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46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繁殖豬群高產的管理措施(1)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11-6 09:0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集約化豬場生產追求的是獲得高效益。要獲取高效益,繁殖群首先應是健康的、高產的豬群。本文圍繞豬場實施的生物安全措施,后備母豬的引進和培育措施,母豬群的體況和胎齡結構、階段管理、配種管理、飼料、死亡和淘汰、疾病和藥物使用、環境控制來討論。

    . 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

      1. 品種、營養和管理是集約化豬場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然而疾病又是限制養豬性能和養豬效益的主要因素;在80年代后,新的豬病不斷出現,而且通過藥物來控制疾病變得越來越困難,費用越來越高;所以通過生物安全的預防措施和改善飼養環境,正得到畜牧工作者的重視。由于疾病造成的損失,遠比防制措施花去的成本多得多。所以集約化豬場必須嚴格執行一套綜合的生物安全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引入新疾病的風險。

      2. 豬場的健康水平,依賴于周圍的環境。建場的選址相當重要,應遠離相鄰的豬場、屠宰場3-5Km以上。豬場之間距離增加,可減少疾病在場間傳播的風險。倘若豬場生物安全措施做得不好,總有一天,鄰場的疾病會傳到你的場。

      3. 外來車輛靠近豬場,可能產生嚴重的生物安全風險。因此,在場外建立清洗消毒點,對靠近豬場的裝豬車和運料車進行清洗-消毒。通過徹底的消洗-消毒,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車輛對生物安全造成的風險。

      4. 進場限制是預防疾病的有效管理措施。因此應禁止人員參觀訪問;牧場應分成生活區和生產區,進入牧場執行衛生程序是:休假回場員工在生活區隔離48小時;進入生產區應淋浴,換上牧場統一的生產區工作服;禁示所有個人用品進入生產區,眼鏡除外。進入生產區的物品應經過薰蒸。

      5. 在生活區內建立公共食堂,禁止員工私自做飯;禁止肉類食品進入生活區。

      6. 生產上實行分點飼養(繁殖-保育-育肥)和全進全出制度。全進全出是常用的管理制度。全進全出意味著每一單元在轉入新豬群之前,每一頭豬必須轉出該單元,然后清洗、消毒、干燥;而且一旦組群,不再有新成員加入。

      7. 控制鼠類:鼠群的活動半徑為1-3Km,是給豬群帶來新的疫病的重要途徑之一。對豬場來說,老鼠是公害,是最難控制的,很難清除,預防比滅鼠效果好,所以應設置防鼠防鳥網。

      8. 做好死尸處理:坑埋,為最普遍的處理方法。但有的場主貪圖小利,淘汰給不法商販,這會帶來極大的生物安全風險,因為這些人這些車是最最危險的。這也是有些小場疫病不斷的原因之一。

      9. 加強環境控制力度:飼養在舍內的豬群是沒有權利選擇空氣質量的,在每個生產階段,環境因素(溫度、濕度、通風)就需要工人來調控。圈舍溫度能顯著影響豬的生產性能,良好的通風,有助于減少豬舍有害氣體(氨氣)、粉塵、臭味等,保證豬群健康,使豬的生長和繁殖性能達到最佳,這種環境也有助于飼養員的健康。

      10. 每好每一天的生物安全控制:如發現不符合生物安全的行為,要及時阻止和報告;合適的用藥;及時淘汰病豬;寄生蟲控制;不飼喂發霉的飼料;棚舍的常規清洗、消毒、干燥等,都有利于控制豬場內部暴發疾病。

      11. 定期豬群健康監測:豬群健康監測是一個集約化豬場健康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確定豬群的健康狀況有沒有變化。其方法包括日常臨床記錄、尸體剖解、屠宰檢查、血清學檢查、組織切片檢查等。

    . 后備母豬的引進和培育

      1. 后備母豬是一個豬場的未來和希望。引種前應考查引種場近年來的品種更新情況。一個豬場的生產水平的發揮,依賴于上一級種豬場的種豬生產性能。

      2. 一個豬群建立,新豬群的引入,豬與豬之間的接觸,是豬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根據可能帶來的風險,引種前還應考查引種場的健康狀況。若對引進種豬的健康狀況了解不清,可能將影響豬場的后續生產。因此除了提倡種源單一外,還提倡減少引種的次數。若棚舍條件允許,2年一次引進足量的后備種豬。規模大的管理強的企業,可考慮引進祖代種豬,自己培育父母代種豬,減少引種帶來的風險。

