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9618|回復: 1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干擾素相關技術匯總(望版主加精加亮)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6 12:0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豬用干擾素

    干擾素是一組具有多種功能的活性蛋白質(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種由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它們在同種細胞上具有廣譜的抗病毒、影響細胞生長和分化、調節免疫功能等多種生物活性。

    干擾素的分類

    根據干擾素蛋白質的氨基酸結構、抗原性和細胞來源,可將其分為:IFN-α、IFN-β、IFN-γ。IFN-ω屬于IFN-α家族,其結構和大小與其它IFN-α稍有差異,但抗原性有較大的不同。

    現在公認IFN-β和IFN-γ只有一個亞型,而IFN-α有約二十余個亞型。

    自8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顯示,干擾素(尤其是α-干擾素及γ-干擾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調節的作用外,還具有明顯的抗細胞增殖作用。因此,目前干擾素已被用于治療多種白血病。

    什么叫干擾素(IFN)?

    自1957年發現干擾素以來,已知曉干擾素是真核細胞(真核細胞:微生物按其結構、組成等差異,可分為三大類:①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細胞器完整。真菌屬此類。②非細胞型微生物:體積微小,能通過除菌濾器;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有在宿主活細胞內生長繁殖。病毒屬之。③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僅有原生核質,無核膜或核仁,細胞器不很完整。此類微生物眾多,有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放線菌。)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而自然形成的一組復雜的蛋白質。如果用醫學上更為詳細的說法則是:干擾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種類的干擾素誘導劑,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以及體細胞所產生的一種糖蛋白。這種蛋白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調節、抗病毒和誘導分化作用。

    干擾素的相對分子質量小,對熱穩定,4℃可保存很長時間,-20℃可長期保存其活性,56℃則被破壞,pH(酸堿度)2~10范圍內干擾素不被破壞。自然就能產生干擾素,經一定的制劑加工過程也能制造成藥物-干擾素制劑。

    干擾素制劑如何分類?

    要了解這一點,先要知道人天然干擾素的分類。天然干擾素分為三種多肽:IFN-α、IFN-β及IFN-γ。IFN-α和IFN-β分別由白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產生,在酸性環境中穩定,并且結合相同的受體。而IFN-γ主要由T淋巴細胞分泌,對酸不穩定,結合的受體與前兩者不同,IFN-γ的免疫刺激活性在三者中最強。IFN-β和IFN-γ只由單個基因編碼,而IFN-α由至少23個不同基因,群聚在第9對染色體上,編碼產生多于15種的功能蛋白。

    干擾素制劑的分類,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為利用基因工程生產的重組α-干擾素和人自然干擾素兩大類。

    基因工程干擾素再按基因表達分子結構和抗原性可分為α、β、γ型,同一型內按氨基酸組成差異再分20多個亞型:α1、α2、α3……在同一亞型內又因氨基酸的差異而細分,如α2:有三種:α2a、α2b、α2c。

    自然干擾素是通過分別刺激淋巴母細胞和體白細胞,然后提純制備而得。目前市場供應的只有由類淋巴母細胞產生的干擾素(IFN)…αN1,是天然的多亞型的混合物。臨床用的主要是重組制劑,有α2a、α2b和α2b。

    臨床上常用的干擾素有哪些制劑?

    1、自然干擾素

    體淋巴母細胞樣多亞型天然干擾素(IFN-N1),葛蘭素威康公司(英國)生產

    2、白細胞重組干擾素


    IFN-α2a:羅氏公司(瑞士)生產的羅擾素,有300萬U/支和450萬U/支兩種劑量,粉劑和水劑兩種劑型;
    IFNα2b:先靈葆雅(美國)公司生產的干擾能300萬U/支和500萬U/支,均為粉劑;天津華立司生產的,300萬U/支,粉劑
    3、復合干擾素

    特威公司(英國)生產的復合干擾素其為針對治療目的而設計的一種非體能自然產生的生物合成干擾素。干復津的特異活性被定位每毫克蛋白質功能單位,在體外已證實其活性至少比α2a或α2b干擾素高出5倍,干復津所用的微克是質量測量單位,而其他干擾素所用的國際單位出)是活性測量單位。干復津有9μg、15μg兩種劑量的劑型。其9μg的療效與300萬U的IFN-α2b相似。

    干擾素有哪些不良反應?

