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牧業承前而啟后,前連種植業,后連加工業,是大農業的主要角色。世界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比重普遍超過50%,甚至達到70%以上。在我國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畜牧業都是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都是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
中國畜牧業大致可分為傳統化、工業化、生態化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畜牧業的傳統化階段。其特點是在村莊里庭院內進行零星養殖,是“老太太養雞”、“老大爺養豬”、“老爺爺養?!?,這是原始的、傳統的、落后的發展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畜牧業工業化階段。工業化是畜牧業領域的一場革命,由于采取了優良品種,全程配合飼料,先進的設備工藝等,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大幅度地增加了產量。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改變了中國肉蛋奶短缺的局面,歷史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畜產品的消費需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第三個發展階段是畜牧業生態化階段。由于工業化的飼養方式,帶來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嚴重后果,也引發了動物疫病 [url=http://www.iask.com/n?k=%CA%B3%C6%B7%B0%B2%C8%AB][color=#0000ff]食品安全[/color][/url]等嚴重問題,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難以持續發展。因此,迫切需要提升轉型,將飼養方式由工業化轉型為生態化。
中國工業化要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畜牧業也要走中國特色創新型畜牧業的路子。也要達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url=http://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company/sz399319/bc.shtml][color=#000099]資源優勢[/color][/url]([color=green]1706.488[/color],[color=green]-9.28[/color],[color=green]-0.54%[/color])得到充分發揮的要求。
當前,我國畜牧業正處在十字路口上,正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那么轉型的方向在哪里?轉型的路線圖是什么?對于中國畜牧業轉型的大方向,黨中央已經指明,這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畜牧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以人為本的健康型畜牧業;建設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型畜牧業。但方向不等于路線,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還需要有路線圖。按照當前流行的說法,把傳統畜牧業定位為家庭的、小規模的、分散的落后飼養方式;把現代畜牧業定位為規?;⒐S化、集約化飼養方式;把由前者向后者的轉型作為中國畜牧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路線圖,是不準確的,是偏離轉型大方向的。
中國畜牧業的轉型,既要淘汰改變落后的村莊庭院零星養殖方式,也不能沿襲西方規?;?、工廠化、集約化的老路。村莊里庭院內的零星養殖,是原始的、落后的,是需要淘汰的。規?;?、工廠化、集約化的畜牧業,也嚴重污染環境,導致畜禽疫病藥殘等食品安全問題,亦難持續發展。工業化畜牧業是傳統工業文明的產物,已經過時。而生態化畜牧業是現代生態文明的產物,代表著未來的趨勢潮流。生態型畜牧業是資源節約型的,是環境友好型的;是綠色的生產方式,產出的是綠色有機食品;是人與自然和諧,以人為本的,是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是有國際競爭力的。所以,現代畜牧業應該是生態型畜牧業。
中國畜牧業轉型路線圖之一,要發展小型規模化種養結合的新型農戶,實現飼養方式由工業化向生態化的轉型。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在現代市場經濟的環境中,畜牧業的現代化既無法擺脫市場化制約,也無法離開國際化的沖擊,畜牧業現代化離不開市場化和國際化。所以,畜牧業轉型路線圖,需要含有針對市場化、國際化的對策安排。
中國畜牧業轉型路線圖之二,是發展小型規模化種養結合的新型農戶,將其培育成適應市場化環境的畜牧業微觀經營主體,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骨干中堅。大力發展畜牧生產性服務業,推廣“服務體系+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搭建全社會都能介入參與的平臺,構建適應市場化環境的畜牧產業體系。
中國畜牧業轉型路線圖之三,是弄清誰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誰是我們需要結交的朋友,這個問題是中國畜產品國際化的首要問題。采取優質取勝的差異化競爭戰略,打有機食品這張硬牌,可收到既能守住國門,又能破解國際貿易綠色壁壘,一石雙鳥的效果。這是提升中國畜產品國際競爭力,做世界畜牧業強國的必由之路。
總之,中國特色的創新型畜牧業,要根據中國國情量身訂做,圍繞生態化、市場化、國際化,進行創新實現轉型。
靠市場力量自由調節,畜牧業難以穩定持續發展,迫切需要政府用有形之手進行宏觀調控。由于國際貿易綠色壁壘強大,導致畜產品出口困難;也由于國門敞開,造成對畜產品的進口沖擊;還由于畜產品具有需求彈性低的弱點?,F在,畜產品市場過剩價跌傷農,已成為嚴峻的現實,已經危及畜牧業的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了農牧民的增收,急需國家對畜產品的過剩采取宏觀調控措施。
國家應調整資源投入方向,圍繞產品質量投入各種資源,以有機食品標準為主攻目標,推動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在資金投放上向有機畜產品傾斜,在技術投放上向有機畜產品傾斜,在人力投放上也向有機畜產品傾斜。引導支持農戶按有機食品標準生產,并在市場流通上為有機畜產品提供營銷 [url=http://www.iask.com/n?k=%B8%DF%CB%D9%B9%AB%C2%B7][color=#0000ff]高速公路[/color][/url]。對城市中酒店、學校、機關食堂等優質商業通路,實行有機畜產品市場準入,為有機畜產品提供優質優價的銷售平臺。為生產有機畜產品的農戶提供稀缺的市場資源。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是維護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所以,既要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畜產品的不軌行為,也要嚴厲打擊低價傾銷的不端行為。既讓城市消費者能夠吃上安全、放心、健康的畜產品,也讓農民能夠通過畜產品的提質增值來實現增收。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