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對于飼料行業可謂是有史以來最不平凡的一年,市場價格經歷了暴漲到暴跌的快速交替,交易主體經歷了大喜到大悲的過程,體驗了市場的風險與無情。棉粕作為飼料原料其中一員同樣也避免不了遭遇這樣的規律,從5月中下旬到11月初,棉粕價格上演了暴漲到暴跌的過程,在維持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讓參與棉粕市場的交易主體真真實實的坐了一回“過山車”,見證了棉粕最為瘋狂的戲劇性漲跌。
一、2008年棉粕市場回顧
1、2008年棉粕價格走勢以及行情分析
影響到2008年棉粕市場的關鍵詞,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認為主要有通貨膨脹、三聚氰胺、金融危機、宏觀調控等等。而這些關鍵詞如何影響棉粕市場的,我們通過以下2008年的棉粕均價趨勢圖,把棉粕市場分為六個階段來進行分析。
第一階段(約1.5個月):2008年1月初到2月中旬也就是農歷07年12月初到春節收假這段時間,市場雙方都處于比較穩定的階段,交投相對清淡,棉粕價格較為穩定。
第二階段(約3個月):2008年2中旬到5月中下旬,棉粕價格在高于第一階段之后總體走勢相對平穩。這階段初期由于春節后油廠開機率不高,棉粕供應相對緊張而飼料廠從2007年10月棉粕價格高漲之后采用的采購策略都是隨買隨用為主,庫存水平較低,從供需基本面來看,有促使棉粕價格上漲的動力;另外由于年初的雪災對菜籽的影響的炒作在當時對市場的左右較強,使當時的油籽價格全部上漲,棉籽價格上漲也理所當然,從而成本的上升,帶動下游產品棉粕、棉油價格上揚。但是第二階段后期油籽開始暴跌致使副產品成本降低;養殖業仍不理想:家禽養殖業恢復勢頭仍顯緩慢,疫病導致提前出欄數量較多,多數散養戶補欄仍顯猶豫;生豬養殖因受養殖效益的影響使養殖戶特別是一些散養戶補欄較為謹慎;水產養殖因為氣溫不高投苗較晚;所以養殖方面對飼料需求不大,飼料企業采購棉粕量依然沒起色。
第三階段(約2個月):2008年5月中下旬到7月中下旬,棉粕價格是2008年之中上漲幅度最大,漲勢最快的一個階段——棉粕牛市。這個階段的基本面有所轉變:需求方面最明顯的就是水產養殖的復蘇對棉粕需求的增加,供給方面這個時候棉籽供應量基本處于一年之中傳統型的供應不足的階段,所以從基本面來看,這階段棉粕市場利多。但是為什么棉粕漲勢會如此迅猛而有力,除了基本面的因素,最主要就是周邊市場以及經濟因素的提振。從大豆、豆粕來看,這階段備受關注的應屬阿根廷農業方面的罷工,使大豆銷售停滯了很長的地段時間,使我國大豆的進口主要轉向美國;備受市場關注度的焦點美國在5月份開耕時,一場席卷美國中西部的大洪水,打亂了農民的計劃,嚴重延誤了大豆的種植,同時由暴雨引發的洪水沖毀大量土地,使得豆農不得不補種或重耕。洪水引發市場對未來美國大豆產量的擔憂,進而推高了期價,使得美豆在7
月3日達到1654.0美分/蒲式耳的歷史最高價。在當時國內豆粕價格最高的地區大連豆粕在4850元噸,國內均價接近4800元/噸;而棉粕最高地區的價格達到歷史性高位3300元/噸,國內均價接近到3000元/噸,從棉粕和豆粕差價看來,棉粕性價比優勢較高,所以需方對棉粕的青睞不言而喻。經濟方面,隨著物價的上漲,國內通貨膨脹日益嚴重,在這階段物價與通貨膨脹相互影響著,人們在這階段對物品的追逐較為狂熱,致使價格越來越高。國家在政策上花費的力氣也較大,比如降息,鼓勵進口等等國家政策來打壓價格,但是同時也為后期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埋下了伏筆??傊?,以上原因形成了棉粕在08年年度內也是有史以來最為瘋狂的暴漲以及最高價位。
第四階段(約1.5個月):2008年7月中下旬到9月初,棉粕價格處于弱勢震蕩下滑的時期,也就是從棉粕牛市轉向熊市的一個過渡期。這個階段從趨勢圖上看來應當屬于整個年度內高位震蕩的區間。從基本面上看,這個階段棉籽供應量應該還是屬于比較清淡的階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2008年的新棉籽、大豆、春油菜籽即將上市,在供應方面預期壓力較大,制約的棉粕的價格走勢。養殖需求方面來看這個階段是水產養殖的高峰期,也就是預示著水產旺季即將退出年度舞臺的一個信號;豬料和肉禽料都只是實現了小幅度增長;肉禽飼料的表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蛋禽料產量在全國天氣相繼結束夏季高溫之后,迎來了蛋禽養殖和補欄逐步恢復的階段,這是正常的市場需求。所以從基本面上來看棉粕市場這階段供需雙方較為勢均力敵,不過外部市場可謂不容樂觀。從外圍市場來看,這階段美國大豆市場的惡劣天氣的炒作隨著天氣的好轉進入尾聲。進入7月之后,美國中西部天氣突然變得極適合大豆生長,風調雨順的氣候使得大豆進入代償性生長,彌補了前期暴雨帶來的生長過緩。甚至到了7月28日,USDA公布的作物生長進度顯示,截至7月27日,當周美國2008/09年度大豆良好率為62%,較前周提高1個百分點,明顯高于2007年同期的58%。而在7月以來國際原油開始大跌,以及美元的升值都給大宗商品市場帶來較大的利空影響。
