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普洱茶就是其一。
梁濟業先生是位廣東人士,1961年出生于廣東。國家級平茶師;西雙版納州政協委員;西雙版納州書法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西雙版納州茶葉協會常務理事,西雙版納皇貢茶廠董事長。他認為,自古以來,普洱茶就作為一種飲品一直流傳至今,歷史證明人們對它的認可,只要從種植開始到采摘,以及制作過程中更加規范完善,真正突出普洱茶的天然醇厚和甘美、滋味,那它今后的生命力將是無限的。
在工藝嚴謹、經驗豐富的普洱茶生產企業,滇青毛茶的原料被嚴格區分為“曬青”與“烘青”兩種。但是,當前部分企業和消費者并不懂得兩者的區別。但在制成緊壓茶后,曬青原料與烘青原料的區別是很大的,并且決定了未來陳化的品質轉化方向。
曬青茶即用日曬方式干燥的毛茶。由于曬青時的干燥溫度低,茶葉內的原始物質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因而茶質十分厚重。曬青毛茶顏色墨綠,干茶香氣深沉;沖泡中最初葉底顯烏綠色,數泡之后顏色轉淡,香氣沉穩厚重,茶韻飽滿綿長。新制曬青茶在制成前兩三周內,茶湯呈膠濁粘稠的膠凍感,并在數周內轉清澈。
烘青毛茶是在采用烘干機機械干燥制成的。由于殺青與烘干程度較低,它并不等同于烘青滇綠的概念,但在干燥的過程中,也已經因為高溫的影響使茶質綠茶化。烘青毛茶顏色青綠,沖泡時葉底呈鮮綠色,香氣高揚細銳,茶質弱。新制茶湯色黃綠清澈,但在陳化一段時間后,轉渾濁,干茶顏色轉為黯無光澤的黃褐色,口感酸化變薄,茶質流失,香氣渙散。但在制作熟茶時,烘青原料可制出特殊的香氣口感。
因此,在儲存或收藏普洱生茶時,必須分辨茶品制程是曬青法還是烘青法。烘青茶可新鮮飲用但不耐存放,只有堅持曬青工藝的茶品,才有越陳越香的轉變可能。
然而,在越來越商品化的社會中,茶也自然而然的商品化。有人就寫出了這么幾行絕美的詩句:
普洱茶幻想
假如普洱茶的品質不再受到質疑;
假如廠家不在把銷售放給資金雄厚的經銷商,任其炒做;
假如所有普洱茶廠家不再貼牌生產,在多雨的季節能停止做茶;
假如云南政府能把精力放在保護古茶園,規范普洱茶市場,打擊假劣產品上;
假如所有懂普洱茶的前輩和專家都能以茶為伴,而不是把知識當作生財的工具;
假如關于普洱茶的書刊和媒體能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或報道;
假如每位茶商都能把眼光放遠,看重茶的品質,培養自己的客戶群體,結合云南的文化與歷史,正確引導消費者品飲普洱茶;
假如現代工藝所生產的普洱茶不復存在;
假如所有的做茶愛茶之士能不斷探索、研究、學習,盡最大努力把普洱茶文化發揚光大,做到名副其實的【茶為國飲】;
假如普洱茶真的有生命,『她』會不會哭泣?!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