    1、 發熱:治療第一針常出現高熱現象。以后逐漸減輕或消失;

    2、感冒樣綜合征:多在注射后2~4個小時出現。有發熱、寒戰、乏力、肝區痛、背痛和消化系統癥狀,如惡心、食欲不振、腹瀉及嘔吐。治療2~3次后逐漸減輕。可于注射后2小時,給撲熱息痛等解熱鎮痛劑,對癥處理,不必停藥

    3、骨髓抑制:出現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一般停藥后可自行恢復。治療過程中白細胞及血小板持續下降,要嚴密觀察血象變化。當白細胞計數<3.0×10^9/L或中性粒細胞計數<1.5×10^9/L,或血小板計數<40×10^9/L時,需停藥,并嚴密觀察,對癥治療,注意出血傾向。血象恢復后可重新恢復治療。但需密切觀察。

    4、神經系統癥狀:如失眠、焦慮、抑郁、興奮、易怒、精神病。出現抑郁及精神病癥狀應停藥。

    5、少見的副反應有:如癲癇、腎病綜合征、間質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現這些疾病和癥狀時,應停藥觀察。

    6、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樣綜合征、等,停藥可減輕。

    由滅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于易感細胞后,由易感細胞基因組編碼而產生的一組抗病毒物質。除病毒以外,細菌、真菌、原蟲、立克次氏體、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凡能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的物質統稱為干擾素誘生劑。干擾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為α、β和γ三種主要類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決于分子中的蛋白質,而與其糖基無關。脊椎動物細胞是產生干擾素的主要細胞,但無脊椎動物(甲殼類及昆蟲)及植物細胞(如丁香等)亦發現有干擾素類似物。干擾素對細胞表面的干擾素受體有高度親和力,它與受體的相互作用可激發細胞合成新的mRNA,產生多種效應蛋白,發揮抗病毒、抗種瘤及免疫調節等作用。干擾素不具有特異性,即由一種病毒所誘發產生的干擾素,能抗御多種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內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動物實驗證明,干擾素能抑制多種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從而抑制病毒誘發的腫瘤生長。干擾素制劑可用以治療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帶狀皰疹等),以及治療多種腫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無敵獸醫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6 12:06:07 | 只看該作者

    干擾素治療的不良反應如何應對?

    現在長效干擾素的發燒比過去用的普通干擾素要來得輕,而且它持續的時間絕大多數是24小時不到,個別的是在兩三天,如果病人覺得肌肉疼痛,可以吃一點退燒藥。其次就是白血球,血小板的下降,病人在開始治療的時候每半個月查一次血常規來觀察一下,現在的干擾素治療我們有一個專家共識,如果真的跌得很厲害我們適當用一些升白的藥,有的時候可以打一點白激素11,這些病人問題是不大的,另外從國外的治療經驗來看,干擾素在丙肝治療的時候并沒有看到像腫瘤化療的時候或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用免疫抑制劑的時候,白細胞低的時候會容易發生感染,像我們乙肝治療發生感染的情況比較少。   第三個有一些神經的癥狀,有的病人有點焦慮不安,有的病人心跳快,有一些睡眠不好,有一些精神沮喪甚至精神憂郁,這個我們醫生跟病人談話的時候要謹慎一點,程度比較嚴重的可以用一些改善精神類的藥物,我們也碰到過干擾素引起嚴重的精神憂郁甚至病人有自殺行為,但是這方面見得也比較少。
      其它還有可能出現的反應就是掉頭發,我有個病人頭發掉了三分之一,但是停止治療后就長出了,還有就是體重減輕,有的病人比較怕了,一年下來體重減輕5到10斤,有的病人減了20斤,我碰到一個最厲害的是減了50斤,但是這個病人原來是大胖子,所以減了以后還蠻高興的,其他可能都是極個別的,有的病人可能吃了有點胃的不舒服,拉肚子。
      這些副作用有一些不需要治療,像體重減輕到后期會逐步正常,還有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的改變,有的人甲狀腺機能減退,所以我們治療的時候定期做一個甲狀腺功能檢查,有時候請內分泌醫生會診一下進行一下處理基本也不會有什么問題,關鍵是我們醫生治療病人的時候也要注意一點,如果病人有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就需要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好以后再來治療,或者家族史里面有嚴重的精神憂郁的,或者本身肝功能黃疸很深的這種病人就不考慮了,所以干擾素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的,還有就是已經妊娠了也絕對不能用。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6 12:10:40 | 只看該作者

    獸用干擾素的研究進展

    獸用干擾素的研究進展
    連京華,李玉峰,高廣堯,蔡 蕊,王愛琴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山東濟南,250023)

