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50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西醫之間的距離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1-27 16:1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西醫之間的距離


          近百年來,中西醫比較說,是個十分風行的話題。堅守中醫壁壘者認為,中醫辨證思維的光輝,理應優于西醫;而祟尚歐化者則提出,當今科學發展日新月異,而中醫則固守傳統,自難取得新的長足發展。以上所爭,雖各自從彼此的比較中得出,可是畢竟因為帶有較強的感情色彩,所以勢難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判。  

      若要客觀公正地評判、比較中西醫的異同,自有多種不同角度,可供選擇。然而,比較切實而為多數人所接受的,通常還得從生理與病理,辨證與辨病,藥物與治療等方面加以考察。  

      在生理上,西醫的優勢在于從五臟六腑,血液神經,肌肉骨胳等客觀功能上,進行客觀細致的科學研究和分析。從這—點上看,中醫則與之相去較遠。雖說中醫也有解剖,并且起源極早,如古代醫學巨著《靈樞·經水》就曾說道: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腑之大小,各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皆有大數。”但是中醫學并沒有沿著解剖研究的方向發展自己的中醫理論,而是有其獨特的抽象的生理模型。為此,中醫解釋心的功能,可以超出心的范圍,解釋肝的功能,可以超乎肝的個體。中醫的藏象學說,是在解剖生理的理論基礎上的進一步綜合。

      就病理而言,西醫認為有器質性和功能性的不同,并且注重追查實際的病根。如心悸不適,西醫就診必先分析其為功能性,還是心臟臟器本身出了問題。此外還十分地重視微生物如細菌毒素所引起的人體病理反應。而中醫則從綜合思辨的角度,把人體的一切病理變化,納入到“病機十九條”的范疇中去。此后,臨床醫學,對此并有較多的發展補充,如陰陽失調,邪正相爭,氣血津液失調等等。其中尤以陰陽失調為其最基本的病機。  

      在健康狀態下,人體處在“陰平陽秘”的相對穩定狀態。當這種穩定狀態一旦遭到破壞,人體便就進入病理狀態了。譬如同一咳嗽:碰到西醫則必先明確是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還是肺結核病,甚至肺癌等等,而中醫則辨明其為外感還是內傷,如系外感則又有風寒、風熱的不同,如系內傷則有肺虛、腎虧,甚或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的說法。再如就頭暈來說;西醫必定先要辨明是高血、貧血、神經衰弱,還是腦中生有其他疾病,方始用藥,而中醫則辨證為血虛、腎虧、肝風……等等。

      無庸諱言,辨證施治雖有其特長,然而借鑒西醫現代化的診斷設備, 更能彌補中醫辨證的不足,因而早已引進到中醫臨床中來了。譬如中醫碰上某些必須借助于西醫現代比診斷手段的病例;實際上是同樣毫無例外地采用透視、化驗等方法的。

      談到藥物與治療,西醫所用,多數為化學合成品,而中醫則以天然藥物為主。從目前來看,西藥的優點是方便,長于急救,中藥的優點是處方加減靈活,長于調養。當然,這種比較只是相對而說的,如中藥制成成藥服用,也很方便,并且對某些急性病也有著很好的療效。

      以上中西醫比較,只是就現象而說,如果再深入一步,不難發現,兩者形式雖然不同,但治病救人的目的卻是一致的。無庸諱言,中醫的獨特理論體系與西醫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兩者都能治愈疾病,都是科學。這一點,20世紀的科學巨人愛因斯坦看得十分透徹。1953年,愛因斯坦在給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馬托的J·E·斯威策的復信中說:“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大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上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令人驚奇的倒是這些發現(在中國)全都做出來了。”  

      當中國醫學在世界發散其熠煙光輝的同時,限于當時自然科學的水平,直到18世紀,西醫在許多領域尚不能與中醫同日而語。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說:“中國古代和中古代的醫生和技士們的本領,比大多數漢學家愿意承認的強得多”,確非溢美之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強調“結構決定功能”,重視考察組織結構,并以實驗和分析結構為主的西醫學,憑借化學、物理學及顯微鏡等各種儀器的幫助,逐步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那么,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中醫的優勢是否喪失殆盡了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從總體來看,在整體的醫學模式、獨特的理論體系、靈活的辨證方法、特殊的治療手段、科學的藥物配伍等方面,中醫藥學至今仍具有西醫西藥所無法取代的優勢。

      以臨床而言,現代醫學感到棘手的某些常見病、危重病和疑難病,如病毒感染病、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心腦血管病、哮喘、慢性肝腎疾病、膠原性疾病、神經系統病后遺癥、衰老及老年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晚期癌癥等,采用中醫藥物及針灸、氣功、推拿、火罐等特殊治療手段治療,每每能夠取得滿意的療效,這就使國內外醫藥界人土更寄厚望于中醫藥學。

      實踐證明,理論體系完全不同的中西醫學,并無絕對的優劣高下之分,雙方都各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又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如果說中醫學缺乏分析定量和實驗,那么西醫學則有機械唯物論和缺乏整體統一性的遺憾。

      西方科學和中國文化對整體性、協和性理解的很好的結合,將導致新的自然哲學和自然觀。而這個理想體現在醫學上,顯然就是未來的中醫現代化方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superfisherliu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23:5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盘山县| 阿拉善左旗| 沁水县| 海兴县| 繁峙县| 阜宁县| 台山市| 武夷山市| 柳江县| 安图县| 孙吴县| 建瓯市| 沙坪坝区| 信宜市| 桓台县| 天祝| 密云县| 嘉鱼县| 北海市| 彭水| 尼木县| 南平市| 盐城市| 烟台市| 堆龙德庆县| 贡觉县| 都江堰市| 晋江市| 龙江县| 安平县| 承德市| 海南省| 射阳县| 泾源县| 垦利县| 手游| 威远县| 东莞市| 中超| 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