動如雨后春筍紛紛出爐。以伊利為首的中國乳企,正在付出一切努力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必須從源頭上下功夫,中國乳企對奶源的控制得到空前重視,企業開始探索并深化自建牧場、合作牧場、大型牧場園區、奶聯社等多種奶源基地建設模式,如,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從2008年10月份開始派人進駐奶站,每個奶站進駐2~3人,主要負責奶源的衛生和杜絕添加物,稱為“托管奶廳”。
另外,據該企業有關負責人介紹,企業計劃在2009年底實現其旗下100余家奶站的100%托管。
三鹿奶粉事件起因雖在奶站環節,但一直以來,業內人士更擔心養殖環節問題的爆發。目前,我國乳品工業高速發展,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分散飼養的格局和養殖科技水平低下的現狀。中國奶業要走出困境,提高奶牛規模養殖水平,是從源頭上治理安全問題的關鍵環節。從長遠來看,推動規模化養殖,降低散養比重,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乃是治本之策。
目前,我國奶農總數約為210萬戶,其中,養殖規模在20頭以上的奶牛戶只占20%左右,即只有40多萬農戶的奶牛養殖是具有一定規模的,而且也也能算是小規模。剩下的都是一家一戶的散養。為了從源頭上把握乳品安全問題,《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11年10月底,使1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奶牛比重由目前的不足20%提高到30%左右。而各地政府部門也抓緊了奶牛進小區工作,山東省政府鼓勵10頭以上的進小區或牧場,對于要擴大規模的小區,在原來的規模上每擴大100頭政府就給予20萬元的補貼。
河北省石家莊市也對新建存欄300頭以上的養殖場獎勵10萬元,500頭以上的獎勵20萬元,河北省灤縣對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小區獎勵10萬元,400頭以上的獎勵20萬元,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各地奶牛散養戶積極行動。
隨著我國政府部門和乳企的共同努力,消費者對我國乳制品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復。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表示,業內普遍認為目前整個乳制品市場估計恢復將近七成。隨著消費者的消費信心的逐步恢復,乳制品消費市場逐步回暖已是事實。
對于各乳制品的細分市場,其市場“復原”程度就有所不同。奶粉市場,目前嬰幼兒奶粉的消費并無減少多少,但是普通奶粉如老人奶粉、成人奶粉的消費量則出現較大的下降,估計目前大眾化奶粉市場恢復到七成左右;而酸奶市場,在南方基本上恢復了九成。
與此同時,作為在此次乳業地震中保持優勢的本土巴氏奶企業在2009年將有望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
盡管如此,有分析人士認為,2009年經濟形勢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將繼續低迷,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受到一定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乳業復原的速度,行業要完全恢復至正常水平估計需要兩年時間。
2009年,等待奶牛業的,將是一個從零起步的新階段和一個需要重建信任的“新”市場;2009年,對于中國奶牛業來說將是一個信心恢復元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