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305|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超越自私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1-22 16:14: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table=98%][tr][td]超越自私

    [/td][/tr][tr][td][align=left]我把自已定位于一個推銷員,不了解的朋友還以為講謙虛。在我看來,你是什么固然十分重要,但讓別人認識到你是什么,的確也很關鍵,所以必須推己及人——本質即推銷。我有意識結交過不少做銷售的朋友,前不久與價值中國網總裁林永青先生也聊到,推銷是人生最根本的學問之一。一般推銷員是在推銷普通產品,我可能是在推銷思想這樣一種產品。

    正因為是個推銷員,所以八方交游,“人若不棄我,我定不棄人”,并堅持“價值投資”,不為任何事生氣,更不對任何人生氣。Why?人家是我的顧客嘛,哪有商家對顧客生氣的呢?別人目前還不能還分享到咱們的思想產品,那是他的遺憾呀,我上什么火呢?我是這樣想的,也堅持這樣做。

    在與各路人馬的交道中,親見人內心世界的種種曲折而復雜的情形:驕傲與怯弱、頑固與天真、虛榮與可愛、得意與寂寞……常常會觸發思考或直接遭遇這樣的問題:孰為正?誰在自私?判定一個人自私的標準是什么?一個人要怎樣才能夠超越自私?

    還是允許我從對人性的認識與概括也就是“注目禮人”說起,“注目禮人”是兩個成份:

    “邏輯原子”:“我”就是“我”,人是圍繞“我”的一種圓運動;
    公設:“我”這一圓運動的圓心是別人對“我”的注目禮。

    “邏輯原子”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人性自利,之所以美其名曰“邏輯原子”,意在強調不可再分解和不可再懷疑,事實上,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不證自明,別的東西都可以由“我”來懷疑,甚至“故意”加以懷疑。

    有人擔心這是不是鼓吹自私自利?單就“邏輯原子”這一點而言,的確就是鼓吹人性自利,因為這一點確實不可再分解,即便是再分解,也仍然是“我”,就像粒子物理學上所謂的“夸克封閉”——夸克分解下去仍是夸克——一樣。

    但“注目禮人”卻一點也不鼓吹自私自利,恰恰相反,經過對“注目禮人”的演繹,有兩大推演與自私自利直接唱上反調,甚至可以說叫上了板。一是第四級推演:人生的終極意義是征服自己;一是第七級推演:無私實現自我。這兩大推演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表明:人生的手段不在自私自利,人生的意義更不是自私自利。

    人性自利,可人生的意義卻不是自利,實現自利更需要反對自私——無私。這不矛盾嗎?不錯,事實上,“注目禮人”原本就是一對矛盾,用中華哲學的話語講,“注目禮人”描繪的其實是一幅人性太極圖,“邏輯原子”強調人都圍著自己轉,公設則強調人必須替別人想,因為“注目禮”在別人那里,注不注目,致不致禮,都是由別人決定的,所以“我”在圍著自己轉的同時也必須圍著別人轉。正可謂“一陰一陽謂之道”!

    根據“注目禮人”的概念和推演,能夠得到關于自私問題的一系列看法。天字第一號就是:判定一個人是不是自私,其標準不在動機,而在手段!

    從動機上講,每個人都首先是他自己,因為人都圍著自己轉的,從圣徒到魔鬼,概不例外。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所說:“這個世界上,圣徒追求自己的私利并不亞于魔鬼。”

    有人可能要急起反駁:胡說八道!我怎么可能是在為自己謀私利呢?這么多年來我這么努力,漚心瀝血的,都是追求真理、正義和公道,代表真理、正義和人民呀!雖不說仁人志人,但咋至于自私自利呢?

    殊不知,自我感覺良好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深諳人性的卡耐基曾說過,就是那些身陷牢獄的犯人們,幾乎也都一個個牛皮哄哄。一個人或許不會輕易認為自己就是仁人志士,但也不至于認為自己總是沒有正當性,自我感覺良好近乎天賦人性。

    這并不是否認存在仁人志士,更不是否認存在有人代表真理、正義、天下,乃至未來。本人強調認同:真理、正義、天下和未來,都必須由人代表,而且必須有人代表,而且還必須轉化為利益來由人代表,要不然,沒有“我”,一切都是空的。

    但這并不意味著能夠在動機上來判定誰在自私及相關問題。事實上,如果真的從動機上來判定一個人是否仁人志士及相關問題,仁人志士會很容易被人冒充,以至最后可能全社會認賊作父。這年頭,不是連貪腐分子也都一個個祭起人民的旗幟嗎?

