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增城新塘鎮某服裝廠老板鄧彪,在廣東打拼7年后,最終決定回四川廣安老家去搞養殖,但陽山縣養殖戶回鄉創業之路并不平坦—— 卸下的瓦片堆積一地,七八根水泥柱伏到在田,陽山縣黃坌鎮左村山邊小組村民李志興,站在被鎮政府拆除的豬場里面,目光呆滯,臉上肌肉開始抽搐。他沒想到,投入5萬多元,今年6月才動工的豬場還沒有來得及站立,就已經倒下。將入黃昏,山風從四面涌入這塊已成廢墟的平地,李志興不覺瑟縮起來。
陽山縣國土局的執法行動,讓陽山百家豬場遭遇滅頂之災!政策,變幻莫測的政策,猶如喜怒無常的汪洋大海,農民則恰似其上的一葉扁舟,大海一個隨意的懶腰或者哈欠,對扁舟而言卻可能是粉身碎骨的危險!
豬場被拆 血汗東流
48歲的李志興是一個老實的農民,在自家2畝多田上,他耕作至今,每年的收入,就是賣糧所得。今年6月,握著幾十年辛苦攥下的血汗錢,他與二哥商量建豬場養豬。他的想法很簡單:賺一點錢,收一點肥。二哥剛好在本村有丟荒多年的1畝半耕地,二哥常年在外打工,這塊田已經丟荒多年。李志興覺得,在這里建豬場既可以利用荒地,又可以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由于資金較少,他選擇與溫氏合作,由對方提供豬苗和飼料。今年6月,躊躇滿志的他在耕地上扎下第一根水泥樁,開始憧憬著美好的生活。
11月14日,刺耳的汽車和摩托喇叭聲刺穿了他的夢想。當天下午4點左右,隨車跳下了鎮政府的10名干部,他們三下五除二,就把頂棚掀了下來。“不要動水泥樁”,聞訊趕來的李志興二哥看見此景,希望挽回損失;然而無人理會,這群人告訴他,這里是農保區,不允許建豬場,他們將一些水泥樁砸倒在地,揚長而去。
此時,李志興正在黃坌鎮上,等他趕到時,豬場已經面目全非,李志興一下子就頭大了。
在李志興豬場的不遠處,歐學雄的豬場依舊站立,此情此景,他不知道自己應該高興還是悲哀。高興的是,豬場沒有像李志興的一樣,成為廢墟;悲哀的是,鎮政府通知他:等你這批豬出完欄,就要拆掉豬場了。
歐學雄是黃坌鎮最早與溫氏合作養豬的農民,在外拼搏多年的他,已經厭倦了在城市打工的生活。2007年初,他碰上了一個以前的同學——現在的溫氏員工。這位同學跟他說了跟溫氏養豬的種種好處,歐學雄動心了。跟李志興選址一樣,他首先想到了自家1畝8分的農田。2007年6月,他投入13萬,順利建好豬場,并沒遭到干涉。同時,他投放豬苗,出欄的時候,“360頭豬,死了2頭,賣給溫氏的是358頭。”歐記得一清二楚,當時他賺了2萬多。興沖沖的他連忙投下第二批豬苗,等著今年的豐收。35歲了,還沒結婚,他是這樣計劃的:在外工作不穩定,不適合結婚,等養豬賺了錢再做打算。
與李志興一樣,他的夢想也要破碎了,更慘的是,他的婚事恐怕遙遙無期,因為他要先還清借人家的6萬塊錢。
這一切,都源于不久前的一份文件。
罰金上萬 不堪重負
11月10日,陽山縣國土資源局發布《關于限期查處整治違法違規用地的緊急通知》,要求對2007年11月至今新發生的違法違規用地,在2008年11月15日前完成整治,清遠市政府和省政府將在11月25號之后進行檢查驗收。對占用農保區的違規建筑提出要“堅決予以拆除”,而對非農保區建設的養殖場,經國土資源局處罰后補辦臨時用地手續,處罰的標準為:2008年11月20日前交的,每平方米罰款5塊,而在這之后的,則要翻倍,達到每平方米10塊,同時,辦證豬場還需要交納每平方米12元的復綠押金,以防止豬場兩年之后不進行復綠工作。
“馬上,第四次衛片就要開始了。”陽山縣國土資源局執法監察隊隊長毛志標透露其中原委,他正是上述文件的起草人,他所稱的第四次衛片,即為全國第九次衛星拍片土地執法檢查。
李志興、歐學雄的豬場建在農田保護區上,難逃被拆的命運,而對將豬場建在旱地上的農民來說,雖然豬場不用被拆,但這筆罰金也足夠壓垮他們。
“1平方米17塊。”養豬戶林炳權給記者算賬,“一個500平方米的就要交8500塊,再大一點就要一萬多,我們怎么交得起。”養豬戶大多是打工回鄉創業的,積蓄不多,基本都是借錢建豬場的。
“今年才建場,豬都沒出欄,哪來的錢啊。”另外一個豬農、放棄了中山打工的黃松安叫苦連天。
“為什么當初我們建豬場的時候,沒有人告訴我們這是耕地?等到建好了,你才說不合法,這不是坑人么。”林炳權質問。
“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黃坌鎮副鎮長鄭柏楊面對記者同樣的詰問拉下了臉,“我們是按照縣國土局的文件執行的。”
“主要是人手不夠。”毛志標這樣分析,“有的鄉鎮國土所才1個人,車輛配置也不夠,所以很難通知。”
“建豬場不是一天兩天,哪個豬場不是要建幾個月?”歐學雄對此不屑一顧,“幾個月都發現不了?”
