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768|回復: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中國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經濟30人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5 09:38: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 云 (1964年-) 生于浙江杭州,1988年畢業于杭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1988至1995年任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網站,開拓電子商務應用;現任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并堅守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家,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互聯網商務眾多第一:開辦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商業網站——“中國黃頁 ”,提出并實踐面向中小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為互聯網商務應用播下最初的火種;他在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計劃,開創全球首個企業間網上信用商務平臺;他發起并策劃了著名的“西湖論劍”大會,并使之成為中國互聯網最大的盛會。馬云率領他的阿里巴巴運營團隊匯聚了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 1000多萬注冊網商,每天提供超過810萬條商業信息,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區。

      馬勝利 (1949年-) 河北保定市人。17歲進入石家莊造紙廠工作,從技術工人一直做到廠長。1984年因承包石家莊造紙廠以“馬承包”而名聞天下,在全國掀起了“向馬勝利學習 ”的熱潮;1988年,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成立,成為100家造紙企業惟一法人代表。馬勝利被公認為是中國第一個提出“打破鐵飯碗、打破鐵工資”的人。1984年,馬勝利承包石家莊造紙廠時,正趕上《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出臺,承包第一年,超過了上級下達的17萬元利潤指標,“馬承包”因此聞名天下。他是當之無愧的兼并大王,談一個小時就可以簽下一個工廠的承包合同。他也是擁有10多個省市100多家企業的“一包就靈”神話的創造者,為改革時期企業扭虧為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業界分析認為,馬勝利的失誤在于承包的速度過快數量過多,超越了他管理的能力。因此,輝煌之后不久,“馬承包”就不得不面對造紙集團的解體。

      王 石 (1951年-) 廣西柳州人。1983年就職于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公司;1984年組建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任總經理;1988年起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9年辭去公司總經理一職,現任公司董事長。2003年被授予“中國創業企業家”稱號。他是“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里,最大的行業——房地產的最成功機構的最高總裁”(張五常語)。他的每一個動靜,都不會被媒體遺漏。他是同行眼中中國地產界“ 教父”級的人物——沒有哪一個地產公司能像他領導下的萬科一樣,連續20年持續增長。他尊崇大局意識,倡導“重建行業秩序和公信力”,“新住宅運動”和“ 關注普通人”的理念。他擅長把握市場變化趨勢——當其他人還在盲目開發高檔住宅的時候,他開始關注、開發普通居民的住宅,為大多數民眾服務,體現出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商業智慧和社會責任。他的魅力還在于灑脫不羈的性格。他拍廣告、登山、滑翔、出書,成為“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企業領袖”。

      王永民 (1943年-) 出生于河南省南陽地區南召縣。曾在國防科工委1424所工作。1978年-1983年,發明“五筆字型”(王碼)。1994年后陸續發明“98王碼”、“ 閱讀聲譯器”等五項開創性專利技術?,F任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王碼電腦公司、北京王碼網公司總裁。王永民發明的五筆字型輸入法,在世界上解決了漢字輸入電腦的難題,開創了漢字輸入能像西文輸入一樣方便的新紀元。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五筆字型的意義不亞于古時畢升的活字印刷術,王永民也由此獲得“當代畢升”的稱號。從某種意義上講,王永民扮演著兩種角色:知識分子與商人。知識分子的良知激發了他的發明靈感和為大眾造福的社會責任感;商人的精明又迫使他去順應利益最大化的經營規律。但是面對這種幾乎難以兼顧的矛盾,王永民和他的王碼公司并沒有擁有與其發明相匹配的財富?!耙唤闀?,半個農民”是他對自己的評價。他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享受國務院津貼。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qweiok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5 09:39:03 | 只看該作者
    牛根生 (1958年-) 生于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1978年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1983年任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1992年擔任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1999年創辦蒙牛乳業集團任董事長、總裁;現任蒙牛集團董事長。他從一個刷瓶子的工人,憑借實力升到伊利集團副總裁的高位。他創辦蒙牛乳業,短短三年時間創下了震驚業界的成長紀錄。在“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 的困境下開拓進取,他提出了“先建市場,后建工廠”的逆向經營模式,他將“虛擬聯合”模式滲透到資本運營的各個方面。在產品競爭中,他提出“一切從設計開始”。從企業誕生之日起,他就十分重視產品開發,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成功地塑造了蒙牛品牌,以最佳的創意首倡共建“中國乳都”新概念。他領導蒙牛與億萬消費者、千萬股民、百萬奶農及數十萬產銷大軍結成命運共同體,蒙牛被人們稱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