    那究竟如何判定一個人是不是自私呢?關鍵得看一個人發于外的東西,即他是怎么對待另一方的,尤其是他的對手。總的來講,一個人能夠事事做到從另一方的角度來考慮自己的事情——如果沒有理解錯,毛主席所謂的“為人民服務”本質上就是這一意思——這個人可認為已超越自私。具體地講,判定一個是否脫離自私,可看以下幾個指標:

    一.看他對另一方是不是講謙虛。

    一上來就是自己,而且一路上下去也是自己,滔滔不絕地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有人可能要認為這是智者或大師,事實上,這最容易讓人聯想起一個場景:躁狂病人走進了心理疹所。

    夫子云:“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一個超越自私的人可能更愿意先給另一方機會,這應該不只是禮貌,也是客觀而全面地了解另一方的必要。不管一個人自認為多牛,都應該給另一方機會,如果連機會都不愿給一點,不是自私,還是什么?

    二.看對另一方是不是察優長。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大家都認為這句話是告誡世人要虛心學習,不錯,但學習什么呢?這句話更可能是提醒我們要善于發現另一方的優點和長處,懂得欣賞和尊重另一方。

    應該說,人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甚至相當一部分還顯而易見。一個人如果不能夠發現另一方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很可能就是私意蒙蔽。極端自私者當然就是所謂“攻其一點,不計其余”了。

    三.看對另一方是不是有和氣。

    有無和氣是判斷一個人人格修養成熟與否的根本指標,一個人沒有和氣,不管他自認為怎的咋的什么的,原則上都是血氣之私。紫禁城最核心的三大殿皆以“和”名,曰“太和”,曰“中和”,曰“保和”,匠心獨運也。

    一觸即跳,憤然作色,這樣強大的“我執”,不是自私,還是什么?即便是“憤”,也應該是在和氣著憤,要正!《呻吟語》云:“當可怨、可怒、可辯、可訴、可喜、可愕之際,其氣甚平,這是多大涵養。”真良言也!

    四.看對另一方是不是善啟發。

    一個超越自私的人會有比較強烈的愛心,能夠放下自我,擱置爭議,存異求同,從另一方的角度乃至另一方既有的東西來進行啟發,增量推進,循循善誘,漸入佳境。

    與循循善誘相反,自私自利者更喜歡夸大分歧,制造對立,從而顯示自己的高超與英明。就像老是抓住另一方的缺點一樣,自私自利者也喜歡抓住雙方之間的分歧,他們喜歡為斗爭而斗爭,不注重“笑到最后”。

    五.看對另一方是不是能耐煩。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一方常常會對另一方發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或是“恨鐵不成鋼”的感慨。當此情勢,正是考驗一個人能否超越自私的關鍵時刻。耐不住煩,甚至暴跳如雷,無疑就是私意見光!耐得住煩,甘于寂寞,甚至無聲無色,自然就是大道為公。

    《書》云:“必有忍,其乃有濟。”一個沒有耐煩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幫助另一方的,更不可能推己及人,普度眾生。為什么會沒有耐煩心呢?因為他原本就只有他自己,原本就只是他自己,一旦屁股被摸,當然暴跳如雷。

    講謙虛,察優長,有和氣,善啟發,能耐煩,一方如果能對另一方做得這五點,基本可以斷定:在這一雙方關系中,這一方對另一方超越了自私,達到了愛的高度和境界。如果這一雙方關系關乎的是利益,則意味著這一方看到的利益更大;如果這一雙方關系關乎的是理論,則意味著這一方掌握的理論更真更具包容性,就好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力學能夠包容牛頓的經典力學。如果這一雙方關系是男女戀愛,另一方應該當機立斷,以身相許。

    超越自私并不是否定自利,它是手段上的。自利無法否認,恰恰相反,一方之所以對另一方超越自私,說到底,也就是因為這一方看到了雙方關系更大的利益,乃至更遠的未來,這一方完全明白另一方是怎么回事——包括另一方的利益訴求在內——而另一方并不明白這一方是怎么回事。關于這一點,有一句俗語概括得非常精辟:“君子眼里有小人,小人眼里無君子。”