一樣違規 兩種處罰
據毛志標介紹,在2006年11月到2007年的衛星拍片中,專家看圖分析,發現陽山出現一些違法違規用地,主要是兩類:一是省重點工程清連高速違法占用耕地1000多畝;二是各類礦山占用耕地1000多畝。而豬場占用耕地相對以上兩者而言較少,陽山有100個左右豬場雞舍、每個豬場按500平方米計算,占地5萬平方米,尚不足100畝。 豬場違法違規占用耕地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占用農保區的耕地,這類要堅決拆除;二是占用旱地的,這類需要先罰款(每平方米5元),后辦臨時土地使用證(最長有效期兩年),同時,需要交復綠押金(每平方米12元)。
“建豬場,省、市都很支持,我們也很鼓勵,所以,我們對豬場的處罰比較輕。”毛志標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對礦山的罰款是每平方米20元。
然而,作為省重點工程的清連高速公路違法用地情況,陽山縣似乎束手無策,縣國土局給清連高速公路公司發了處罰通知書,對方的回復是:清連高速屬省重點工程,相關問題需與清遠市國土局協商。
“這不是欺弱怕強么?”一個養豬戶聽到記者轉告后,忿忿不平,“專門欺負我們農民。”
“如果政府欺人太甚,我們只好從國土局樓上跳下來了。”歐學雄代表豬農說。
不求支持 請別刁難
案幾上的紅木神龕里,瓷制觀音菩薩結跏而坐,墻壁上掛著溫氏養豬技術指南,香火充盈在這間由水泥磚砌成的小屋里,林炳權每天都會向觀音菩薩祈禱,祈禱自己新建的豬場能夠順順利利、平平安安。但面對現實,林炳權苦笑不已。
許多養豬或養雞戶都是在城市打工若干年后回鄉的。25歲的羅海友初中畢業一直在順德修理空調,他決定回家,離開這高風險的行業和地方;歐學雄,輾轉惠州、廣州、佛山,在餐飲店做服務員,最后一個工作是在深圳布吉市場后面的西餐廳,受經濟不景氣影響,人流越來越少,收入也越來越低,他也選擇了回家;林炳權,在廣州幫律師事務所的主任開了3年車,看不到未來在哪里,回家;黃建衛,初中畢業就在順德一家電鍍廠,今年8月,電鍍廠受金融危機波及,被迫關閉,他花了一個月時間,找不到工作,回家……
城市越來越高高在上,他們選擇回到農村,以為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他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去年8月的《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這一文件,對“任何地方不得以新農村建設或整治環境為由禁止和限制生豬飼養”這一表述倒背如流;他們最不解的,是在荒山荒地上建豬場,與國與民有何不利;他們最痛恨的,是建豬場的時候風平浪靜,無人通知違法違章,等到衛星要掃過了卻強行拆除。
11月16日晚,黃坌鎮上的小餐館里,這群豬農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支持我們養豬。”林炳權小聲嘟囔。
來陽山學養豬技術的重慶人譚冰大聲打斷他的話:“不求支持我們,只要政府不刁難,就夠了。”
來源:南方農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