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響蛋雞產蛋量下降的原因………………………………………………1
1.1 正常性產蛋量下降(又稱生理性產蛋量下降)………………………1 1.1.1 品種
…………………………………………………………………1 1.1.2 休產日產蛋量下降
…………………………………………………1 1.1.3 規律性產蛋量下降
…………………………………………………2 1.2 非正常性產蛋量下降
…………………………………………………2 1.2.1 環境因素
……………………………………………………………2 1.2.2 疾病因素
……………………………………………………………3 1.2.3 飼養因素
……………………………………………………………4 1.2.4 管理因素
……………………………………………………………4 1.2.5 營養因素
……………………………………………………………4 1.2.6 藥物因素
……………………………………………………………5 1.2.7 其他因素
……………………………………………………………5 2蛋雞產蛋量下降的防治措施………………………………………………5 2.1對正常性產蛋量下降
……………………………………………………5 2.2 對非正常性產蛋量下降…………………………………………………6 3結論
………………………………………………………………………9
【摘要】產蛋率是蛋雞生產中的重要指標,終生產蛋量是蛋雞生產經濟效益好壞的體現。對蛋雞產蛋量出現下降的原因分析表明:蛋雞產蛋量受到營養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疾病因素、管理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只要在實踐中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是完全能延長蛋雞的產蛋高峰期,保證經濟效益。 【關鍵詞】蛋雞
產蛋量
下降原因
防治措施
在正常情況下,雞群產蛋率有一定規律性,不同品種的雞,產蛋率雖有所不同,但一般從開產后3~4周進入產蛋高峰,高峰期后產蛋量開始緩慢下降,直至產蛋結束。在飼養管理中,可繪制不同的產蛋曲線圖,以便及時掌握雞群產蛋量的變化情況,改善飼養管理方式。一般來說,雞群產蛋量下降后是很難回升的,即使回升,回升的幅度也不大,很難恢復到原來水平。通過對雞群周圍環境以及飼養管理等的觀察和了解,分析蛋雞產蛋量下降的原因及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是完全能延長蛋雞的產蛋高峰期,保證經濟效益。 1 產蛋量下降的原因
有的蛋雞品種本身產蛋數量少,有的開產時間早,出現產蛋高峰期早,但是維持高峰期的時間不長,因此出現產蛋量下降。 蛋雞連續產蛋的天數不同,有的連產蛋天數多,有的連產蛋天數少,不管連產天數長短,連產結束后緊接著就有一個休產日。有可能休產雞在某一天突然增多,出現產蛋量突然下降的現象,在此情況下,如果雞群沒有什么異常現象,產蛋量就會很快的恢復。 蛋雞的產蛋率有一定規律性,可用產蛋曲線圖表示。不同品種的蛋雞產蛋曲線圖雖然有所不同,但一般從開產后3~4周都能達到產蛋高峰,高峰期后產蛋量開始緩慢下降,直至產蛋結束。 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的變化。如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時間縮短,無規律,光照強度減弱都可引起產蛋量的下降。 雞舍內長期不開窗戶或風扇,炎熱季節長時間停電,冬季為保暖,長時間不通風,致使雞舍內通風嚴重不足,引起產蛋量的下降。 溫度突然升高或下降。夏季長時間高溫高濕,未做好降溫工作;冬季長時間低溫,未做好保溫工作,導致雞舍內溫度過高或過低,引起產蛋量下降。產蛋雞最適宜的濕度為60%~70%,如果舍內濕度過低,就會導致雞羽毛紊亂,皮膚干燥,羽毛和喙、爪等色澤暗淡,并且極易造成雞體脫水和引起雞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果舍內溫度過高,就會使雞呼吸時排散到空氣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雞體污穢,病菌大量繁殖,易引發各種疾病,引起產蛋量的下降。 