第五階段(約2個月):2008年9月初到11月初,棉粕價格處于2008年下跌幅度最大,跌勢最猛的一個階段——棉粕熊市。這個階段影響市場利空因素云集,其中主要利空因素:金融風暴。美國金融危機9月15日全面爆發,由次按信貸危機所激起的一場金融大海嘯,一夜間令美國兩大投資銀行走向末路,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令。事件回顧:9月10日,美國證券巨頭雷曼兄弟決定出售旗下資產管理部門55%的股權,并分拆價值300億美元處境艱難的房地產資產。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將依據以重建為前提的美國聯邦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美國銀行已與另一家證券巨頭美林證券公司達成協議,將以440億美元收購美林公司。屆時美銀將超過花旗集團,成為全美最大的金融機構。
9月25日,全美最大的儲蓄機構華盛頓互惠銀行宣告破產,將由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查封、接管,并將其銀行業務以1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摩根大通公司。華盛頓互惠銀行的倒閉,被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美國政府反應比較迅速,在9月20日向國會提交一項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美國政府的金融救市計劃出來之后對大宗商品市場信心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恢復作用,然而,大部分市場人士對商品后市走勢抱以悲觀的態度,認為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下滑憂慮,將減少將來市場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后來經歷事實證明大宗商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商品價格進入下跌通道不容質疑。
再看棉粕市場供應基本面,這階段是屬于我國棉花采摘上市階段,也是新棉籽供應量增加的階段。但是因為遭遇金融危機,皮棉銷售受到較大的阻礙,價格跌勢不止,軋花廠加工籽棉風險較大,收購意愿不強,同時因為籽棉價格低廉,棉農出售籽棉積極性也不高,所以籽棉交投市場今年也較為清淡,當然軋花廠加工出來的棉籽量并不大。雖然按照常理來講這個階段是棉籽集中上市的時期,但是今年棉籽上市進度與年中的新菜籽收購行情差不多——可謂細水長流。不過因為棉籽下游產品棉粕、棉油、短絨、棉殼等副產品需求不旺,油廠對棉籽的需求也較為有限。在棉花產業這條鏈上的企業不管是軋花廠還是棉油廠所處的境遇都差不多——對原料需求較清淡,下游產品滯銷。
棉粕終端需求市場也就是養殖狀況在這段來看也不如人意,水產方面隨著氣溫的下降,我國從北到南水產飼料需求逐漸下降——這個時期水產品大量出塘以及氣氛下降都會影響到水產養殖的投喂量。畜禽養殖在這階段雖出現溫和回升的態勢,但是畜禽的存欄水平以及補欄意愿不強都很難從根本上提振飼料需求。所以從棉粕市場供給方和終端需求來看,這階段棉粕市場總體利空。
不過這階段棉粕跌勢之猛,遠遠超過了其它粕類品種,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眾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9月11日三鹿等廠家的嬰幼兒奶粉、液態奶檢測出含有三聚氰胺,“表面看是僅僅關乎人的食品安全,實際上動物的食品安全——飼料安全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飼料安全也一直是飼料檢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檢查和反檢查也從未停止過。”——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谷偉兵。9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全國檢驗檢疫部門加強進出口飼料三聚氰胺監控,確保進出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質量安全衛生。
處于牛奶業這一條鏈接上的各類型的企業在這次事件中都受到牽連,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各種反芻飼料生產總和接近463萬噸,約占飼料總量的4.2%,這其中又是牛飼料占了大部分比例,而棉粕在牛飼料中的比例高達30-40%左右。牛飼料的生產銷售受“三鹿事件”的影響而下降,當然飼料廠對于原料棉粕的采購理當減少。棉粕在雖在牛飼料中用的比例較大,而牛飼料總產量的比例不高,之所以這次“三鹿事件”對棉粕市場打擊如此之大,在當時的經濟環境動蕩,棉粕供應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市場對于一點風吹草動反應都異常的靈敏,“三鹿事件”對棉粕的影響被炒作而因此放大。
第六階段(約2個月):2008年11月初到12月末,棉粕價格依然處于跌勢之中,但下跌幅度有所減小,到12月末期,棉粕價格小幅反彈。到這個階段,經濟環境對市場的影響仍舊存在,經濟形式的惡化與各國政府的救市行動同時上演。我國出臺擴大內需十項措施,總投資約需4萬億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會議決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明年災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br />