      厲以寧 (1930年-) 江蘇省儀征市人。195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系。1985年-1992年,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主任;1993年-1994年,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1994年-2005年,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F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他在對中國以及其它許多國家經濟運行的實踐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非均衡經濟理論,并運用這一理論解釋了中國的經濟運行。他提出了企業改革主線論的主張,認為價格改革主線論的缺陷是沒有認清當時中國經濟的非均衡主要是第二類非均衡。他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國經濟的構想。他的這一系列理論與政策主張在中國經濟改革與實踐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對中國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而又重要的影響,被社會譽為“厲股份”。他擔任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期間親歷了中國立法的巨大進步,主持起草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等多部法律。

      劉永好等四兄弟 四川新津人。1982年,相繼辭去公職到農村創業,并成立了希望集團。1995年,劉永好四兄弟明晰產權,進行資產重組,各自在相關領域發展。到1999 年底,希望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140多個工廠的全國性集團公司,是國內最大民營企業之一。 回顧20 年前的創業經歷,四兄弟中的老四劉永好說:“我們提出了一句話作為企業發展的理念——‘順潮流事半功倍’。什么叫‘順潮流’呢?就是我們始終把產業定位在社會需求、政府倡導的領域。這樣去做就會事半功倍,少冒風險?!毙孪M瘓F由最初的小規模發展到現在的大規模,由最初的只從事養殖業發展到現在的多元化經營,從一個側面刻畫出中國私營企業成長的年輪。除了創業的成功之外,劉氏兄弟們的社會責任感也堪稱中國企業家榜樣:劉永好倡導發起旨在扶貧的“光彩事業 ”,劉永行因長期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獲得“中國光彩事業獎章”。

      成思危 (1935年-) 湖南湘鄉人。1951年-1952年,就讀于廣州南方大學工人學院;之后分別就讀華南工學院、華東化工學院無機物專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1994年-1997年任化工部副部長;1997年-2007年任民建中央主席;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他素有“中國風險投資之父”之稱,致力于推動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他的《關于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在九屆政協一次會議上被列為“一號提案 ”。由此,風險投資在中國才真正開始引起政府和國人的關注和重視,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他指出根據現有國情,中國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可采取“三步走”戰略: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基金、二板市場。2004年6月正式開盤的深圳中小企業板,正是深交所接受他有關建議設立的。他強調中國風險投資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培養自己的風險投資家。他關注證券市場的發展,為保護投資者權益大聲疾呼。一如他名字的含義——身居高位、居安思危。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qweiok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5 09:39:25 | 只看該作者
    李 寧 (1963年-) 廣西柳州人,7歲開始練習體操,17歲進入國家體操隊,26歲退役,共獲得國內外重大體操比賽金牌106枚。李寧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院和光華管理學院 EMBA。1989年李寧退役后加盟廣東健力寶。1990年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1982年第六屆世界杯體操賽上,他一人獨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被譽為“體操王子”。難舍體育的他在體育產業上的更大成功給未來的中國體育打上自己的烙印。他開創了運動員退役后一條新的“就業”之路,創造了一條新的商業定律——先品牌后產品。他以贊助1990年亞運會中國代表團為契機,開始了李寧公司的經營業務。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李寧牌”被選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專用領獎裝備,從而結束了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穿著國外體育品牌服裝的歷史。曾經,李寧靠在體育上的成就,帶給一代中國人精神上的奮斗動力;現在李寧牌帶給人們健康生活的新觀念。