飲用水水質差或飲水不衛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供水系統發生障礙,造成供水不足或短水時,會引起雞產蛋量下降。 減蛋綜合征的特點是在飼養管理條件正常的情況下,在雞群產蛋量達到高蜂時,產蛋量突然急劇下降,同時在短期內出現大量的無殼軟蛋、薄殼或蛋殼不整的變形蛋。一般無死雞現象,但持續時間可長達1個多月,即使恢復,產蛋量也會下降10%一30%。此病的防制重點是搞好免疫和創造利于生產的環境,本病發生后,目前均無特效藥物可以治療。 非典型雞新城疫是雞群在具備一定免疫水平時遭受強毒攻擊而發生一種特殊表現形式,病情比較緩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臨床表現以呼吸道癥狀為主,成雞喉頭、氣管充血、出血,卵泡破裂引起孵黃性腹膜炎。使成雞產蛋量突然下降5%~12%,嚴重者可達50%以上。并可出現畸型蛋、軟殼蛋和糙皮蛋。 傳染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疾病。傳播迅速,該病主要侵害雞的呼吸系統,造成蛋雞產蛋機能障礙,使蛋雞產蛋迅速下降,并且軟殼蛋、畸型蛋增多,死亡率較低。 常見的細菌性疾病如雞白痢、大腸桿菌病、傳染性鼻炎等。此類疾病多由細菌引起,發生后均會對產蛋雞造成重大影響,使產蛋量降低,其發病大多數是因為蛋雞終生隱性帶菌或周圍環境存在病菌。在應激不良條件下,機體抗病能力減弱,使病原得以繁殖,造成發病。其傳播方式有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兩種。 變異性傳染性支氣管炎主要表現為開產初期產蛋率上升緩慢或下降,產少量白皮蛋或軟皮蛋,采食正常,但有零星死雞,剖檢可見輸卵管發育不良或萎縮跡象。氣管底端,約有2~3cm長紅色充血,嚴重的有硬化壞死。內臟有近似黑色粘液,時間長的有腐臭現象,可造成死亡。治療用配制好的抗呼吸道中藥制劑及抗大腸桿菌藥如阿莫西林鈉或乳酸環丙沙星,5~7天可好轉[5]。 影響蛋雞的寄生蟲病較多,如球蟲病、白冠病、螨蟲病等,均能使蛋雞產蛋量下降百分之幾到50%不等。 日糧中飼料營養成分發生變化或質量有問題,或者突然變更飼料。如日糧中原料種類突然改變,飼料攪拌不均,飼料發霉變質,食鹽含量高,石粉添加量偏高,將熟豆餅換成生豆餅,降低了雞的采食量或導致消化不良。 在飼養過程中將不同年齡段雞的飼料搞混,使之營養不足,也會導致產蛋量下降。 1.2.4.1 飼養人員衣服、窗簾布顏色及作業時間經常變換。 據了解某蛋雞場將灰色卷簾布改為藍色卷簾布,結果引起雞群產蛋下降5.1%,且軟殼蛋增多;雞群鳴叫不安,驚恐跳躍,部分雞只跳出籠門。后采取及時的補救措施是立即將卷簾布內側噴以藍黑墨水稀釋液,以使其顏色與原來卷簾布顏色相近。并且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飼料中加倍添加多維素,連續飲用一個周后雞群基本才恢復正常。但是產蛋量沒有完全恢復,這也符合產蛋量具有不可補償性的產蛋規律。 1.2.4.2 異常的聲響及動物進入雞舍內亂跑,捉雞等。 據了解雞場附近鄰居搞修建帶來的噪音污染,據統計400只38日齡肉雞死了24只。1000只產蛋量下降了34%,整個雞群東奔西竄、呆立、昏迷死亡;剖解發現部分雞肝臟破裂,腹腔瘀血。后經過在飲水中加入Vc和NaHCO3,加喂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并保持環境的安靜,避免噪聲的及時補救,才得以恢復。 1.2.4.3 飼養人員責任心不強,喂料減少,飲水不足。 飼料中營養的缺乏或過高、原料品種及營養成分的變化、劣質飼料原料等因素均可造成產蛋率下降。經調查造成產蛋率下降的情況很多,比如玉米水份含量過高。在我國每年9~11月份,庫存陳舊玉米用完,當年產玉米上市,養雞戶在使用新玉米時,飼料中所用的玉米不是按干物質計算,而是按重量計算,同樣重量的玉米由于水份含量(16%~18%)明顯高于陳玉米(10%~12%),因此能量、蛋白質和其它營養物質明顯不足,造成產蛋率可下降5%~31%。