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jpg (35.5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8-12-9 18:17 上傳
恭城瑤族自治縣恭城鎮居民黃見專,是該縣及周邊遠近聞名的竹鼠養殖大王。但可很少有人知道,黃見專夫婦均是失業工人,更少有人知道黃見專還是廣西師范大學生物系畢業的高才生。1991年,他大學畢業分配在該縣糖廠工作,由于市場的激烈競爭,1998年該縣糖廠破產倒閉,黃見專跟同在一個單位的妻子雙雙失業回家務農。從2000年至今,黃見專利用自己的所學專長,與妻子一起靠勤勞的雙手將竹鼠養殖規模越擴越大,成了遠近聞名的“竹鼠司令”。
小試牛刀,初戰告捷
黃見專夫婦失業后,經濟來源也突然斷了,為了謀生,除了種植2畝果樹外,他們還搞過食用菌栽培,養過蚯蚓等,一晃2年過去,但家里的生活依舊困難。黃見專想:不進行經營結構調整,困難的生活何時是個頭?黃見專是學生物學的,還獲得了“生物工程師”的職稱。于是,他想到了特種養殖業。經過調查研究,他發現竹鼠在區內外市場需求量很大,養殖的人卻不多,而恭城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竹鼠的生長繁殖。想到就做,他與夫妻商定決心放手一搏。2000年,靠著東挪西湊籌集的2萬多元資金,黃見專從外地以每對380元的價格購進了20對種鼠在自己的小廠房里開始了竹鼠養殖。想不到僅當年種鼠繁殖的肉鼠和小種鼠銷售就獲得了1萬多元的純利,小試牛刀,初戰告捷。黃見專看到了竹鼠養殖的光明前景。
供不應求,擴大規模
竹鼠肉質鮮美,全身是寶,深受消費者青睞。因此,廣東、湖南、河北、河南等全國各地客商紛紛找黃見專下訂單搶購竹鼠,銷售供不應求。夫婦倆繼而抓緊大好時機,歷年來不斷的擴大養殖規模,并建立了固定的銷售網絡。如今,黃見專夫婦的養殖廠房從原來的不足50平方米發展到了今天的400多平方米,種鼠由初養的20對發展到了今天的400多對;待售肉鼠200多只。他告訴我們:種鼠生長至6到7個月便可開始繁殖幼鼠,剛開始繁殖幼鼠的種鼠在市場上可賣400元一對;較大的種鼠則能賣900元一對;目前肉鼠的市場價是40元一斤,出售的肉鼠重量每只大概在3斤到5斤之間。
隨著竹鼠養殖規模的擴大,黃見專夫婦的經濟收入從2000年的年總收入3萬多元發展到現在的年總收入15萬多元,原來居住的50多平方米破漏的瓦房變成了今天近200個平方米的鋼筋混泥土樓房,固定資產已達到了50多萬元。敏銳的眼光和瑤鄉人民勤勞的本質,使黃見專成了遠近聞名的竹鼠養殖大王、致富能手。
以點帶面,共同致富
夫婦倆致富不忘眾鄉親,竭盡全力幫助周邊農戶大力發展竹鼠養殖,帶動大家共同致富。到目前,該縣已有竹鼠養殖戶近700戶,僅恭城鎮就有300多戶,黃見專為全縣90%以上的養殖戶提供了種鼠和養殖技術,該縣的竹鼠養殖由最初的試養、散養發展到了今天的規模養殖、專業養殖,竹鼠養殖發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形成了訂單位農業發展模式,產品空運遠銷到了河北等地,養殖戶的收入逐年增長,走上了小康致富路。
為了規范竹鼠養殖、銷售,創建品牌,黃見專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即將組織該縣竹鼠養殖戶成立“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供種、供料、供技術、回收竹鼠產品的“一條龍”服務經營模式,拓展市場,搶占先機,為該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開創出一條特色的特種養殖之路。圖為黃見專在喂養竹鼠。(孟華 潘通國 龔宣)
2.jpg (20.4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8-12-9 18:17 上傳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