      摘 要:干擾素是動物機體最重要的細胞因子之一,自被發現以來,由于其廣譜高效抗病毒、抗腫瘤活性及其強大的免疫調節作用,而成為當今免疫學、病毒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臨床醫學、腫瘤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就獸用干擾素的基本特性、作用機理以及其臨床應用等方面作一綜述。
      關鍵詞:干擾素;作用機理;應用;研究進展
      干擾素(Interferon,IFN)最早是1957年由英國科學家Alick Isaacs和Iean Lindenmann在利用雞胚絨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擾現象時發現,一類能干擾和抑制病毒復制的可溶性細胞分泌物〔1〕。現定義為:干擾素是在特定的誘導劑作用下,由細胞產生的一種具有高度生物學活性的糖蛋白,當它再作用于其他細胞時,使其它細胞立即獲得抗病毒和抗腫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近半個世紀以來,干擾素一直是免疫學、病毒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臨床醫學、腫瘤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干擾素在一些畜禽病毒性疾病及腫瘤性疾病的治療方面取得良好療效,獸醫科研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干擾素在動物體內的免疫特性及其臨床制品的研究。
    1 干擾素的基本特性
    1·1 干擾素的分類
      目前,一般將干擾素分為Ⅰ型和Ⅱ型兩類,幾乎所有的脊椎動物均可產生這兩類干擾素。Ⅰ型干擾素主要包括α干擾素(IFN-α)和β干擾素(IFN-β)等,α干擾素是單核細胞產生的相對分子量18000的多肽,β干擾素主要是由成纖維細胞產生的相對分子量20000的糖蛋白,兩者都具有抗酸性作用,主要參與抗病毒、抗腫瘤作用;Ⅱ型又稱免疫干擾素,只包括γ干擾素(IFN-γ),主要是由T細胞產生的相對分子量21000~24000的單體糖蛋白,其大小取決于糖醛化程度,共同具有18000的多肽成分,對酸性敏感,主要參與誘導組織相容性抗原(MHC)的表達和免疫調節效應,但其抗病毒作用比Ⅰ型干擾素弱。
    1·2 干擾素的理化特性
      IFN由多種氨基酸組成,不含核酸,所以不被DNA酶或RNA酶破壞,對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V-8蛋白酶)敏感。對熱比較穩定,在4℃下其活性可保持幾個月,-70℃下可長期保存。Ⅰ型IFN在pH 2~10時穩定,但Ⅱ型IFN在pH 2時易被滅活〔2〕。
    1·3 干擾素的生物學特性
    1·3·1 高度的生物活性 干擾素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1mg即具有10億個活性單位。IFN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由一種誘導劑誘導細胞產生的IFN,既可抑制多種RNA病毒,又可抑制多種DNA病毒的復制。此外,IFN還有抑制病毒以外其他微生物的生長,抑制細胞分裂,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參與調節免疫應答等功能。
    1·3·2 相對的種屬特異性 IFN的活力具有相對的種屬特異性,即某一種屬動物(或組織細胞)產生的IFN只能對同種屬或種屬非常接近的動物或細胞有保護力,如雞產生的干擾素只能保護雞而不能保護兔,但對于親緣關系較近的動物卻有交叉保護現象,如猴與人之間,地鼠與小鼠之間等。
    2 干擾素產生機理
      干擾素是機體受到干擾素誘生劑誘導下產生的,如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原蟲等,都能誘導細胞產生干擾素;細菌的內毒素、外毒素、放線菌素D等也能誘導細胞產生干擾素;人工合成的物質如聚次黃嘌呤核苷酸(聚肌苷酸)、聚胞嘧啶核苷酸(聚胞苷酸)、低分子物質梯洛龍等也能誘導干擾素的產生。不管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凡是能誘導細胞產生干擾素的物質統稱為干擾素誘生劑。
      干擾素的產生受細胞基因組控制,由于細胞DNA中干擾素基因抑制物(IFN surpressor)與干擾素基因結合,抑制復制酶系統,所以一般情況下,干擾素基因處于被抑制狀態。當病毒或其他誘生劑作用于細胞膜后,使干擾素基因脫抑制,干擾素操縱子開始轉錄,合成mRNA,mRNA迅速轉移至細胞質,在核糖體上轉譯成IFN前體,切除信號肽后,成熟的IFN就分泌到細胞外。
    3 干擾素作用機理
    3·1 抗病毒的作用機理
      干擾素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但其抗病毒作用并非本身直接滅活病毒,而是抑制病毒的增殖。病毒感染細胞導致IFN的產生,并隨被感染細胞死亡、崩解而釋出。IFN分子向附近擴散,隨血液循環至全身。IFN是由宿主細胞編碼的蛋白質,因作用于靶細胞,激活靶細胞內的基因發揮作用,因而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當IFN進入細胞后,誘導該細胞轉錄出一種AVP-mRNA,然后由它指導合成“翻譯抑制蛋白(TIP)”,TIP結合于核蛋白體,使病毒的mRNA與宿主細胞的核蛋白體的結合受到抑制,因而妨礙了病毒蛋白、病毒核酸以及復制病毒時所需酶的合成,從而使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整個過程如下:病毒進入細胞→病毒RNA附著于宿主細胞核糖體→使形成干擾素mRNA的宿主細胞DNA順反子去抑制→干擾素mRNA刺激干擾素產生→干擾素進入細胞→使形成翻譯抑制蛋白(TIP)mRNA的細胞DNA順反子去抑制→TIP形成并結合到核糖體→TIP阻止病毒RNA結合到核糖體。但干擾素并不影響宿主細胞本身的mRNA與核蛋白體的結合,所以不妨礙宿主細胞的生長,是無毒性的。
