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養兔業正從傳統的千家萬戶分散的養兔生產向規模化養兔發展,為了適應兔場疾病防治工作的新局面,必須用現代的科技知識和新的防疫理論取代原有的兔病防治模式和傳統的經驗。
淡化治療,優化兔群
傳統養兔重治療輕預防,往往把兔場辦成病兔的療養院。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有專家教授提出病兔五不治:①無法治愈的病兔不治;②治療費用高的病兔不治;③治療時費時費工的病兔不治;④治愈后經濟價值不高的病兔不治;⑤傳染性強、危害大的病兔不治。實踐證明,兔場執行這一新舉措之后帶來了很多好處。兔群的健康狀況明顯提高了,烈性傳染病被有效地控制了,醫藥費用也下降了,經濟效益有了顯著提高。兔場實行“五不治”制度之后,技術人員并非無事可干了。而是責任更重了,技術人員要深入兔舍開展防疫檢疫工作,對場內每只兔的健康狀況要了如指掌,一旦發現病兔要及時作出準確的診斷,果斷進行處理,該殺的就殺,該治的就治,將疫病扼殺在萌芽之中。
合理免疫,規范操作
當前兔的傳染病種類很多,但疫苗的種類也不少,一只兔從小到大不時要打防疫針。就算這樣,傳染病還是不能有效控制和消滅,免疫的理論和實踐都說明,通過免疫接種的兔子,并不等于以后就不發生疾病了。這是由于:①由于種種因素影響,任何一種疫苗都不可能產生100%的保護率,疫苗接種后所產生的保護率是有限度的;②影響兔體產生免疫力的因素很多,如兔的體質、環境的應激等;③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生產的質量與免疫的效果有密切的關系。
免疫接種要做到:①要有計劃;②要制訂出適合本場兔群使用的免疫程序;③免疫接種工作要有操作規程,按規范化的要求,接種前要檢查兔的健康狀況。接種器械要消毒,做到不漏種、不多種、不少種,接種后要檢查兔的反應情況。
科學管理,以人為本
規模化兔場在管理中要以人為本。兔是由人來養的,首先要將人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出來,才能把兔養好。隨著兔病的不斷變化,以及新兔病的出現,兔場的獸醫科技人員僅憑原有的知識和傳統的經驗,不能滿足現代養兔的要求,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