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南海主人” 2月12日,13名“貨真價實的基層群眾代表”被邀請進入中南海,對即將提請人大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意見。邀請他們的,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在國務院第一會議室里與溫家寶面對面的基層代表中,秦英林是河南省內鄉縣的養豬戶;陳威濤是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大四學生;而四川雅安農民古甲偉剛剛失去了在寧波一家工廠的工作。對這些生平第一次踏入中國最高權力中樞的普通人,溫家寶說:“其實中南海你們應該是主人”。
這些“中南海主人”是如何被挑選出來的?他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中南海和溫家寶?面對總理,他們對政府工作又提出了什么意見?
■養豬戶秦英林發現,“中南海像我們一個鄉鎮的機關大院一樣”。當他發現路邊來往的車輛不僅有桑塔納,還有奇瑞,頓時失去了對中南海的神秘感。
■從縣里到省里,從河南省分管農業的副省長到省畜牧局幾位局長處長,領導們幫秦英林想了一下午建議。
■到北京后,古甲偉被安排學習了三天農民工社會保險和勞動法方面的政策知識。從10號起,他每天在賓館里對著鏡子練習發言,一連練了兩天。
■說起豬肉價格,溫家寶的神情嚴肅起來。秦英林趕緊補了一句:“總理的情緒不能跟著肉價走。”滿堂大笑。
■一位代表從北京返回后,一場場慶祝活動排滿日程。他一直在這種氛圍中度過,不知道要持續到哪一天。
“中南海居然能看到奇瑞轎車!”
來自河南的養豬大戶秦英林,因為參加溫家寶總理的座談會,2月12日大清早頭一次走進中南海,他發現“中南海像我們一個鄉鎮的機關大院一樣,房子也低”。路邊來往的車不僅有桑塔納2000,竟然還有10萬元左右的奇瑞轎車。這讓他頓時失去了對中南海的神秘感。
秦英林是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牧原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次他和其他十二名基層群眾代表一起,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專程來到中南海參加座談會,對即將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
和秦英林幾乎同時,清華大學的學生陳威濤和另兩位基層教育代表一起,由教育部的干部陪同進入中南海。
安檢并不復雜。在大門口處,陳威濤坐的小車停了下來,警衛員詢問車里每個人的名字——之前他們的名單都已經報到國務院辦公廳,隨后揮手通過。
中南海作為最高權力中樞,在普通人心中一直頗顯“神秘”。這13位“貨真價實”的基層代表,他們是如何被挑選出來的?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中南海和一個怎樣的總理?他們如何準備發言、現場談了些什么?這次經歷后,他們的生活又有哪些改變?
從天而降的機會
“這幾天一直有一種在做夢的感覺……這在我的人生路上將是最幸福的一件大事!”
——成都商報《受總理邀請23歲雅安返鄉農民工小伙進京與總理座談》
秦英林最初得到這一消息,是農歷去年臘月二十三。那天晚上八九點,他在公司開會。突然接到省畜牧局領導一個電話,告知他有可能被選派去參加溫總理的座談會。
秦英林不知道自己為何被挑中,因為只是“可能”,一直也沒太聲張。過了年,2月6日省畜牧局副局長馮衛民的電話來了:時間緊迫,第二天就要進京!秦英林趕緊把事兒告訴了內鄉縣委書記和縣長,發現兩位領導還不知道。
從縣里到省里,一干領導迅速行動。秦英林2月7日趕到鄭州。下午兩點,召開一個相當規格的座談會,河南省分管農業的副省長劉滿倉出席,畜牧局幾位局長處長都參加了。整個下午,一起幫秦英林出建議想點子。
剛開始時,秦英林沒什么興奮的,以為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反映上去就可以了。但“領導說了之后我才認識到這個高度”,“沒想到我是代表了一個省,代表了 一個行業”。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多虧了領導。他們的點子多、思路多,如果沒有他們的好建議,我的發言稿不知道要啰嗦到什么時候。”
1月14日,清華大學法學院大四學生陳威濤結束了考試,早早回到了江蘇南通的老家,隨后忙著準備論文,聯系高中同學吃飯。
兩個電話出現在一天下午。學院老師來電,問了他班上同學就業的情況(陳威濤此前是院學生會主席,到現在還一直是班上黨支部書記),另一個電話來自教育部人事司的干部,讓陳發一份簡歷到郵箱。
陳威濤覺得有什么事兒。他的疑惑在年后得到解答:學校就業指導辦和學院老師分別給他電話,說他可能被推選參加溫總理的座談會,讓他趕緊關注國家近期出臺的就業政策。教育部的電話也隨之而來,希望他在2月10日之前盡快回京。
陳威濤父母都是農民,突然間聽到兒子要進中南海,面見溫家寶總理,二人都感到難以置信。
四川雅安市失業農民工古甲偉也是在年前得到的通知。鎮長的電話和到訪的村干部們帶來了這個從天而降的機會。他本來在寧波一家工廠搞裝配,去年12月受金融危機影響丟了工作,便匆匆回家了。
