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目前,我國養豬業正朝著規?;?、集約化的方向發展。為了滿足規模化養豬場的實際需求,提高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中國農產品加工網特約湖南廣田生物科技集團根據國內外集約化、規?;i場的管理特點和要求,在總結了近幾年養豬生產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輯了《規?;i場生產管理手冊》,供廣大養豬戶參考。中國農產品加工網將分數期刊載。
第一章 規?;i場設計與管理
第一節 豬場建設
1.豬場選址原則
豬場建設地應遠離村鎮、交通要道、其它畜牧場3公里以上,遠離屠宰場、化工廠及其它污染源。向陽避風、地勢高燥、通風良好、水電充足(萬頭豬場日用水量約100-150噸)、水質好、排水方便、交通較方便。最好配套有漁塘、果林或耕地。
2.豬場布局
豬場布局應設置四區,即生活管理區、生產配套區(飼料車間、倉庫、獸醫室、更衣室等)、生產區和種豬運動區;生產區應包含繁殖、保育、育肥區,每區應相距10米以上;配種舍、懷孕舍、保育舍、生長舍、育肥(或育成)舍、裝豬臺建設,應按從上風向下風方向排列。配種舍要設有運動場。
3.防疫環境與生物安全
豬場大門需設消毒池并配備消毒機,車輛要消毒;設人員消毒通道,進入人員登記消毒;豬場周圍禁止放牧,協助當地周圍村鎮的免疫工作;最好設圍墻、防疫溝及防疫林。
4.糞尿處理與環保
建場前要了解當地政府30年內的土地規劃及環保規劃、相關政策,因地制宜配套建設排污系統工程,特別應注意沼氣配套工程的建設。
5.豬場各類豬舍設計原則及參數
原則:產房、保育舍按生產節律分單元全進全出設計;豬欄規格與數量的計算,產房兩欄對應保育一欄,保育與育肥欄一一對應;先設計好生產指標、生產流程,然后再設計豬舍、豬欄。
主要參數:以飼養500頭基礎母豬、年出欄約1萬頭商品豬的生產線為例,按每頭母豬平均年產2.2窩計算,則每年可繁殖1100窩,每周平均分娩20-21窩,即每周應配種24頭(如果配種分娩率85%)。產房6個單元(如果哺乳期3周、仔豬斷奶后原欄飼養1周、臨產母豬1周、空欄1周),每個單元20個產床;保育5個單元(如果保育期4周、空欄1周), 每個單元10個保育床;生長育肥16個單元(如果生長育肥期15周、機動1周), 每個單元10個育肥欄;肉豬全期飼養23周。
第二節 豬舍常用設施及維修
一、豬場常用設施
為了提高專業戶養豬場的生產效率和便于養豬生產操作,養豬戶應按照豬的生理生長的規律,對所采用的主要設備的基本要求、選材、規格、制造及安裝要求有所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廠化養豬設備得到不斷改進和完善,由于各地的實際情況和環境氣候等的不同,對設備的規格、型號、選材等也有應所不同,在使用過程中不必強求一致。豬場常用設施及設備見表1.2.1。在經濟條件不富?;蝠B豬自然環境較好的地區,不應強求安裝先進的設備,其豬場建設與設備安裝應以“土洋結合”為主。
表1.2.1
豬場建設常用設施與設備
| | | | | | | | 36寸(200m3/分鐘)、48寸(500m3/分鐘) | | | | | | | | | | | | | | | | | | | | | 底部全部為復合材料地板(鑄鐵板、塑料板)、限位架、水泥保溫箱、加熱器、圍欄、母豬食槽、仔豬食槽、飲水器、支腳 | | | 底部全部為復合材料漏糞地板、鑄鐵地板或鋼編網地板、雙面料槽、圍欄、飲水器、友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常用設備要求及維修
(一) 喂料設備
1、種豬限圍欄 母豬料槽為內徑30cm半圓形的水泥或pvc槽,料槽應能裝不少于3kg的飼料。公豬料槽為寬30cm*長35cm的不銹鋼半圓型槽,容量不下于3kg。
2、大欄 在懷孕舍和育肥舍一般采用水泥食槽喂料比較好(不主張撒在地面)。為了防止豬進入食槽,可采用彎成“┌”鋼筋嵌入食槽上方,將食槽分割成寬度不低于30 cm的單個喂料槽。
(二) 給水設備
1、給水標準 每頭豬每天應給水12-18L(平均15L),飲水器的流量應為1.5L,水中細菌數不大于30萬/ml,酸鹼度6-8為好。
2、飲水設備 鴨嘴式飲水器,10~15頭豬一個(至少每欄2個),保育舍高度分別為30cm~35cm(杯式飲水器高度為15cm),育成舍高度分別為45cm和60cm,傾斜45℃。
(三) 設備保養與維修
1、排汽扇維修保養 每周除塵和蜘蛛網一次;每月注射黃油一次;每周檢查皮帶松緊及是否損壞一次。
2、水泵維修 每周清潔水池及周圍一次;每周檢查滲漏和破損一次。
3、電器維修 每月檢查一次接觸口松緊,看是否冒火或燒壞;發現異常聲音,立即報電工維修;每個電器應有用途標識。
第三節 豬場生產指標、生產計劃與生產流程
一、豬場生產指標
目前先進的規?;i場,生產線均實行均衡流水作業式的生產方式,采用先進飼養工藝和技術,其設計的生產性能參數一般選擇為:平均每頭母豬年生產2.2窩,提供20.0頭以上肉豬,母豬利用期平均為三年,年淘汰更新率30%左右。肉豬達90—100公斤體重的日齡為161天左右(23周)。肉豬屠宰率75%,胴體瘦肉率65%。各項生產指標見下表:
生產技術指標表 單位:%、頭、公斤
注:1-3萬頭場以周為節律;一年按52周計算;按基礎母豬470-500頭計劃。
二、豬場生產流程
本方案以萬頭生產線為例,以“周”為生產節律,采用工廠化流水作業均衡生產方式,全過程分為四個生產環節。按下列工藝流程圖示進行。
產房
4
周
保育舍
4周
種豬9-10周
肉豬23周
配種舍1-2周
妊娠舍15周
1、待配母豬階段 在配種舍內飼養空懷、后備、斷奶母豬及公豬進行配種。每條萬頭生產線每周參加配種的母豬24頭,保證每周能有20頭母豬分娩。妊娠母豬放在妊娠母豬舍內定位欄飼養,在臨產前一周轉入產房。
2、母豬產仔階段。母豬按預產期進分娩舍產仔,在分娩舍內4周(臨產一周,哺乳三周),仔豬平均21天斷奶。母豬斷奶當天轉入配種舍(先在運動場飼養3天),仔豬原欄飼養7天后轉入保育舍。如果有母豬產仔少、哺乳能力差等特殊情況,可將仔豬進行寄養過哺并窩,這樣不負擔哺乳的母豬可提前轉回配種舍等待配種。
3、仔豬保育階段。斷奶7天后強弱分群、仔豬平均兩窩并一欄,轉入仔豬保育舍培育至8周齡轉群,仔豬在保育舍飼養4周。
4、肥豬飼養階段。8周齡仔豬由保育舍轉入肥豬舍飼養15周,預計飼養至23周齡左右,體重達90—100公斤出欄上市。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