    3·2 免疫調節作用機理
      干擾素具有很強的免疫調節作用。它可以調節T、B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小劑量起促進作用,大劑量起抑制作用。IFN-γ的免疫調節作用比IFN-α和IFN-β強數百倍。IFN或IFN誘生劑處理后,可引起IFN敏感細胞表面抗原和某些受體的表達增加。IFN亦能影響抗原提呈作用,抗原提呈過程與MHC抗原有關,而IFN-γ可誘導MHCⅡ類抗原增加,IFN-α和IFN-β可誘導MHCⅠ類抗原增加。
    3·3 抗腫瘤作用機理
      干擾素抗腫瘤作用以IFN-γ為最強,其機理可能有以下幾種:①有些腫瘤的發生與病毒有關,這些病毒的核酸往往需要整合到細胞的DNA中去,形成病毒基因,這些基因持續存在是腫瘤的發生原因之一。IFN抑制病毒繁殖,從而抑制腫瘤的形成與生長;②抑制腫瘤細胞分裂。IFN作用于細胞膜,刺激腺苷酸環化酶,使cAMP增加,抑制DNA的合成及細胞分裂,故有抗腫瘤作用;③調動機體免疫系統,提高機體抗腫瘤免疫力。IFN能增強巨噬細胞及NK細胞的殺傷性,增加細胞表面抗原和受體的表達,抑制B細胞的功能,從而降低腫瘤細胞表面封閉抗體的水平。
    4 獸用干擾素在畜牧業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4·1 在治療畜禽疾病上的應用
    4·1·1 豬白細胞干擾素 豬白細胞干擾素是一種非特異性廣譜抗病毒生物制劑,在獸醫臨床上用于治療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性腹瀉、溫和性豬瘟和牛病毒性腹瀉等疾病,效果較理想。劉萬鈞等(1998)〔4〕用Vero傳代細胞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進行干擾試驗,證明豬白細胞干擾素能有效地抑制PEDV的繁殖活性,在IFN劑量為100U/ml時可明顯抑制, 1000U/ml可顯著抑制,2500U/ml幾乎可完全抑制。
    4·1·2 抗新城疫病毒(NDV) 王玉東等(2003)〔5〕報道,某場有3棟雞舍前后發生新城疫,在相同飼養條件下,采取下述試驗和對照治療方法:1棟雞舍使用干擾素、抗生素
    和多維素治療,干擾素每次1~2倍量,每天1次,連續3天;另1棟雞舍緊急以二倍量Clone-30疫苗滴鼻點眼免疫,同時使用抗生素和多維素治療;第3棟雞舍用抗病毒藥和抗生素及多維素治療5天。結果,第1棟雞舍第6天停止死亡,死亡率為5·5%;第2棟雞舍第7天停止死亡,死亡率為6·2%;第3棟雞舍到第8天時基本停止死亡,死亡率為10·3%。
    4·1·3 抗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李風華等(2004)〔6〕報道,某養雞戶飼養肉雞3065只,26日齡發生IBD,發病率60%,曾用囊病康、黃氏靈等中藥治療,效果不明顯,死亡率達12%,后來用干擾素注射,第2天死亡率降到2%,第3天停止死亡,治愈率98%。發生IBD后使用IFN的時間越早,效果越好;Mo等(2001)〔7〕報道,采用100LD50IBDV的超強毒株HK46感染38日齡的SPF雞8h后,再用0·2mg rGGIFN-α肌肉注射或分別用0·1mgrGGIFN-α進行肌肉注射和口服治療, 7天后,使用rGGIFN-α的雞可成活30%~50%,而未使用干擾素的雞群僅能成活10%。
    4·1·4 抗禽流感病毒(AIV) 夏春等(2001)〔8〕克隆和鑒定了我國三黃雞干擾素基因,并用QIAexpressIV原核表達系在M15工程菌中表達了N′端含6個組氨酸(6-His)的融合蛋白。在雞胚實驗系中6His-rGGIFN-α抗禽流感病毒效果好。給予10000IU和100000IU 6His-rGGIFN-α組攻毒后48h仍無雞胚死亡。72h內對照組雞胚全部死亡,而100000IU單位組和500IU組的雞胚死亡率為30%,與5000IU組和10000IU組差異明顯(P<0·05)。在1日齡雛雞實驗系中6His-rGGIFN-α有較強抗禽流感病毒效果。各濃度6His-rGGIFN-α處理1日齡雛雞后,用AIV強毒攻擊后24h,僅10000IU組死亡1只,72h后,僅500IU組死亡1只,120h后給予6His-rGGIFN-α實驗組均無死亡;而PBS對照組累積死亡率為40%。
    4·1·5 治療馬立克氏病(MD) 李風華等(2004)〔6〕報道,某戶飼養海蘭白蛋雞1·8萬只,126日齡發現部分雞精神萎靡,冠有些萎縮,發白,部分雞瘦弱,呈現劈叉狀,解剖見坐骨神經腫脹,為正常2倍左右,發黃,死亡率增加,臨床診斷為MD,用IFN按500只/瓶加白細胞介素-2(500只/瓶)肌肉注射,3天后雞群狀態好轉,康復較好。
    4·1·6 抗弓形蟲 弓形蟲是世界范圍內分布的人畜共患寄生原蟲,其免疫機理以細胞介導免疫為主。IFN-γ是細胞介導免疫的重要免疫分子,不論是外源性IFN-γ,還是內源性的IFN-γ,都表現了強大的抗蟲效應〔9〕。諸多試驗證實,外源性的IFN-γ具有強大的抗感染效應,內源
    性的IFN-γ在阻止弓形蟲增殖、促使休眠狀態弓形蟲包囊形成、防止包囊的活化突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2 干擾素基因工程研究進展