古甲偉很緊張。命運之神突然用一根細線將23歲的他和中南海聯系在一起。他才打工三年,竟然成為近兩億農民工的代表,一家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壓力極大。
他是怎么被挑中的呢?據雅安當地媒體報道,雨城區委農工辦主任楊大富說,今年1月,他們接到國務院農民工辦公室的通知:推薦一個受金融危機影響而返鄉的農民工代表,去北京參加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座談會。農工辦首先想到了外出打工最多的嚴橋鎮和晏場鎮。
1月21日,區委農工辦負責人來到嚴橋鎮召開討論會。據《成都商報》報道,會上,“大家一致推薦了許橋村的古甲偉作為此次赴京的代表”。但具體如何推選上來的,古甲偉至今也不知道。
“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昨(9)日,從北京傳回消息稱,我市唯一一名進京參加……《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座談會的返鄉農民工古甲偉,受到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國務院農民工辦公室領導的親切接見,古甲偉也正式投入到了緊張有序的座談會準備工作中。”
——雅安日報《“古甲偉昨日進入座談會準備程序”》
2月6日,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來到首都,古甲偉感覺“像做夢”。這次北京之行他并不孤單,雅安市雨城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江灝全程陪同,出了機場便有小車接入賓館。
古家很窮。古甲偉臨行前,父親古厚全身上只有300元人民幣,因為愛人生病要花錢,只給兒子帶了100元。好在北京食宿全有安排,大概沒什么花錢的地方。
企業家秦英林比古甲偉晚了三天。陪同他的是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長馮衛民。2月9日早上到北京后,他們和農業部接上頭,兩位副司長請他們吃飯,隨后受到農業部領導的接見。
陳威濤2月8日回到宿舍,發現僅有他一個人。但他也沒時間在宿舍停留。9日上午,他便按教育部的安排,帶著衣服住進了教育部旁邊的山水賓館,和另外兩位教育戰線的基層代表會合。
接下來準備發言稿。10日,陳威濤被安排學習即將提交今年全國人代會審議的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當天下午6時,他結合他的一個高中同學畢業后找工作的例子,動手寫發言稿,到晚上10時一揮而就。
教育部的老師提了一些意見,陳威濤覺得“他們對政策很了解”。他按意見對發言稿進行大幅修改,“由總分結構變成了平行結構”。11日下午發言稿正式定稿,總共兩千多字。
秦英林準備發言稿的過程稍顯周折。他把稿子寫了幾十遍,最后自己幾乎都能背下來,但直到11日下午,他還在農業部畜牧業司忙活。一位副司長親自幫他打稿。改好一遍,副司長問:“正式了嗎?”秦英林回答:“正式了。”結果打印出來,他又要改,最后“正式稿”打印了五六遍。
稿子敲定后,秦英林反復練習發言。按規定每人說10分鐘,他反復計算,發現念得慢了是10分半鐘,快了就是9分鐘,按他正常說話的速度,剛好9分半鐘。
古甲偉也是自己寫的發言稿,之前從鎮領導到區領導都對他進行了指導。到北京后,他和另一農民工代表被安排到人保部辦公室學習了三天農民工社會保險和勞動法方面的政策知識,并受到相關領導接見。領導對他們說,“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溫總理慈祥和藹、平易近人。你們是溫總理請來的客人,對你們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任務。”領導說,“希望你們高度重視,從來自基層和貼近生活的角度,真實生動地反映全國農民工的感受和建議。”
古甲偉哪敢掉以輕心。10日起,他每天在賓館里對著鏡子練習,一連練了兩天。
“我跟總理爭什么?”
“座談會上,來自河南的農民養殖戶代表秦英林首先發言,并贏得溫總理頻頻贊許,而他在18分鐘時間里的表現,也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河南商報《大學生養豬成名進言溫總理 匯報被打斷18次》
12日早晨8點30分剛過,秦英林和古甲偉等人先后進了中南海。小車一溜煙把他們送到國務院第一會議室。陳威濤幾個人覺得機會難得,趕緊相互拍照留念。
許多人頭天晚上都沒睡好。古甲偉在床上翻來覆去,一晚上總共只睡了3小時,12日6點便爬起來復習講稿。秦英林算是見過大場面,11日晚10點便上床睡覺了。但怎么也睡不著,只好又拿起發言稿摸摸背背,一直忙到凌晨兩點。
都是頭一次進中南海。古甲偉覺得里面樹多花草多,很漂亮。陳威濤注意到環境很整潔,有一些灰白色的建筑,“但布局和清華大學西邊也差不了多少,很平常吧”。秦英林看到路上跑的奇瑞車,“就是在我們那里鄉政府機關,也不算檔次高”。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