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酸中毒(acidosis)和蹄葉炎(laminitis)在牧場中往往被忽視,尤其是當這兩種疾病呈亞臨床狀態時。不能識別酸中毒和蹄葉炎就可能使牛群有效生產潛力的發揮受到限制。本文將給這兩種病下定義,列出兩病共有的先兆和癥狀,并提出改進牛群健康的飼養管理措施。
1
酸中毒
酸中毒是指奶牛攝食過多的瘤胃可發酵碳水化合物,而攝入有效中性洗滌纖維(eNDF)不足而引發的一種狀況。在這種情況下,瘤胃內生成的有機酸(尤其是服酸)激增。導致瘤胃內容物PH值下降。這種生理狀況的變化擾亂了瘤胃正常的的功能,亦擾亂了瘤胃內的微生物群體,最終損害奶牛正常的系統代謝。
亞臨床酸中毒是暫性的瘤胃狀態變化從而且引起瘤胃內正常發酵模式的偏差,使瘤胃PH值降低。
亞臨床酸中毒并不總是說得出固有的癥狀,所以很難診斷。其標識為:
食欲不佳,正常的飼料攝食量減少;降低產奶效率;降低乳脂率;減輕體重,盡管攝食足夠的能量,仍體況較差;奶牛的淘汰率高;無法解釋的腹瀉;由蹄葉炎引起的跛行。
2
蹄葉炎
蹄葉炎的牲為蹄內部真皮層的無菌炎癥(aseptic inflammation),若干因子,包括營養、疾病和環境可能與該病的病因有關:
1.營養問題:過多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有效中性洗滌纖維不足;
2.傳染性疾病:子宮炎、乳腺炎、腐蹄病(foot rot);
3.環境因素:應激、震傷、外傷等
由酸中毒向蹄葉炎漸時的過程伴生著降低瘤胃PH的變化,接著為肝臟及胃腸道發生病理變化,最后危及循不系統。
亞臨床蹄葉炎的征兆和癥包括
蹄底出血;
蹄底變成黃色;
蹄底扭曲(double soles);
踵(足跟)糜爛;
蹄壁凹形;
蹄壁隆起.
3
營養調整
調整好奶牛日糧中精飼料和粗飼料之間的適當比例,增加日糧的精飼料喂量至一定的閾限,使產奶量和牛奶的成分達到最高值為止.這樣做,牧場主就能找到最大利潤與對付病牛瘸牛之間的適當界限,處理好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瘤胃可利用淀粉、中性洗滌纖維、有效性洗滌纖維(eNDF)之間的關系,是維持適宜的瘤胃機能的臨界線。研究者認為,粗飼料中性洗滌纖維與瘤胃可降解淀粉之間的比例應維持在0。9和1。2之間,這樣可避免飼料纖維消化的下降,使瘤胃的正常機能得以維持。日糧組成中還應做到適宜的蛋白質平衡,因為高水平的瘤胃可降解蛋白也會成為增加跛行及蹄葉炎的一個因素。
4
環境與奶牛的舒適
雖然碳水化合物及有效纖維營養與奶牛酸中毒及蹄葉炎直接關聯,但另外一些因素,包括牛舍及奶牛的舒適程度也會影響亞臨床酸中毒及蹭葉炎的發生。舒適的牛床鋪必需的,因為奶牛每天有12棗14小時要在此休息和反芻其食團。咀嚼及其伴隨著分泌大量的唾液(內含緩沖劑碳酸氫鈉等)有利于維持適當的瘤胃功能。整群奶牛應該給予足夠的生活窨,圈床的尺寸(每頭牛馬床所占的長度、寬度和飼槽架的空間)應與所圈養的牛群相匹配。褥草應該是無腐蝕性的,防止細菌滋生,并易于清除與更換。
建議對奶牛應安排適當的運動,以免發生不運動動物常伴發的血流呆滯,水腫和腫脹。另一面,在水泥混凝土地面上過多的運動和震動,會引起奶牛創傷和機械損傷,致使蹄底潰料的發病率增加。
對于初次分娩的青年母牛應特別注意減少其受應激,為此可組建專門的頭胎牛群,并將她們置于墊草豐厚的圈舍內。
5
結語
對牧場主的挑戰是,識別奶牛亞臨床酸中毒和蹄葉炎這兩個事件的發生,其對策應為適當調整飼料及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