      2001年江國托等依據雞IFN的發表序列,通過RT-PCR從感染雞新城疫病毒的免疫雞脾淋巴細胞誘導培養物及絲裂源刺激的雞脾淋巴細胞中獲得IFN cDNA。在pUC18質粒上進行分子克隆化之后,應用克隆化IFN基因構建原核表達質粒pBV200-IFN,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獲得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基因工程IFN〔6〕,在治療禽流感(AI)、雞新城疫(ND)、傳染性法氏囊病(IBD)、馬立克病(MD)、傳染性支氣管炎(IB)及傳染性喉炎(ILT)、雞痘(FP)等病毒病效果顯著,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萬建青等(2002)〔10〕研究并應用豬重組干擾素γ(rPoIFNγ)預防和治療病毒性疫病,并克隆了大白豬PoIFNγcDNA、構建了畢赤酵母(因其具有原核表達系易發酵的優點,又具有安全、能正確加工等特點,廣泛用于人類重組蛋白的生產)表達rPoIFNγ系統;并且對表達產物進行了Westernblot分析及進行了rPoIFNγ抑制PRRSV增殖的實驗。結果表明,用rPoIFNγ處理豬肺巨噬細胞系Marc-145后,經細胞病變抑制法(CPE50)測定,rPoIFNγ可以抵抗藍耳病病毒(PRRSV)感染。即酵母表達的rPoIFNγ是有應用價值的抗病毒生物工程制劑。汪明等(2000)〔11〕克隆和測序了肉雞IFN-α基因并在大腸桿菌中進行了表達,此項研究為重組干擾素用作新型廣譜抗病毒生物制劑和免疫增強劑的開發奠定了基礎。程堅等(2000)〔12〕克隆和鑒定了雞IFNγ基因,并構建了共表達H9亞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和雞IFNγ基因的重組雞痘病毒。
    5 前景與展望
      干擾素是細胞因子的一種。近年來,隨著對細胞因子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大量的細胞因子得以克隆,許多細胞因子基因工程藥物面市,給治療畜禽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時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使干擾素的研究日益深入,特別是PCR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獸用干擾素基因的研究。干擾素的進一步研究對加強我國畜禽傳染病防控的技術,推動畜牧業發展有極大的作用,對構建動物干擾素基因重組疫苗,提高其免疫效力、降低病毒載體毒性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侯云德,吳淑華·干擾素〔M〕·北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33-39·
    〔2〕 杜念興·獸醫免疫學(第2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74-76·
    〔3〕 孫圣蘭,等·干擾素的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02,23(6):39-41·
    〔4〕 劉萬鈞,等·豬白細胞干擾素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干擾試驗〔J〕·中國獸醫科技,1998,26(6):22-23·
    〔5〕 王玉東,等·禽用干擾素對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干擾作用〔J〕·山東家禽,2003,7:6-8·
    〔6〕 李風華,等·家禽基因工程干擾素生物學作用及其在禽病防治中的應用〔J〕·山東家禽,2004,7:43-45·
    〔7〕 Mo CW, YC, Lim BL·Thein vivo and invitro effects of chicken in-terferon alpha on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and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alpha on infection〔J〕·Avian Dis·,2001,45(2):389-399·
    〔8〕 夏 春,等·一新亞型及干擾素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及其抗病毒活性〔A〕·揚州:第四屆中國畜牧獸醫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163-167·
    〔9〕 沙涌波,楊曉芳·重組牛干擾素γ對病毒性MDBK細胞病變的抑制作用〔J〕·中國動物檢疫,1998,15(2):10-11·
    〔10〕 萬建青,等·畢赤酵母表達豬干擾素γ基因及其抑制藍耳病病毒效果〔J〕·生物工程學報,2002,18(6):683-686·
    〔11〕 汪 明,等·肉雞IFN-α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以及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J〕·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0,8(4):377·
    〔12〕 程 堅,等·雞γ干擾素基因的克隆與鑒定〔J〕·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0,8(3):2,36·
    地毯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6 12:13:17 | 只看該作者