有的養雞戶挑最便宜的飼料使用,有的是飼喂量不足,這樣均造成了營養不平衡、不全面,不能完全滿足產蛋營養需要,導致了產蛋量下降、蛋重輕、蛋殼質量差,蛋的合格率下降,有的下降幅度可達5%~15%。 如應用了抑制產蛋量下降的藥物,如痢特靈,喹乙醇,痢菌凈,金霉素,氯霉素,地塞米松,球蟲凈等。均可能導致蛋雞產蛋量下降。原因是家禽對藥物的敏感性很大,如:磺胺類藥物、硫酸鏈霉素都能使蛋雞血鈣水平下降、產蛋率下降、蛋質變差;擬膽堿藥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膽堿和巴比妥類藥物都能影響子宮的機能而使產蛋提前,造成產蛋周期異常,蛋殼變薄、下軟殼蛋等;氯羥吡啶(克球粉)、尼卡巴嗪等抗球蟲藥也影響蛋雞產蛋率;產蛋家禽對乳糖尤其敏感,飼料中含乳糖15%時產蛋會明顯受到抑制,超過20%則生產停滯。 在雞發生某種傳染病時,可能要采取某種接種疫苗的措施,這都會造成一時期產蛋量的急劇下降,有的能回升到原來的產蛋率,有的則不能回升到原來的產蛋率。影響產蛋量下降的疫苗有:新城疫,禽霍亂,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疫苗。 1.2.7.1 外界環境所產生的一些應激因素,如異常過大的聲響(飼料加工房距離雞舍太近),紅色衣服的刺激,喂飼料等產生的應激反應都能造成產蛋量的下降。 1.2.7.2 雞群的遺傳穩定性,長期的氣候反常等多方面的應激干擾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造成產蛋量的下降。 2蛋雞產蛋量下降的防治措施
對正常性產蛋量下降,應根據產蛋曲線圖,掌握產蛋變化的情況,改善飼養管理方式,調整日糧結構和營養標準,以達到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對非正常性產蛋量下降,無論是何種原因所致,都難以恢復正常的產蛋水平。為避免非正常性產蛋量下降的出現,根據起產生原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光照是促進蛋雞性腺發育,提高繁殖性能的必要條件。在做好蛋雞育雛、育成期的光照管理條件下,更應注意產蛋期間需逐漸增加到16h光照,強度為10~15lx。并應遵循產蛋階段光照時間宜長,不可縮短,不可減弱光照強度,不宜變動光照制度,不能忽照忽停,應保持舍內照度均勻和維持相應照度等原則。否則,雞群難以達到產蛋高峰,產蛋率不穩定或產蛋高峰持續時間縮短。18~68周齡在自然光照良好的情況下,每周增加0.5~1h光照至16h小時恒定,69~72周齡要達到17h,光照強度為3w/m3,不隨便改變光照強度、顏色、時間,更不能停止光照,并按時開關燈。在陰雨天時還要增加光照。 2.2.2 改善通風系統
發現舍內空氣污濁時,即使舍溫較低也應開窗通風。舍溫較高時,可適當增加通氣量,一般雞舍內氣流速度應保持在0.1~0.2m/s之間。籠養雞適度降低飼養密度,有利于改善飼料效能和產蛋率。飼養密度應根據雞的體形大小而定,平均3~5只/m2,每群以250只為宜,過分擁擠,舍內衛生條件和空氣環境差,不利于雞群的健康。每平方米地面撒350g過Ca3(PO4)2,能消除雞舍內的氨氣,減少雞呼吸道病發生。
2.2.3 保證雞舍內的最佳溫度和濕度
蛋雞產蛋的最佳溫度是25℃左右,濕度是55%左右。溫度高于30℃以上,低于20℃以下;濕度高于65%以上,低于45%以下產蛋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必須保證雞舍冬暖夏涼,通風良好。做好夏季降溫和冬季升溫的措施。因此生產中可通過加強通風,雨季采用室內放生石灰塊等辦法降低舍內濕度;夏季還要采用物理降溫:加強通風,噴霧冷卻,搭遮陽簾,刷白減熱,綠化降溫及門口掛濕簾降溫等。
2.2.4 保證清潔飲水和正常飲水
飲用水要衛生,經常檢查供水系統,及時排除供水系統障礙,保證充足的飲水。同時降低飲水溫度,試驗表明,在33℃雞舍環境中,分別給蛋雞飲用33℃和22℃的水,產蛋率分別為81%和93%。降低飲水溫度,可提高雞的采食量,防止產蛋率下降,并保證蛋殼質量。夏季,蛋雞飲水可用自來水或深井水,并防止飲水長時間日曬。