      李東生 (1957年-) 歷任惠州市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技術員、業務經理,惠陽地區電子工業總公司駐香港辦事處業務經理,TCL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惠州市電子通訊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TCL電子集團公司總經理?,F任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作為一個造就知名品牌的企業家,李東生是成功的。改革伊始,他走馬上任TCL總經理,運用科學的經營管理方式,憑著對市場的高度敏感和對市場的準確切入,并結合資本運營戰略和品牌推廣戰略,將一個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資本的地方小企業運作成中國電子信息工業前五強,創造出海內外知名的品牌。隨著改革的深入和企業的發展,李東生與TCL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大膽參與海外并購,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的競爭率先“走出去”。盡管國際并購業務受挫,但這都是國際戰略“少年期”的中國企業難以避免的。自擔任TCL集團總裁以來,李東生成功地使企業持續高速成長。

      嚴俊昌等 18位小崗村農民 1978年以前的小崗村,是全縣有名的“吃要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幾乎家家外出討飯。1978年底,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按下了18個手印,搞起生產責任制,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小崗村,因為窮而思變,成為了中國農村改革的起源地。而面對“一朝跨過溫飽線,廿年沒進富裕門”,人均4000元的年收入等改革成果,小崗人仍不滿足,認為依然不能體現其“明星村”的風采?,F在的小崗村,又在謀劃“二次創業”。根據小崗村新農村建設規劃,規劃描述的遠景是:到2020年,全村生產總值達到 10億元,人均GDP為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左右,從溫飽發展階段快速進入寬裕發展階段。小崗村代表的是一種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在帶動中國改革、特別是在帶動中國農村改革的進程中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它不僅是“安徽的”小崗村,也是“中國的”的小崗村。

      杜潤生 (1913年-) 山西太谷人。1933年,考入北平師范大學文史系。1979年,任國家農業委員會副主任;1983年至1989年,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他還曾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等職。他1978年平反復出,直接協助黨中央、國務院主持農村改革開放工作。在“家庭聯產承包制”改革中,他領導的農村政策研究室積極支持和引導在安徽、四川發起的農村改革向全國鋪開。他起草了1982年到1986年的五個“一號文件”;他在“三農問題”上積累了許多新的觀點和論述,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是要把農村走過了頭的生產關系調整過來;農村體制改革,實際上就是把土地的經營權歸還農民。他認為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實施城鎮化戰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為此,他首先提出了農村城鎮化是一個大的戰略問題,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綠水依依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地毯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5 09:39:51 | 只看該作者
     吳仁寶 (1928年-) 1954年2月,任江蘇省江陰縣華士瓠岱鄉人民政府財糧委員,之后任華西村黨委書記等職;2003年7月起任華西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現任華西村 “黨村企”總辦主任。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香港“紫荊花杯”中國杰出企業家成就獎等榮譽稱號。從華西村村支書到縣委書記,又從縣委書記回到村支書的崗位,吳仁寶并非一帆風順,但他在華西這片土地上不斷創造著自己人生的輝煌。他是“天下第一村”的帶頭人,他和華西村的成功造就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他的成功在于,與時俱進和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從上世紀60年代冒著風險創辦小磨坊和小五金廠,到80年代堅持走發展做大集體經濟的道路,再到90年代提出了“一村兩制”的新嘗試,吳仁寶大膽的嘗試都合上了改革的節拍,帶領著華西村走上了符合村情民情、實現共同富裕的好路子。如今,老村長已經交出了華西村的接力棒,但他的改革創新精神仍將是華西村發展的動力。

