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提高奶牛的產奶量?
要想提高奶牛的產奶量,通俗來講要做到“優良品種、合理日糧配制、優質粗料、科學飼養管理、疾病預防”。
(1)優良品種。目前,國家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奶牛良種補貼,廣大的奶牛養殖戶最好選擇國家奶牛良種補貼推薦的優秀種公牛的凍精,最好選擇有后裔測定成績的種公牛的凍精。
最好選擇公牛經過后裔測定,其女兒產奶量在1萬千克以上,乳蛋白率在3.4%以上的荷斯坦公牛。
(2)合理的日糧配制,保證優質粗飼料的供給。給奶牛飼喂精粗搭配合理,富含蛋白質、能量、礦物元素和維生素的日糧,高產奶牛日糧的精粗比不能超過60∶40,否則會引發奶牛瘤胃酸中毒和縮短泌乳高峰期,影響奶牛整個泌乳期的產奶量。奶牛粗飼料質量差,我國相當多奶農用麥秸、干玉米秸等劣質粗飼料喂奶牛,用這樣的粗飼料飼養年產5噸以下的奶牛勉強可以,但不可能飼養好年產6噸以上的高產奶牛。應當記住,沒有好的粗飼料不可能養好奶牛,奶業發達國家和國內大規模牛場奶牛年產高達9噸的產奶量已經證明“好牛吃好料,好料出好奶”。我國養牛生產實踐中常用的優質粗飼料一般包括:羊草、苜蓿、全株玉米青貯,一頭日產25千克奶量的泌乳高峰期的奶牛,一般需要8千克~10千克精飼料,混合羊草和苜蓿干草3千克~5千克,全株玉米青貯15千克~0千克。
(3)疾(疫)病預防。每年春秋搞好牛結核病、布氏桿菌病檢疫工作,發現陽性的,經過確診,一律撲殺。每年按照國家的防疫規范要求,做好奶牛口蹄疫的免疫。
嚴格按照擠奶規范規程擠奶,推廣擠奶前和擠奶后的乳頭藥浴,用紙巾擦干,預防奶牛亞臨床和臨床乳房炎的發生。
合理搭配日糧精粗比例,多喂優質粗飼料,防止瘤胃酸中毒。在配合精飼料中必須加入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尤其是微量元素硒、鋅、碘、銅和維生素A、E的添加,預防奶牛營養代謝病和胎衣不下的發生。
(4)科學的飼養管理。這些措施包括:科學設計牛舍、運動場和擠奶設施,保證奶牛充分的運動時間,避免水泥和磚地面對奶牛肢蹄的損傷,保證供給潔凈的飼料和飲水,保持牛合干燥,做到冬暖夏涼,定期消毒;經常刷拭牛體,保持皮膚干凈,增加血液循環,每年開春要修蹄。
如何飼養哺乳期犢牛?
哺乳期犢牛是指初生到斷奶前的犢牛,一般指0日齡~60日齡的犢牛。其飼養管理要點是:
剛出生犢牛用潔凈軟布擦凈鼻腔、口腔及周圍黏液,可讓母牛舔舐3分鐘~10分鐘。出生后半小時~1小時飼喂2千克左右的初乳,6小時~9小時后喂第二次,喂初乳5天~7天。初乳的溫度保持39℃左右。1周后喂常乳,喂量占體重的8%~10%;10日齡補飼精飼料和優質干草,以顆粒料最佳。6周齡、7周齡、8周齡喂奶量推薦分別為5千克、4千克和3千克。當每頭每日精飼料喂量連續3天超過1千克,犢牛生長到40日齡~60日齡時,可實施斷奶。哺乳期犢牛日增重一般在700克以上。
哺乳期犢牛采用單欄或單籠隔離飼養,應做到“定時、定量、定質、定溫和定人”五定和“勤打掃、勤換墊草、勤觀察、勤消毒”四勤。犢牛出生后,及時稱重、照相、建檔。10日齡打耳標,14日齡去角,2周齡~6周齡去副乳頭,40日齡~60日齡斷奶。
如何飼養斷奶犢牛?
斷奶期犢牛,通常是指斷奶后到6月齡的犢牛。其飼養管理要點是:
日糧以精粗搭配為主,干物質采食量可以達到4.5千克,此時,粗飼料自由采食,精飼料喂量1千克~2千克,不宜飼喂青貯等發酵飼料。按月齡體重分群散放飼養,在春、夏、秋季和冬季中午最好在牛舍外飼養,保證充分的日照,以促進維生素D的產生,保證充足優質的飲水,冬季飲溫水。細心呵護,減少應激。保持圈舍清潔衛生、干燥,定期消毒。
斷奶期犢牛日增重一般在600克以上。
外購奶牛應注意什么問題?
從外場或外地購回的奶牛,首先要隔離飼養,待觀察確定沒有任何問題時,方可混入大群飼養。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確定被購奶牛是否進行了免疫注射,如果沒有進行口蹄疫免疫,需要立即免疫。
使奶牛盡快適應環境,剛進場的幾天,要避免多喂精飼料,防止瘤胃酸中毒。
減少奶牛應激,避免購入牛在大群牛中受到其他強勢奶牛攻擊。
需要擠奶時,盡量單獨擠奶,先不上機。若需要上機時,要安排在原擠奶牛群之后。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