    試述干擾素的主要作用

      干擾素的問世及對它不斷的深人研究,給病毒病和癌腫的治療前景帶來了新的希望。
      干擾素有著明顯的生物學特點,即每種動物細胞產生的干擾素,只能阻止同種屬或非常接近的種屬動物細胞,而不能阻止其他動物細胞感染病毒,所以說,干擾素具有嚴格的動物種屬特異性。如羊產生的干擾素只對羊有效,馬產生的干擾素只對馬屬動物有效,而對其它動物則不產生反應。但它對病毒復制的抑制作用是沒有選擇性的,即一種干擾素對同種和異種病毒的感染繁殖均可發揮干擾作用,也就是說,干擾素對病毒的作用是非特異的。這種作用對生物制品來說,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如豬瘟病毒產生的干擾素,除抑制豬瘟病毒外,對豬的其他病毒感染同樣具有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干擾素對癌腫等也有一定作用。現將其作用對象試述如下。
    1對病毒的干擾作用
      目前已知約有200多種病毒與動物傳染病有關,但到現今為止,仍有不少病毒性傳染病尚無疫苗可供使用,至于治療更無理想藥物,但通過病毒感染動物模型看出,干擾素卻是一種天然產生的強有力的抗病毒蛋白質,它能阻止各種不同的DNA和RNA病毒對細胞的感染,而且已經得到肯定的效果。
      干擾素對病毒作用的原理現在認為,干擾素不象抗體可以直接滅活病毒,對病毒粒子本身沒有作用,既不能直接阻止病毒對寄生細胞的吸附和侵人,也不能阻斷新合成病毒的釋放,而是作用于寄生細胞,阻止病毒在細胞內復制,起間接的抗病毒作用。即當一種病毒侵人一個健康細胞時,細胞核首先被病毒占領,此時,細胞就不再產生細胞和抗體其他部分賴以生存的蛋白質,而開始復制病毒,最后由于這些細胞充滿了復制的病毒,以致使細胞破裂死亡,同時向周圍釋放和擴散復制的病毒,襲擊周圍健康細胞,并由于這個過程的不斷重復,而使感染繼續擴大。但是,最初被感染的細胞由于受病毒核酸的刺激,有的則誘發合成干擾素分子。據證實,合成干擾素分子的遺傳信息存在于寄生細胞,而不存在于感染的病毒中。合成的干擾素立即穿過細胞膜,向周圍細胞擴散,并隨血液循環全身。干擾素被其他細胞吸收后,便被帶至細胞核內,誘出mRNA,由于產生了mRNA,細胞的代謝發生改變,該細胞便譯制產生抗病毒蛋白質即干擾素。也有人認為產生的是轉譯蛋白質。抗病毒蛋白質不損害細胞機能,而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由此影響病毒結構蛋白質和酶類的合成,使病毒的復制受到抑制,間接起到抗病毒作用。從而增加了組織細胞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保護未被感染細胞免受病毒的攻擊,使人侵的病毒無法在新的細胞中繁殖,因此,感染的惡性循環也就中斷了。如果機體細胞無病毒感染時,干擾素在細胞中的產生則受到抑制。
      應該提及的是,干擾素具有產生快的特性,但也具有在機體內停留時間短,從血液中消失快的特點,從而給臨床應用干擾素帶來一定困難。
    2對癌腫的治療作用
      干擾素對癌腫的作用機理目前雖還不十分清楚,但通過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都一再證明干擾素對動物自發的、移植的及由其他一些原因引起的癌腫,均有一定療效。至于對癌腫的發病原因,目前基本上有兩種看法:一是懷疑有些癌腫由病毒引起;另一種認為它的發病原因是非病毒性的,包括有毒的化學物質,輻射或遺傳信息錯亂等。干擾素對由病毒引起的癌腫具有療效,認為是由于病毒在靶細胞內誘生干擾素,抑制癌細胞形成的結果。現在需要解決的是,為什么干擾素對由非病毒性原因引起的癌腫也有療效,并能阻止其轉移的問題。對此目前認為,這是因為干擾素作用于細胞膜,刺激腺昔酸環化酶,促使環磷酸腺曹含量增加,抑制細胞DNA的合成及細胞分裂所致,而且干擾素的抗細胞分裂作用,隨細胞分裂的增加而加強,此外,干擾素還具有動員和增強機體防御系統的作用,促使巨噬細胞和專門殺傷異物的K細胞去殺傷癌細胞,存而引起治療作用。
    3對免疫活性細胞功能的調節
      近年來,已發現干擾素對免疫活性細胞具有一系列的調節作用。它可調節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小劑量起促進作用,大劑量起抑制作用。實驗證明,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均能產生干擾素,而干擾素也能對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起作用。在體液免疫中,高濃度的干擾素可抑制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低濃度的干擾素反而有刺激增強抗體產生的作用。對細胞免疫,高濃度的干擾素能增強T淋巴細胞表現抗原的作用,抑制T淋巴細胞的增殖,抑制遲發型變態反應,延長對皮膚和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低濃度的干擾素反可起促進作用。
    5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6 12:15:17 | 只看該作者

