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氮源: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質需要含氮化合物。日糧蛋白質和非蛋白氮在瘤胃中發酵降解產生為肽類、氨基酸及氨,這些產物被瘤胃微生物用作合成微生物蛋白質的原料。如果含氮化合物不足,則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瘤胃液內氨氮濃度一般不應低于20mg/1OOml;如果氨的濃度過量,多余的氨可被吸收進入血液,在肝臟中被轉化為尿素,一部分可以進行尿素循環流入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尿素從尿中排出,造成浪費。
瘤胃能量釋放與含氮化合物釋放的同步性(能氮平衡):瘤胃內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主要取決于瘤胃內碳水化合物和氮的利用效率。如果蛋白質的降解速度超過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發酵速度,則氨過量,酮酸不足,大量的氮就以氨的形式丟失;如果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發酵速度超過蛋白質的降解速度,則酮酸過量,氨不足,微生物蛋白質合成也會下降,能量損失。主要能量飼料在瘤胃中的降解速度一般依次為:糖蜜>燕麥>小麥>大麥>玉米>高粱;蛋白質飼料在瘤胃中的降解速度一般依次為:尿素>花生粕>豆粕>棉粕>豆餅> DDGS >魚粉。針對上面所述,在設計日糧時,應充分考慮不同飼料的降解速度,選用不同品種的飼料,合理搭配,注意能氮平衡(我國計算公式一般為MCPg= FOMkg* 136;而美國為MCPg=TDNg*0.13) ,使瘤胃微生物蛋白質合成最達到最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