      吳敬璉 (1930年-) 江蘇南京人。1954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政協常委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1984年—1992年,連續五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2005年被授予首屆中國經濟學杰出貢獻獎。他始終鮮明地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主張,有“吳市場”的美稱,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更是成為他的符號式象征。他提出企業、競爭性市場體系和宏觀調節體系“三環節配套改革”的主張,解決了從適時轉變到整體改革的戰略問題。他認為國企改革的正確方向是實現企業的制度創新;他和他的“整體改革學派”闡明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對于深化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最早對轉軌過程中的腐敗現象進行分析,揭示了“官倒”等腐敗現象的實質,為反腐倡廉指出了正確的途徑。他提出要建立“好的市場經濟”,警惕滑入“權貴資本主義”的泥坑,在經濟學理論上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改革事業的發展。

      求伯君 (1964年-) 出生于浙江新昌。1984年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分配到河北省徐水縣某儀器廠;1986年從儀器廠辭職,加盟北京四通公司;1988年加入香港金山公司在深圳從事軟件開發;1993年成立珠海金山電腦有限公司,任總裁;現任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是扛著民族軟件的大旗,奮勇向微軟挑戰的斗士;他是在盜版猖獗的北京中關村掀起“紅色正版”風暴的策劃者;他是構造中文軟件的奠基人,十多年來一直在漢字軟件領域默默耕耘的英雄。他一出道就碾轉于四通、金山、方正這樣的大公司,在這些公司的經歷使他具備了大公司的眼界和胸懷,這正是他在同時代程序員中出類拔萃的本質原因。在金山軟件發展的過程中,他運籌帷幄,從進軍應用軟件、開發實用軟件,到進入網絡游戲行業,直至2007年金山成功在香港上市,他無疑是中國最成功的IT人士之一,同時他還是中國軟件業的開山鼻祖之一,是民族軟件業的一面旗幟。

      張瑞敏 (1949年-) 山東萊州人。1984年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1999年出任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2000年6月,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的第一位CEO,就任至今。1997 年獲《亞洲周刊》頒發的“1997年度企業家成就獎”,是中國大陸唯一得主。1998年成為登上哈佛課堂的第一位中國企業家。張瑞敏的神奇,在于面對企業困境時,他總能找出堪稱經典的解決方法,篤定從容地推行到底。從“名牌戰略”指導下的“琴島—利勃海爾”到今天的海外戰略,張瑞敏把一個虧損企業帶到了全球五百強的位置,把一個產品制造商變為品牌創造者?!叭帐氯债?,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 “相馬不如賽馬”的用人之道,“如果不去風險更大”的海外戰略思想……成就了他“中國管理大師”的地位,成就了“海爾中國造”的品牌,更成就了國人擁有享譽世界的民族品牌的夢想。他的成就,已經成為了哈佛商學院MBA的經典案例。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期待這位海爾的舵手創造出更多的經典。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綠水依依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5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5 09:40:16 | 只看該作者
    宗慶后 (1945年-) 浙江杭州人。1981年—1982年,杭州勝利電器儀表廠生產銷售管理員;1982年—1986年,杭州工農校辦廠業務員;1986年—1987年,杭州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經理;1987年—1991年,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廠長;1991年至今,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用10多年時間,把一個靠借款創業的校辦工廠培育成年銷售收入近百億的企業,創造了當代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史上的奇跡。依靠他“企業家的直覺”配合務實的經營,娃哈哈從兒童營養液出發,逐步擴展到娃哈哈果奶、八寶粥、純凈水等,幾乎每一項產品都排到了行業前列的位置。他專注于自己熟悉的產業,這不但避免了風險,更加大了收益。他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行的治理方式——家長式的管理來帶動娃哈哈,走過了異常艱辛之路。如今的宗慶后在捍衛他苦心經營的娃哈哈品牌,他與達能之間的恩恩怨怨,也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創業發展的艱辛、探索和曲折。