國家在保障棉農利益方面也做了較大政策扶植。為確保棉農利益,建立收儲價格與籽棉收購價格掛鉤的機制。12月22日,國家相關部門聯合發出公告,中儲棉公司與交儲企業簽訂經交易市場見證的《購銷合同》中,依據皮棉收儲價格為基礎對交儲企業收購農民籽棉的最低價格進行約束。從公告之日起,交儲企業對在交易市場競得的交儲額度,要按不低于2.6元/
斤掛牌收購農民交售的籽棉,交儲時須提供相應的收購碼單,隨貨同行,并作為初驗的依據之一。這樣以來,作為當前籽棉收購主力的400型棉企為了交儲達標將紛紛提高籽棉收購價格,棉籽加工成本得到同步上升,市場價格有望獲得支撐。另外,國家公布第三批糧食收儲計劃,這是2008年以來中國啟動的最大的一次糧食收儲計劃,收儲規模將達2000萬噸。大豆、菜籽、玉米以及棉花等糧棉油農產品價格將全面得到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撐,棉籽不僅會受到比價關系的支持,價格回升也將逐漸被市場認同,從而促進棉籽市場實現筑底反彈。
在第六階段,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棉粕跌勢較第五階段趨緩,這階段油廠開機率較低,加工量小,從供應上來看油廠棉粕庫存一直維持低水平狀態,從一方面來說棉粕供應稀少限制了棉粕價格大幅下滑的可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正是因為需求的不旺盛迫使油廠降低產量。這階段由于年關將近,國內畜禽、水產品出欄又達到高峰期,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以及對后市信心不足,市場補欄意愿也較為有限。從養殖狀況來看,棉粕市場需求仍較弱勢。不過年前飼料企業小量備貨以及棉籽價格的反彈都給市場一定支撐,所以年度末時,棉粕價格小幅上漲。
2、豆粕、菜粕價格高漲,棉粕替代性增強
我們可以看到棉粕、菜粕走勢與豆粕走勢關系緊密,當豆粕價格高漲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飼料廠對棉粕、菜粕的采購量,拉動棉粕、菜粕價格的上漲。從2007年到2008年的棉粕與菜粕價格變化趨勢上看比較同步,總體看來棉粕的價格水平高于菜粕,有利于棉粕在飼料中的用量。
二、2009年棉粕市場展望
2008年棉粕在經歷了輝煌與悲壯之后,2009年可能會是相對比較平淡的一年?! ?br />
從2008年棉籽產量(皮棉數據來源于中國棉花協會預計的量得出棉籽產量)1149.46萬噸來看,屬于01年以來產量最大的一年,棉粕相應的產量643.7萬噸較2007年增加8.72%,2009年棉粕市場將面臨供應量增加的壓力。
2001年-2008年棉籽、棉粕產量表
單位:萬噸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皮棉產量532492486630570673722780
籽棉產量1400.912951277.631664.11501.11747.619002052.6
棉籽產量784.52725.2715.47931.88840.59978.6710641149.46
棉粕產量439.33406.11400.66521.85470.73548.06595.84643.7
增減比例-7.56%-1.34%30.25%-9.80%16.43%8.72%8.03%
備注:皮棉產量來源于中國農業部,08年的皮棉來源于中國棉花協會預計的量;
由于棉籽有脫絨不脫絨之分,因此取中間值,100斤籽棉產棉籽56斤;
由于棉粕有脫殼不脫殼之分,因此取中間值,100斤棉籽產棉粕56斤?! ?br />
從與棉粕關系緊密的豆粕原料大豆來看,2009年全球大豆供應將會回到供大于求的局面。12月份美國農業部報告統計2008/2009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2.3465億
噸,較2007/2008年度上漲6.2%;全球大豆使用總計為2.3258億噸,較2007/2008年度增長1.3%;全球大豆期末庫存5419萬
噸,較2007/2008年度上漲2.1%。而國內方面,由于國家鼓勵油料生產政策的實施,包括大豆、菜籽在內的國產油料產量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因此2009年粕類市場供應應該比較充足?! ?br />
由于投資者對全球金融和經濟環境前景的看淡,2008年上半年還保持著牛市的各種商品包括豆粕的價格在下半年由于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而突然變臉,發生大幅度下跌。但隨著各國政府的救市措施的出臺刺激經濟,以及在商品又有投資者心理恐慌下的過度拋售,2009年有望迎來反彈的空間?! ?br />
總的看來,2008/09年棉粕供給相對充足,這給棉粕價格上行帶來了阻力。而2008年9月開始次貸危機的擴大化,將整個世界經濟拖入了泥潭之中,在全球經濟沒有明確好轉之前,大宗商品市場可能處于一個長期的底部之中,則棉粕價格也將保持低迷狀態。而未來棉粕需求是否有效恢復也將影響到棉粕價格的漲跌。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認為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素有:全球經濟形式的變化;大豆、豆粕產量以及價格走勢;畜牧養殖的變化;09年棉花種植面積以及產量變化;國家政策的影響;國際原油與美元價格指數的變化;一些突發因素,如禽流感、自然災害等。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