    小人之所以無忌憚,不講謙虛,不察優長,沒有和氣,不善啟發,不能耐煩,原因就在于小人“未覺”——朱子解小人為后覺之民——沒有看到雙方關系之中的更大利益和更遠未來,這也就決定了小人的一切不過都是折騰,除了撈得一些風頭之外,最后可能什么都沒有——如果這一雙方關系屬于硬斗爭,那也就是小人的敗局。這或許也呼應了《菜根譚》上一句論君子與小人的“奇談怪論”,曰:“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悅;寧為君子所責備,毋為君子所包容。”

    有意思的是,中國思想界存在一個明顯的雙方關系,那就是通常所謂的左右之爭。總體上,我非常贊同著名評論家冼巖先生對左右之爭的一個評判——“茶杯里的風波”。但用超越自私來對左右之爭作一個分析,或許還是有些意義。

    我算是對思想界有比較廣泛的接觸,我感覺,至少在目前,中國思想界并沒有統一的左翼和右翼,左有各種各樣的左,右也有形形色色的右,與其說存在什么左右之派,還不如說只是存在方向性的、總體上的左右之別。眼下右翼居于主流,不僅是在中國,而且更是在世界,左翼要清楚地看到并承認這一點。左翼的確看到了主流的一些不足,并提出過具有重大意義的挑戰性問題,右翼對這一點也要胸中有數。在談到左時,我們常常會想到教條主義,其實,右的教條主義并不比左的教條主義少。

    但總體上我認為,所謂的左右分歧實際上不如想象的或宣傳的那么大,左右之爭有相當的成分是由局里面的專家學者們不能夠互相欣賞和尊重的壞毛病所致;用傳統的話語來說,是來自于“文人相輕”。左翼對右翼的“挑剔”可能眾所周知,鮮為人知的是右翼對左翼的“不屑”。在我的印象中,著名經濟學家左大培先生就曾經坦承,主流經濟學家開會都對他敬而遠之。這不明白就是右翼的“山頭主義”嗎?

    我可以再舉一例,韓德強先生被認為是新左翼陣營的青年中堅和代表人物,我曾兩度親聞自居于右的學人批評韓先生根本不懂經濟學。這明顯就是簡單的“貼標簽”的結果,就我所知,韓先生的中西學養絕非等閑所及。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超越左右翼的青年經濟學家盧周來先生最近呼吁:“知識界相互攻訐的風氣真要停止了!”此言切中學界之弊。

    韓德強先生曾給我談到:思想也是有市場的!我非常贊同,但我敢肯定,或許是因為以思想為職業的緣故,相當一部分學者沒有思想上的銷售意識。事實上,發現思想固然了不起,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推銷思想。就像馬克思所說的,哲學家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哈耶克更是明確指出,推銷思想一樣是學者的天然使命,如果學者不能夠推銷思想,就必定要仰仗權力來完成思想的評判,也包括對他本人的評判。

    由于專家學者們只是把自己當作一個以思想為職業的人,根本沒有推銷意識,這不但直接造成一大批象牙塔中的學究,也直接造成“文人相輕”的壞風氣。如果學者們意識到自己還肩負推銷思想的使命,他們或許能夠擺正位置,進而從對思想發現者的躊躇滿志中走出來,從對代表真理、正義、人民乃至未來的洋洋自得中走出來,不只是做一個學者,更是做一個全面的人:講謙虛,察優長,有和氣,善啟發,能耐煩,最后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真正超越自私的人,一個自己覺悟也覺悟他人的人,一個自己快樂也快樂他人的人!

    [/align][/td][/tr][/table]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激光打印機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1-23 12:52:33 | 只看該作者
    哪一個不是在推銷自己,每一個人都是銷售員,只是有的是銷售公司的產品,有的是銷售自己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14:5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荣县| 宁陵县| 常熟市| 都江堰市| 绍兴市| 涿州市| 垫江县| 隆昌县| 宁蒗| 电白县| 延长县| 黄梅县| 洪湖市| 禹州市| 阳西县| 旬邑县| 沙洋县| 镇沅| 深圳市| 晋江市| 涟源市| 社旗县| 永靖县| 瓦房店市| 嫩江县| 锡林郭勒盟| 屯昌县| 信宜市| 佛冈县| 松滋市| 新沂市| 府谷县| 佛山市| 盘山县| 宁南县| 迁西县| 米泉市| 集贤县| 恩施市| 肇源县| 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