      柳傳志 (1944年-) 江蘇鎮江人。1967年自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畢業后進入國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1970—1983年在中科院計算所工作;1984年,柳傳志參與創辦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前身)。1984—2002年任聯想集團總裁;2002年至今任聯想控股公司總裁。上世紀八十年代,中關村林林總總的公司大多都成為昨日黃花,而聯想卻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今日民族計算機產業的驕傲,這其中柳傳志功不可沒。柳傳志當年在聯想就制定了做大、做強的經營戰略,力求建立中國自己的民族品牌,不求急功近利,咬定自己的目標不放松。柳傳志的貢獻不僅是造就了今日聯想,還在于摸索出了中國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中,民營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道路。在聯想體制還沒有完全明確下來的情況下,柳傳志已開始率領聯想人,抓住中國市場發展初期高速發展,外國品牌立足未穩的機遇,成就了聯想今日中國計算機行業老大的地位。

      林毅夫 (1952年-) 出生于臺灣宜蘭。擁有臺灣政治大學MBA、北京大學經濟系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后。他在國內先后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等職;現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1992年、2001年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他的“比較優勢發展戰略理論”,不僅很好地詮釋了中國漸進式改革的成功之道,也已成為發展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流派。在他看來,轉型中國家要發揮后發優勢,必須克服來自改革、全球化、發展等方面的體制和結構上的困難。他認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而國有企業最根本的問題在于有太多的政策性負擔,只有根據國有企業自身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策略給予一定的政策性的補貼和優惠。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早提出者和倡導者,認為“新農村運動 ”不僅可以拉動內需,而且可以解決農村勞動力生活現代化的問題,只有這樣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周厚健 (1957年-) 山東牟平人,1982年畢業于山東大學電子系。1992年任青島電視機廠廠長;1994年任青島海信電器公司總經理;1995年接任青島電子儀表工業總公司董事長;1999年任海信集團總裁;2000年任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就用資本的眼光洞察市場;二十一世紀初,技術創新成為他新的名片。他成功解決商標糾紛,成功研制高科技芯片。在他領導下,海信集團由一個中等規模、單一產品、區域市場企業,發展成為多產品門類、全球化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被譽為全國電子行業的一匹“黑馬”。他注重管理,將科學管理與親情管理相結合,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他注重科技進步,搶占科技制高點,以技術進步帶動企業發展。他通過對社會上存量資產及有關政策理論的認真分析研究,走出了一條超前的、成功的低成本擴張之路,迅速壯大了企業規模。這些正是海信集團實現高速成長的奧秘所在。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綠水依依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6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5 09:40:37 | 只看該作者
    經叔平 (1918年-) 浙江上虞人。曾任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房地產部總經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等職。1993年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工商聯執委會主席,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他是中國工商界風云人物,著名政治活動家;他被評價為商場上精明睿智、政治上卓識遠見。作為一個見證了新舊兩個中國的老人,他白發皓首、氣度軒昂、雍容優雅、慈祥謙和。在他的眾多頭銜中,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更為眾多財經媒體津津樂道。1996年,他78歲時創建了我國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他不僅是民生銀行的創始人,還是民生銀行的“金字招牌”和精神領袖。2006年6月,他在88歲時因健康原因正式退居二線,擔任民生銀行名譽董事長。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的征程中,他被公認為是一位披荊斬棘的創造者,一位義無反顧的“破冰者”。

