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有效需求的不足加上經濟不景氣,企業大多生存艱難、如履薄冰,尤其是對一些制造、紡織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情況更是嚴重。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和不確定因素,一些企業臥薪嘗膽學習“豬堅強”,一方面積蓄能量忙著“過冬”,另一方面也自在重整旗鼓挖掘潛增效,一段時間以來,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在接觸眾多企業老板時,都會向他們表達一種“省錢就是掙錢”的理念,以提醒和幫助他們從現在開始,就像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的那樣,“密切注意成本,你就不用擔心利潤”。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在力求勤儉持家。工業生產也如此,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是非常必要的。著名企業都非常注意降低成本,節省每一分不必要的開支。
在亞洲,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就是王永慶了。
中年的王永慶,成為臺灣重要的企業領袖。但財富對他而言,卻有不同的意義。“賺一元不是賺,省一元才是賺。”一如童年時克勤克儉。
王永慶堅持用“省”來奠定臺塑集團的價值。“勤勞樸實”也成為王氏家庭的家訓。
凌晨兩點起床打坐。王永慶對時間管理有其獨特之處。凌晨兩點,王永慶醒來開始一個小時打坐,并做他拿手的毛巾操,之后享受寂靜的凌晨時分,在書房伏案寫作、構思事業大計。
步行上班,飲食極簡。王永慶每天會步行到住家樓下的辦公室上班,早幾年中午吃飯,還會召集員工開會、吃便當,之后多半回樓上住家吃飯、休息,但吃的是簡單的半碗飯、半個魚頭、半根香蕉,清淡又簡單。
用了30年的地毯舍不得換;喝咖啡時奶油球還要用咖啡涮一涮以免浪費;一條毛巾用到破爛還舍不得丟;紙張不但要雙面利用,正面四邊留白也要利用;財務報表小數點后“00”,也被他認為既浪費紙張,又浪費印表機墨水。
太多王永慶節儉的故事在企業內外流傳著,也因此一點一滴累積出臺塑的經營實力。
經過幾十年奮斗,王永慶領導的“臺塑集團”,成為臺灣企業的領跑者。而如何管理好這樣的一個大型企業,對于王永慶來講,又是一場挑戰。在管理的一些細節上,也體現了這個“世塑大王”的獨到之處。
幾十年來,王永慶始終堅信“一勤天下無難事”,他從未在公事上松懈過,因而也將臺灣塑膠集團推到世界化學工業50強之列,他也成為了中國臺灣地區唯一進入“世界企業50強”的企業王。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