    國內動物干擾素的研究進展

      干擾素(IFN) 是一類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的蛋白質, 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腫瘤等多種作用, 是機體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IFN 的抗病毒活性是通過宿主細胞而間接完成的, 并具有嚴格的種屬特異性及選擇性。
      當前家禽腫瘤和病毒感染引起的雞馬立克病、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腦脊髓炎、流感等給養禽業帶來了每年數十億元的經濟損失, 是當前養禽業發展的大敵。如何有效治療家禽腫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困擾禽病防治的重大難題之一。干擾素為這些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雞干擾素的研究方面, 近年來, 研究人員采用 PCR 技術先后成功報道了絲羽烏骨雞 IFN、惠陽胡須雞 IFN- α、雞 γ- 干擾素、石岐雜雞 α、γ- 干擾素, 鴨Ⅰ、Ⅱ干擾素等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克隆得到的雞 IFN- α、γ基因的開放閱讀框架 ORF 分別由約 579 個和 492個核苷酸組成; 同時對禽類 IFN基因的同源性進行了分析, 確定了一些新的亞型。序列比對發現, 不同品種雞的同類 IFN 核苷酸同源性在 90%以上, 與相應的鴨 IFN 同源性在 70%左右, 提示同種不同品系禽類之間 IFN 基因序列變異不大。
      豬干擾素是研究最早的動物干擾素之一, 近年來, 對豬干擾素的誘導條件和理化活性有了進一步的研究, 同時對豬白細胞干擾素進行了大量的臨床試驗。研究表明, 它對豬的許多病毒性傳染病如流行性腹瀉、豬瘟、傳染性胃腸炎等, 以及對牛病毒性腹瀉、小鵝瘟、羔羊腹瀉等都具有不錯的療效, 試驗證實豬干擾素與牛羊等動物之間存在交叉活性。最近幾年, 豬干
    擾素 α、β、γ基因的分子克隆與序列分析獲得成功。
    由于中草藥誘生干擾素具有廣譜、高效、無毒性、作用時間長、價格便宜、易操作等特點, 因此, 誘生干擾素中草藥對防治畜禽疾病有著獨特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中藥抗病毒合劑由黃芪、板藍根、大青葉、連翹、佩蘭、射干、柴胡、地榆、槐花等 10 余種藥材組成, 甘草
    甜素、小柴胡湯、人參湯、八味地黃丸、十全大補湯、知柏地黃丸、桃紅四物湯、大黃、牡丹皮湯、玉屏風散、銀耳多糖、茯苓多糖、刺五加多糖、人參多糖等在人醫上廣泛使用的抗病毒藥物, 均可以作為誘生劑誘生干擾素。這些中草藥可以作為添加劑增強動物體內干擾素的表達, 從而提升動物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轉]甘肅省動物檢疫總站 粱斌
    6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6 12:19:07 | 只看該作者