      胡福明 (1935年-) 江蘇無錫人,時為南京大學政治系教師。歷任江蘇省委常委、江蘇省委黨校校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等職。(下圖右) 孫長江 (1933年-)福建廈門人,時為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研究人員。歷任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副主任、《科技日報》副總編輯等職。他們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作者,文章發表后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思想理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成為批判“兩個凡是”的檄文,深刻地影響了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文章經胡耀邦親自審定,批準先在中央黨校的內刊《理論動態》上發表,然后由《光明日報》公開發表,繼而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轉載,新華社向全國發稿。文章立即得到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共鳴和支持,引發了真理標準大討論,并直接成為改革開放的理論先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了真理標準大討論,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段永基 (1946年-) 北京市人。197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82年-1985年任航空部621所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1987年任四通集團公司副總經理;1987年 -1991年,任四通集團公司副總裁;曾任新浪董事長、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等職?,F任四通集團公司董事長。段永基有句座右銘:“不上高山兀顛連,怎見人間足壯觀。”62歲的段永基已不再年輕,然而,二十年來的企業家生涯,正驗證了這句名言,他始終獨立潮頭,飽覽商界風光無限。有人說他像個詩人,然而觀其言行,他卻更像殺伐決斷、馳騁沙場的將領。他是一位“位高權重”的企業家,備受推崇的民營企業精神領袖。也有人說他老謀深算,但他同時展現給我們的是強硬、果決和極強的主見。他成功、他探索、他前行。他參與和見證了中關村的成長,他是中關村公認的“村長”。他從創業者到投資者,扶持年輕的創業者,涉獵諸多領域,他是中國IT產業的領軍人物,中國企業界廣受尊重的企業領袖。

      倪潤峰 (1944年-) 山東榮城人。1967年畢業于大連工學院機械制造專業,畢業后分配到四川省綿陽市長虹電視機廠;1985年5月始任長虹電視機廠廠長;1988年6月起任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之后卸任。2004年7月起任四川省政府顧問。倪潤峰的果敢,莫過于他決策的長虹彩電一上一下兩次大幅度調價。人們干脆把這兩次調價所形成的沖擊波,稱之為“長虹現象”。有人在研究美國巨型企業的成長史后認為,最佳商業戰略便是先于需求建立起強大的生產能力,然后以比所有競爭者都低的價格出售產品。顯然,倪潤峰按照這樣的路徑,為國人展現了一個可以親見的“民族品牌振興之路”。當年國內股市上,長虹多年盤踞“風向標”地位,是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追捧的對象,有“長紅”美稱。在“中國制造”風靡全球的制造業大國,長虹有著不可替代的時代意義。倪潤峰是改革開放后第一代企業家的優秀代表,是至今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綠水依依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7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5 09:40:58 | 只看該作者
    凌 文 (1963年-) 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管理工程博士,自動化系博士后。1987年7月參加工作,曾任中國工商銀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友聯中國業務管理公司主席,2006年8月起擔任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他作為中國第一位從人才市場選聘到中央企業的“空降兵”,完成了神華集團的財務重組,為構建戰略型財務體系奠定了基礎。2005年,在他的主持下,中國神華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成為有史以來全球煤炭行業最大的IPO;2007年,中國神華回歸A股,刷新了全球礦業公司和A股市場最大IPO的紀錄。他是新時期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典型代表,他既了解西方的商業規則,也深諳中國經營之道。憑借對能源領域的前瞻性判斷、多年積淀的先進管理思想和豐富的金融機構及企業管理經驗,他探索出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國有企業發展之路,在開創中國煤炭工業新紀元的同時,樹立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典范。

      袁 庚 (1917年- ) 出生于廣東寶安。1945年任中共駐香港辦事處(新華社香港分社前身)第一任主任;1950年,隨中國軍事顧問團赴越南,成為胡志明主席的情報、炮兵顧問;1978年出任香港招商局的第29代“掌門”,同年向中央建議興辦蛇口工業區。1992年正式離休。每當提起改革開放,人們就會想到深圳;而提到深圳,就會想到蛇口,就會想到這個引領蛇口走在改革風口浪尖的領頭人。做情報員出身的袁庚,最大的長處就是綜合分析來自不同方向的信息,得出正確的結論。在改革開放初期,他得出的正確結論就是堅定不移地搞改革,就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蛇口工業區,成為了袁庚改革的“試管”,從中培育出了赤灣港、中集集團、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今天,這些企業都在行業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中國經濟的騰飛持續地貢獻力量。蛇口工業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袁庚獻給改革開放最珍重的禮物。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改革之星”。

