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從南至北部分地區一些中小飼養場、飼養戶發生生豬疫情,給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畜產品安全構成了很大威脅,由于這種豬病疫情以高熱為主要特征,稱為“豬高熱病, 病因是多種病源共同參與后再繼發性感染的一種疾病。病原主要為多種病毒和細菌、寄生蟲的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包括豬流感、豬藍耳病、非典型性豬瘟、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乙型腦炎、豬偽狂犬病、豬鏈球菌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弓形蟲病和豬附紅細胞體病等多種病種病原。 流行特點該病具有發病急、傳播快、發病率高、病程長、治療效果不明顯、死亡率高等特點。主要以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較差的散養戶和中小型養豬場多發,免疫程序和用藥不合理的豬場尤為明顯。華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黃毓茂副教授在湖南、江西等地調查發現,豬無名高熱病首先在散養戶中開始發病并流傳,一般受到感染后5天~7天發病,大部分發病豬場患豬發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達50%~90%。可以用豬瘟、PRRS或者自家組織滅活物等疫苗進行防疫。但是,對于已感染發病的豬只,目前似乎尚無特效治療藥物。 主要癥狀高熱病臨床癥狀初期主要表現為持續4天~10天的41℃~42℃高熱,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厭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膚發紅和呼吸急促,與流感癥狀類似,而后期癥狀則與藍耳病類似。部分母豬在懷孕后期出現流產,產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主要病理變化病死豬剖檢病變呈多樣性。胸腔、腹腔內有大量黃色積液和纖維性滲出物,呈現多發性漿液纖維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臟水腫,呈斑駁狀到褐色大理石樣病變;肺間質增寬,間質性肺炎病變明顯。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和肺門淋巴結明顯腫大。部分病死豬腎臟腫大,呈褐色或土黃色,質地較脆,有淤血現象;脾臟腫大、質脆;個別豬有消化道病變。 防治原則與治療方案1.加強飼養管理,給予富有營養和容易消化的飼料;2.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和豬欄帶豬消毒,保證充足衛生的飲水;3.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圓環病毒抗1000克拌料1000公斤,20%氟苯尼考100克加水1000公斤,阿莫西林100克加水1000公斤,葡萄糖粉1000克拌料1000公斤,復合多維1000克拌料1000公斤,連用7天;4.也可肌肉注射:氟洛芬每10公斤體重1毫升,得利先每10公斤體重1毫升,圓環藍耳康每10公斤體重2毫升,熱毒平每10公斤體重2毫升(體溫高者使用),連用3天~5天;5.根據豬場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藥物保健程序;6.按時對豬群和所處環境做好寄生蟲驅蟲工作;7.根據診斷的病毒性疾病,做相應的疫苗緊急接種。特別是對豬群中的偽狂犬全群防疫和豬瘟的超前免疫要做到位。偽狂犬苗要選用病毒含量高的疫苗,豬瘟建議選用豬瘟組織苗,藍耳病建議采用藍耳病弱毒苗。每種疫苗接種必需間隔5天~7天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