疾病是引起蛋雞產蛋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杜絕疾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以預防為主。有以下一些措施。 引種前要對育雛室進行嚴格的的清洗消毒。食槽和飲水器要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室內每平方米用甲醛42ml,加水42ml再加入21g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 2.2.5.2 引種時必須嚴格檢疫,防止疾病的傳入。 2.2.5.3 引種后要進行免疫,要求每只雞都要免疫。 24日齡:新、支、法(小三聯)苗飲水,小三聯油苗胸肌注射(0.3ml/羽)。 35日齡:雞痘苗刺種(需兩針約0.01ml/羽)。 110日齡:注射新、支、減(大三聯)苗(0.8ml/羽)。 250日齡:大三聯油苗胸肌注射(0.8ml/羽)。 注:飲水免疫時,需加倍量使用,若飲水中加0.2%脫脂奶粉則效果更佳。 帶雞消毒消毒劑要選用廣譜高效無毒、無副作用,且粘附性大的藥物,使用量:冬季每平方米100~200g;春季每平方米150~250g。在氣溫較高的中午和下午進行。使用噴嘴直徑80~120um的氣霧發生器,距雞體60~80cm噴霧。正常情況下每周1次;如雞發生傳染病,舍內濕度較低、塵埃較多時,可適當增加次數(每周2~3次),藥物濃度也應降低30%~50%。 鹽酸恩諾沙星原粉,每10克加水100公斤,連服4日。 2.2.5.7 定期檢測雞群的抗體水平,掌握雞群抗體變化規律,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2.2.6 嚴格蛋雞的營養標準,保證飼料營養的全價性。
提高飼料水平,防止飼料霉變,不可頻繁變更飼料和飼料原料。不同年齡段的雞要有不同的飼料配方,如果產蛋率正常,雞體重不下降,就沒有必要更換飼料配方。參照飼料配方:春季使用產蛋率在80%左右的配方:62%玉米、12.1%豆餅、13%麥麩、4%魚粉、1%骨粉、7%貝殼粉、0.3%食盆、0.5%生長素、0.1%蛋氨酸。此外,每100kg飼料中再添多維素10克。每日飼喂4~5次,白天喂干粉料,晚上喂一次顆粒料而冬季使用產蛋率在80%左右的配方是 :玉米64.0%。麩皮3.0%,豆餅17.2%,槐葉粉2.0%,魚粉2.5%,血粉4.8%,骨粉2.0%,貝殼粉4.5%。該配方粗蛋白質含量16.8%,代謝能11.49兆焦耳/千克,鈣3.2%,磷0.6%,蛋能比較適宜。每日飼喂3~4次,喂干粉料,飲與舍溫相同的清潔水,并注意補喂砂礫。
還要在飼料中添加抗應激的藥物,如Vc。高溫環境下在雞日糧中添加Vc能明顯抑制其體溫上升,緩解熱應激。試驗表明,熱應激時,在雞日糧中添加0.02%的Vc,產蛋率可提高11.1%,破殼率降低1.5%,且蛋的品質提高。
2.2.7.1 飼養人員要統一服裝,作業時間和程序不要經常變化。 2.2.7.2 蛋雞產蛋期內,盡量避免人員參觀,減少在雞舍內的走動。 2.2.7.3 管理好雞場內的動物(如:貓,狗),防止其在雞舍內亂跑,亂叫及捉雞。 2.2.7.4 盡量減少各種噪音,嚴禁在雞舍周圍燃放煙花爆竹;飼料加工、裝卸應遠離雞舍,這不僅可以防止噪音應激,而且還可以防止雞群疾病的交叉感染尤其是飼料加工房,應與雞舍保持一定的距離。
2.2.8 對一些能抑制產蛋量的藥物要盡量少用或者不用。接種疫苗不要安排在產蛋期,飼喂驅蟲藥最好放在飲水或飼料中,不要直接捉雞飼喂。 在50%產蛋率時進行第一次挑選,產蛋高峰后進行第二次挑選。將生長不好,雞冠干燥皺縮;羽毛漂亮、頭部、喙部、脛部明顯呈深黃色的雞;活力差、不健康的雞;腹部大量積蓄脂肪的蛋雞剔除淘汰掉。既可減少飼料消耗,又可防止疫病傳播。 3 結論
對蛋雞產蛋量下降的原因分析表明:蛋雞產蛋量受到營養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疾病因素、管理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只要在實踐中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是完全能延長蛋雞的產蛋高峰期,保證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