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吉林地區因多日的降雨雪天氣影響,玉米深加工企業收購數量有所下降,但收購價格保持穩定。
其中吉林金成收購價格是二等國標1350元/噸,潮糧價格為0.564元/斤,水分30%,與上周持平,日收購量減少,另外大成停收檢修;松原賽力事達收購價1400元/噸,與上周持平,潮糧價格為0.5656元/斤,水分30%,因降雪較大,日收購量不足400噸;黃龍及中糧生化公主嶺公司收購價1400元/噸,與上周持平,日收購量有所減少,具體數量不詳。中糧生化榆樹公司掛牌價格1390元/噸,與上周持平,30%水分玉米價格0.5504元/斤,日收購量不足200噸。
上周華北黃淮地區玉米市場仍表現的較為低迷。目前關內不僅養殖行業增速驟緩,飼料企業需求減少,同時玉米下游產品持續走低造成加工企業虧損嚴重,資金周轉難度大,收購力度較弱。
另外隨著價格的不斷走低,貿易商對后市較為悲觀,也不敢貿然入市收購。因此總體上看關內產區玉米價格低迷狀態仍將延續一段時間。截止到周末,河南鄧州收購價格在1440元/噸,水分15%,與上周持平;河南安陽地區玉米價格保持穩定。現當地新玉米收購價格為1460元/噸左右,與上周持平;山東青島玉米加工企業新玉米收購價1560元/噸,水分15%,與上周持平;聊城地區加工企業新玉米價格1480--1490元/噸,水分在14—15%;濟南地區加工企業新玉米價格1560元/噸,較上周上漲30元/噸,個體收購價在1460—1470元/噸,較上周回落1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加工企業新玉米價格1440元/噸,水分14%,與上周持平。
上周南北方港口玉米價格繼續走弱。因養殖業景氣度下降,廣東飼料廠商庫存保持在較低水平,采購數量保持在需求下限,北方港口因錦州港內元成公司停收,對港內玉米市場打擊較大,貿易商對后市更加悲觀。錦州港內貿易商新玉米平艙報價1550元/噸,水分15%,較上周下跌10元/噸,14%水分的玉米報價為1570元/噸;大連港陳玉米平艙報價1550元/噸,較上周回落50元/噸。廣東港口玉米價格保持弱勢平穩,優質陳玉米平艙報價在1710--1720元/噸,與上周持平,數量較少,也少有人問津,到港的水分14%的新玉米平艙價為1690元/噸,與上周持平,成交數量。另有消息稱下周將有10萬噸玉米到廣東港口,到港成本價在1590—1610元/噸,將對當地玉米價格進一步產生較大沖擊。
上周南方銷區受養殖業下滑影響玉米價格相繼走弱,成交數量均較少。其中,上海港東北產玉米到站價1700元/噸,較上周回落80元/噸;廣西南寧東北產玉米碼頭價1780元/噸,較上周回落50元/噸;湖北武漢地區東北產新玉米到站價1700元/噸,較上周回落20元/噸;湖南長沙東北產新玉米價格在1760元/噸,較上周上漲30元/噸;重慶東北產玉米到站價1690--1710元/噸,價格趣弱,飼料加工企業采購不積極。
上周,筆者已經對省內玉米后期的市場有了比較明晰的判斷,那就是2009年國內玉米市場將處于弱勢行情,主要原因是:1、全球金融危機將影響到實體經濟,并且引起全球化的經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并也將間接影響到我國的實體經濟。2、國家希望通過提高糧價確保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仍是未知數。此舉意圖雖好,但由于收購數量偏少,仍將處于供大于求的格局。3、養殖業下滑已經不可避免,玉米消費下滑的矛盾日益突出。4、國際玉米價格大幅回落使國內玉米在價格上失去了出口優勢。
本周,國家公布的對玉米市場最直接的利多消息就是國家將自12月1日起取消部分糧食品種的出口關稅。而目前最有可能的就是玉米的出口。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共出口玉米21萬噸,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5.5%,由于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不斷出現的三聚氫胺事件對國內的養殖業打擊過大,飼用玉米料將減少,為了保證玉米價格高位運行,早國內玉米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出口玉米是必然出路。但目前玉米出口沒有競爭優勢,價格形成倒掛。因此如要出口則必須恢復玉米出口補貼,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國家已經在討論有關玉米出口補貼的事宜。如果出口補貼得到確認,那么國內玉米價格的下降空間將變得較為有限。
當前國內玉米市場已經成為政策市,價格走勢在較大程度上將受國家調控力度的強弱所左右。但市場需求不旺將成為制約玉米市場價格上漲的首要因素。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