      3. 后備種豬引進后,首先要隔離。隔離的目的是保護豬場原有豬群不受新引進豬群的影響。隔離應在獨立的區域進行。理想的隔離舍在場外。若沒條件,隔離舍設在場內。理想的場內隔離舍應有淋浴間。若沒有淋浴間,進出應洗手、換衣換鞋,工具與原場不交叉使用。運輸會產生應激,使后備豬抵抗力下降,到達后應加藥飲水。建議添加不是很強的藥物,否則會掩蓋疾病的發生。一般添加400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隔離期為30天;但不少于2周。建議種豬到達后3日內不免疫疫苗,在15日后注射疫苗。是否一到達就注射疫苗,應根據豬場所在地的疫情、種豬日齡、引種場種豬出售前的免疫情況。

      4. 后備種豬隔離階段完成后,進入適應階段。適應的目的是建立一致的免疫水平。在適應期,應有計劃地、限制性地接觸原來豬群的微生物。可用淘汰公豬、保育豬、母豬的胎衣逐步適應。集中接觸,可能引起疾病的暴發。在適應期,可以考慮加藥,但主要是免疫疫苗。適應期為60-120天。在適應期,后備豬在配種前除了免疫國家強制免疫外,還應注射JE,PPV,PR等;PPV應在180日齡后免疫,JE應常年免疫。

      5. 后備母豬對很多疾病的免疫力還不足,所以引進的后備種豬必須經過隔離-適應階段,因此引進的后備種豬的體重要盡可能的小,一般不超過50Kg。購買50Kg左右的后備母豬的好處是離配種的時間很長,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隔離-適應,主動免疫可得到保證。

      6. 后備母豬分階段培育:140日齡以前,按生長育肥豬飼養;140日齡以后,按后備母豬飼養,飼料可用哺乳料替代。后備母豬的初情期一般在165日齡,有效刺激發情的方法是定期與成年公豬接觸,每次20分鐘。注意誘情的公豬要經常更換,以保持興趣。誘情的優點是較多的后備母豬較早地進入初情期,使較多的后備母豬可在第三情期受配。

      7. 后備母豬的配種目標是:日齡>210天,體重>130Kg,背膘>16mm(腰薦的、最低的,對等于2.5-3.0分),2-3個發情周期,體格合適。所以后備母豬在免疫時就建立棚頭卡,以便記載免疫次數和發情次數。

      8. 為了達到初配目標,后備母豬在體重50-100Kg時應自由采食。到100Kg時每天飼喂不少于3Kg的飼料。在配種前14天飼料增加至3.50-3.75Kg,通過采食量來控制排卵量。為便于飼喂,應將初情后的后備母豬移至限位欄飼喂。

      9. 培育后備母豬的重要性:后備母豬能補足空欄,保證均衡生產。在母豬配種群中,應含80%的斷奶母豬、10-15%的后備母豬和10-5%的返情母豬。若計劃后備母豬210日齡配種,購入的后備母豬為100日齡,則在110天后開始配種。所以在引種時就計劃采購多少日齡的后備母豬來補充到哪周的生產空缺。

      10. 豬的改良方向由市場決定。選擇公豬重點是背膘薄、生長快、有效的飼料轉化和良好的結實度。選擇后備母豬主要是選擇其母性能力,高產仔數和斷奶重、溫順易管理、身體結實。后備母豬最少須有12個乳頭,瞎乳頭,翻轉乳頭或其他畸形的,應當予以淘汰。

      11. 綜之后備母豬關注的是:種源的單一性;引進時的體重;隔離-適應措施;誘情和初配時的日齡和體重,以及配種前優飼。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小農民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4 18:1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居| 庆城县| 保靖县| 建昌县| 鱼台县| 咸阳市| 台州市| 牟定县| 古交市| 秦皇岛市| 万年县| 明溪县| 收藏| 昭通市| 南通市| 新乐市| 繁昌县| 兴城市| 临沭县| 秦皇岛市| 赤水市| 舒兰市| 磐石市| 德兴市| 瑞金市| 万源市| 兴宁市| 泰安市| 连城县| 东丽区| 五原县| 比如县| 天全县| 济源市| 甘孜| 天水市| 繁昌县| 祁连县| 且末县| 深州市|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