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家禽寄生蟲病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必須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上,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采取消除傳染來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的綜合防制措施,其中以利用多種手段殺滅各個發育階段的蟲體(蟲卵、幼蟲或成蟲)最為重要。
(一)動物驅蟲,控制或消除傳染來源
根據目的不同,可分為治療性驅蟲和預防性驅蟲兩類。
1.治療性驅蟲(也稱緊急性驅蟲) 即發現病禽,及時用藥治療,驅除或殺滅寄生于禽體內或體外的寄生蟲,對病禽具有治療作用,有助于恢復禽體健康,同時還可以防止病原散播,減少環境污染。
2.預防性驅蟲(也稱計劃性驅蟲) 根據各種寄生蟲的生長發育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定期驅蟲。對于蠕蟲病,可選擇蟲體進入禽體內但尚未發育到性成熟階段的時機進行驅蟲,這樣既能減輕寄生蟲對動物的損害,又能防止外界環境被污染。
無論治療性驅蟲還是預防性驅蟲,驅蟲后,均應及時收集排出的蟲體和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散播。
在組織大規模驅蟲、殺蟲工作時,應先選小群動物做藥效及藥物安全性試驗,在取得經驗之后,再全面開展。所選用的驅蟲藥物,應盡量考慮具備安全、廣譜、高效、價廉、使用方便、適口性好等特點。
(二)切斷傳播途徑,減少或消除感染機會
1.殺滅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包括蟲卵、幼蟲、成蟲等,保護外界環境不被病原體污染。
2.殺滅寄生蟲的傳播媒介和無經濟價值的中間宿主,防止其傳播疾病。殺滅外環境中病原體、傳播媒介及無經濟價值中間宿主的主要措施有:
(1)生物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糞便堆積發酵和沼氣發酵,生物熱處理,以殺滅隨糞排出的寄生蟲蟲卵、幼蟲、絳蟲節片和卵囊等,防止病原隨糞便散播。
(2)物理法:保持禽舍空氣流通,光照充足,干燥;禽舍和運動場的地面用石料墁砌或做成水泥地面,破壞寄生蟲及中間宿主的發育、孳生地。也可人工撲捉中間宿主、傳播媒介和外寄生蟲。
(3)化學法(藥物法):用殺蟲藥噴灑禽舍、籠具、棲架及其他用具等,殺滅各發育階段的蟲體、傳播媒介和中間宿主,保護環境,防止感染。
(三)保護易感動物
是指提高家禽抵抗寄生蟲感染的能力和減少家禽接觸病原體機會的一些措施,如加強飼養管理,飼喂全價、優質飼料,防止飼料、飲水被病原體污染;在禽體上噴灑殺蟲劑、驅避劑,防止吸血昆蟲叮咬等。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