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12月1日宣布,自當日起解除年初對成品糧及糧食制品、食用植物油、豬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雞蛋等食品類商品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停止對相關商品的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工作,由經營者自主定價。
至此,除近來社會中沸沸揚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尚未改革到位,全國的主要商品價格基本上都由市場決定。包括發改委仍未解除價格干預措施的電煤,全國重要商品(除成品油)價格重又恢復其正常的市場信號功能。
今年1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公布了《關于對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實施辦法》,規定了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品種范圍、干預形式和具體辦法。當時中國CPI連續幾個月高位行走,2月份更是高漲到8.7%,同時國際大宗商品石油、糧食價格上漲,中國的通脹形勢十分嚴峻。
然而國家干預價格也有很多弊端。國家干預價格首先扭曲了價格的市場信號作用,使市場不能根據準確的信號作出正確的反應。而其最終結果必然是,市場不能根據最符合當時實際情況供求關系進行合理有效的資源配置。而我們知道,市場經濟的最大優點正是在于這種資源配置機制。
當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也并非絕對不能運用干預價格的手段。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短時期內進行干預,即使在西方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也并非完全沒有先例。可是我國年初實行的價格干預,雖說是“不得已”,大概是由于長期計劃經濟的習慣,各級政府運用起來十分嫻熟,實行時間也嫌過長。原本價格干預措施到今年6、7月份即可停止。那時國際上石油、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開始急跌,加上曾一路領跑的國內肉價也下行,食品類商品臨時價格干預已無必要。事實上,價格干預措施也不再發揮作用,就像電煤價格干預措施雖到現在還未廢除,但目前北方各大煤港積壓嚴重,煤炭跌幅創近幾年新高。
到現在停止價格干預措施是非如此不可了。國家發改委關于停止食品類商品價格干預措施的通知里還要求“要求做好解除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相關工作,繼續加強價格監測預警,進一步完善糧食、豬肉、食用植物油等重要商品保障市場供應、應對價格異常波動的預案,努力保持重要地區、敏感時段的重要商品供應不斷檔、不脫銷,確保市場平穩。”這大概是每個文件中都不得不說到的話,老實說,這些工作是各地物價部門的常規工作,而不是停止價格干預之后的臨時性特別需要關照的工作。
從國際國內周期走勢看,當前通貨膨脹壓力明顯緩解。隨著金融部門繼續去杠桿化,生產者和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緩。隨著國際商品價格回落,進口價格漲幅高位減緩,有助于減輕我國通貨膨脹壓力。隨著國際金融海嘯逐漸蔓延,國際市場的進一步萎縮,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外貿出口,而中國國內市場遲遲不起,國內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宏觀經濟景氣指數中的先行指數、消費者預期指數、企業景氣指數等均呈現下行。通貨膨脹預期也出現回落。2008年第三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未來價格預期指數比2008年第二季度回落了9.9個百分點,為33.9%,是近兩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通縮的預期已隱隱升起。
鑒于此,價格干預政策已是不合時宜,非停止不可了。事實上,根據經濟學理論,出現短缺以及由此而生的黑市是價格管制的不可避免的副產品。在我們的感覺里,過去近一年以來的價格干預似乎并未造成明顯的短缺乃至黑市,甚至價格干預本身在老百姓那里也沒有留下什么印象。這恰恰說明,這一輪的價格干預至少在普通消費品市場里并未起過什么真正作用。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畢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完善度。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