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資本市場對養殖業的介入,畜牧業集約化又在資本平面上成為熱門話題,主要觀點有三:
1.畜牧業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百萬級養殖規模似乎成為資本市場的主角。
2.隨著大規模養殖業的興起,小規模養殖業正在走向窮途末路、山窮水盡。
3.養殖規模的的變化,將引起包括動保、飼料、畜產品加工在內的整個產業資源重組,給所有從業者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我以為事實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
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就中國的國情而言,到底多大養殖規模才是最經濟、最科學、最人道的!注意,在這里我提到了生產的人道主義問題,勞動是基本的人權之一,也就是說如果一種生產方式的發展,剝奪了人權,特別是在中國人口眾多的情況下,是非常危險的!
鑒于畜牧業人力資源密集、生產資源分散、消費資源分散、門檻低、防疫要求高、風險大的特征,古今中外,畜牧業生產組織方式,無不以家庭經營為主,科技的發展、工藝的進步,只能在一定限度內放大人的勞動力,但并不能改變以人為本、特別是以家族成員為本的基本事實,所以,我以為,中國畜牧業的適度規模,將以家族人員的經營能力和土地為最重要的限制條件而界定!
設想一下,即使做到自動飲水、自動供料、自動撿蛋、自動清糞,一個家庭的主要成員或許再雇傭3-5個勞動力,能養多少豬?多少雞呢?我以為也就2-3萬只蛋雞、50-100頭母豬而已!就中國15億蛋雞、5億頭豬的保守存量而言,也需要多少個生產單元啊!大概得10萬個雞場、50萬個豬場啊!以中國2000個畜牧業發達縣計,相當于每個縣50個雞場、200個豬場!
所以,中國的畜牧市場,未來幾十年內,仍然改變不了中小規模大群體的格局,這也是我們策劃未來畜牧業服務體系的一個依據。
不成熟的想法,拋磚引玉而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