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發布今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我國今年將在種植業產品,生鮮乳,飼料,獸藥及獸藥殘留,水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資等7大領域展開專項整治行動。記者在第一時間采訪到相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生鮮乳業
重點監控奶牛主產區
目標:生鮮乳收購站檢查率達到100%,生鮮乳質量安全違規單位查處率達到100%,確保生鮮乳中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100%。
整治重點:今年對乳業的整治,重點產品仍為生鮮乳,重點單位則是生鮮乳收購站;而奶牛主產區將成為重點監控區域。希望通過一年的整治,生鮮乳收購站檢查率達到100%,生鮮乳質量安全違規單位查處率達到100%,確保生鮮乳中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100%。
解讀:“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問題主要就出在生鮮乳收購和運輸環節。”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為了規范生鮮乳收購管理,農業部著手實施了生鮮乳收購和運輸許可制度,建立了生鮮乳質量安全舉報投訴制度。“在這些政策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依法嚴厲打擊在生鮮乳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質的違法行為,同時必須把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輛納入日常監管范圍之內,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安全事故,勢必嚴重影響奶農的生產和奶業發展。”
種植業
嚴查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
目標:杜絕違規生產、銷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種禁用高毒農藥行為,種植業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合格率平均提高兩個百分點。
整治重點:嚴厲打擊違規生產、經營甲胺磷等5種禁用高毒農藥行為,嚴厲查處農藥生產中非法添加高毒農藥的行為;加大對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基地創建縣蔬菜、水果和茶葉農藥殘留的監測力度。
解讀:“使用農藥是農業增產的手段之一,這也是國際上農業生產慣用的做法。”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王守聰向記者介紹,高毒農藥分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不容易降解的化學物質,進入土壤和水體,破壞環境。另外一種是容易降解的化學物質,但是如果農民沒有掌握好安全間隔期,會在鮮活農產品中出現殘留。實際上在我國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5種高毒農藥前,在農村,這些農藥多為農民所常用,經常造成人畜中毒、農產品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
水產品
杜絕水產苗種使用違禁藥物
目標: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測合格率提高兩個百分點,杜絕在水產苗種繁育和養殖生產過程中違法使用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行為,對監督抽查發現的陽性樣品生產單位執法查處率達到100%。
整治重點:包括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氯霉素等重點違禁藥物,魚類、蝦蟹類等重點出口和國內市場大宗水產品及水產苗種生產企業,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無公害養殖基地、出口基地和標準化養殖示范區(場)。
解讀: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水產原良種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苗種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為我國水產養殖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水產苗種生產與不斷推進的健康養殖和快速提升的質量安全要求仍然不相適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制度落實不到位,生產秩序混亂;苗種場內部各項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記錄不完善,苗種生產過程中存在違法用藥現象。
農資
重點監控農資市場
目標: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違法行為,農資打假重大案件執法查處率達到100%。
整治重點:包括種子(種苗)、農藥、肥料、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主要農資;在假劣農資重大案件多發地區,重點監控具有多次違法行為記錄的經營戶以及鄉村流動商販,非法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小作坊和黑窩點,農資市場和縣鄉農資集散地。
解讀:農業部總經濟師、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玉香表示,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農資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此前假農資之所以能夠順利流入農村,與目前廣大農村地區存在一個不設防的農資消費市場分不開。不過,讓農民自己來提防假農資是不現實的。要改變農資市場不設防的局面,國家就要加大假農資的處理力度,建立農村與農資生產經營單位的溝通渠道,提高農民的鑒別力和法律維權意識。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