      袁隆平 (1930年-) 江西德安人。曾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并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F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政協常委。先后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8項國際獎勵。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時,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時,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發起的“第二次綠色革命”給全人類帶來了福音。他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并進行科學實驗。他提出的雜交水稻育種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被國際上的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果獲得我國迄今為止唯一的發明特等獎。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既為我國糧食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做出了貢獻。

      謝國民 (1939年- ) 出生于泰國。在香港大學畢業后回到泰國。1963年進入其父創辦的泰國正大養蜂集團。1968年被擢升為正大集團總裁;1989年起至今任正大集團董事長。此后,他在中國各地陸續建成100多家飼料廠,50多家家禽養殖場和6家一條龍工廠。從父親謝易初手中接過“正大集團”時,謝國民剛29歲。他深知父親創業的艱辛,接手之后兢兢業業,憑借卓越的組織管理才能和深謀善斷的企業家氣魄,將正大集團的“版圖”一步步擴張,使之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農牧工商一體化的跨國企業。中國改革開放后,他響應中國政府的號召,率先進入中國投資,并始終堅守“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公司有利”的三個原則,積極為當地政府創造就業與稅收。具有市場戰略眼光,決策果斷正確,是謝國民成功的關鍵。他曾說:“我每天的工作內容有95%是為未來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作計劃。換句話說,是為未來而工作?!边@是他推行的“未來主義”。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綠水依依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8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5 09:41:18 | 只看該作者
    曾憲梓 (1934年- ) 出生于廣東梅縣。1961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生物系;1963年,經香港到泰國;1968年,又移居香港,之后與夫人黃麗群女士創立了享譽世界的“金利來” 名牌?,F為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勛銜制度中的最高榮譽獎章——大紫荊獎章。貧困的生活并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夢想??恳话鸭舻镀鸺?,他不斷鉆研香港市場狀況,多次赴西歐學習先進技術,集眾家之長,數年間使得“金利來”領帶占領了香港市場,更推向“世界之最”,成為男士莊重、高雅、瀟灑的象征。在金利來事業處于巔峰狀況之際,具有遠見卓識的他,又做出了多元化經營的果斷決策:金利來不僅僅是“男人的世界”,同樣也是“女性的世界”。他創立了“金利來”王國,而“金利來”成就了他創建世界名牌的夢想。他更具有一顆可貴的中國心,投資百萬美元于家鄉廣東梅縣。十幾年來,200多項、高達4億多元的教育、體育捐款更彰顯其對家鄉、對祖國的傾情之愛。

      魏家福 (1950年-) 江蘇鎮江人,天津大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專業博士。歷任中國-坦桑尼亞聯合海運公司總經理、中遠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總裁、天津遠洋運輸公司總經理、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1998年11月出任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他有著十多年的航海經歷,作為經驗豐富的船長,他具有國際航運管理和運營經驗,在他的努力下,中遠集團逐步確立了在航運及物流業中的領先地位,保持與客戶、員工和合作伙伴誠實互信的關系,最大程度地回報股東、社會和環境。作為航運企業,目前中遠集團的排名是: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在他看來,擴大能源運輸、保證中國和世界能源供應,是公司長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公司內部,他以“襁褓老人”自稱和自我提醒,推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不長大”的信條。他的這一經營理念,正反映了中國新一代企業家共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追求、務實、創造、超越、人本。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綠水依依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7:2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陆丰市| 莲花县| 伊宁市| 建宁县| 湖州市| 博湖县| 宁都县| 来宾市| 秦皇岛市| 蕉岭县| 普兰店市| 和硕县| 南宁市| 息烽县| 建阳市| 柯坪县| 嘉峪关市| 阿坝县| 五大连池市| 满城县| 南川市| 沾化县| 康乐县| 江阴市| 伊金霍洛旗| 昌平区| 涞水县| 淮滨县| 广元市| 错那县| 乌什县| 当涂县| 乐安县| 随州市| 阿克苏市| 清新县| 永善县| 邮箱| 鸡东县|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