    干擾素控制禽類疾病效果好

      干擾素作用機理
      病毒感染細胞導致干擾素的產生,并隨被感染細胞死亡、崩解而釋出。干擾素分子向附近擴散,隨血液循環至全身。干擾素對病毒繁殖的抑制具有廣譜性,可抑制病毒的繁殖,但不能直接滅活病毒,而是通過誘導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體(AVP)發揮效應。
      抗病毒作用干擾素作用于動物機體內的干擾素受體,經信號傳導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學過程,啟動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該蛋白能阻斷病毒mRNA與宿主細胞核糖體之間相互結合,抑制病毒多肽鏈的合成,即阻斷病毒的繁殖,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同時,還能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合成。病毒本身沒有獨立的生物霉系統和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沒有核糖體),所以只有進入機體細胞內,依靠動物機體細胞的霉系統和核糖體,才能生長與繁殖。如果動物機體內正常細胞經干擾素作用后產生抗病毒蛋白,病毒就不可能在動物機體內生長與繁殖,使其失去生存空間。
      免疫調節作用首先干擾素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和殺傷細胞(K細胞)的殺傷活性,從而起到調節免疫監視的功能。這種殺傷的調節具有種屬特意性,即禽用干擾素只能增強禽類NK細胞的殺傷性。其次干擾素在低濃度時可明顯促進B細胞分泌IgG抗體的功能,增強組織相容抗原和外周血單核細胞表面FC受體的表達,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增強巨噬細胞的細胞毒活性,調節免疫自身穩定功能等。
      抗腫瘤作用干擾素可抑制細胞分裂,對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迅速分裂細胞的抑制作用尤為明顯。干擾素通過抑制腫瘤病毒的增殖、腫瘤細胞的增生,改變腫瘤細胞表面性能,誘發新的抗原,從而易被免疫細胞識別并加以排斥,通過免疫調節作用,可增強機體抗腫瘤能力,如激活巨噬細胞,增強NK細胞功能等。
      干擾素的臨床應用
      疫苗免疫失敗后的臨床補救治療。當錯誤使用毒力較強的疫苗免疫,或免疫時未察覺雞群有潛在性疾病感染等情況時,導致疫苗免疫后雞群出現病癥,此時可使用干擾素進行緊急補救治療,減少損失。
      家禽各種病毒性疾病,如雞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的預防和治療。即當發生上述疾病時,在使用其他抗病毒的同時配合使用干擾素,可提高療效,加速康復。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傳染性法氏囊病、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等的預防和治療。
      提升免疫效果:滅活疫苗+干擾素免疫提升最佳組合方案。干擾素同活疫苗同時使用會干擾疫苗的免疫效果,但是同滅活疫苗一起使用時,通過其能促進B細胞分泌IgG抗體,增強組織相容抗原和外周血單核細胞表面FC受體的表達等功能,提升免疫效果。
      使用干擾素注意事項
      由于干擾素能抑制病毒的復制與繁殖,因此使用干擾素后,96小時之內不要給雞群接種弱毒活疫苗,以免影響免疫效果。滅活疫苗可與干擾素同時使用,但不要混合注射。
      無其他配伍禁忌,可同其他藥物同時使用。飲水給藥時,水溫不能超過30℃。
      稀釋干擾素要用滅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不要使用酸堿性溶液和葡萄糖鹽水作稀釋劑,否則減效或失效。啟用后在規定時間內一次用完,以免失效。解凍融化后不要再進行冰凍,可放于4℃冰箱中保存,3天內使用完。
    7
    發表于 2008-11-16 13:17:31 | 只看該作者
    好東西,贊一個。
    8
    發表于 2008-12-20 08:29:12 | 只看該作者
    收集的很全面。目前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療方面,干擾素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微乎其微!
    9
    發表于 2008-12-30 16:20:34 | 只看該作者
    辛苦了,收集了那么多的資料!
    10
    發表于 2008-12-30 20:17:47 | 只看該作者
    分享了!
    實際上,現在這些獸藥廠家生產的干擾素效果不是特別明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1:3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海南省| 夏河县| 马龙县| 沐川县| 五常市| 甘肃省| 涪陵区| 潞西市| 怀仁县| 枣阳市| 北辰区| 台湾省| 望奎县| 民和| 郁南县| 于田县| 桐梓县| 乐陵市| 泰州市| 海南省| 黔东| 乾安县| 射洪县| 平顺县| 梨树县| 荣昌县| 阳江市| 天镇县| 武强县| 三河市| 房山区| 望谟县| 湘潭县| 阿拉善右旗| 玉田县| 宾川县| 景宁| 甘洛县| 仁布县| 平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