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762|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改良豬種、推進豬業產業化養殖方式的實現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11-5 16:36: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現狀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養豬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來,養豬業保持了快速的發展。截止2002年末,全國生豬存欄達4.62億頭,比1985年的3.31億頭增長39.27%;豬肉產量達4327萬噸,比1985年1655萬噸增長1.61倍。

      我國人均豬肉占有量從20公斤增加到32公斤,豬肉供求矛盾基本解決,每頭母豬提供的商品豬量達到15頭,比1978年增長1.5倍,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養豬生產落后的狀況,縮短了我國養豬業與世界養豬業的差距,我國養豬業從單純的家庭副業養殖業,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產業部門。近些年來我們養豬業的發展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1適度規模養豬經營發展迅速。據統計,1999年全國出欄50頭以上商品豬的專業戶和豬場有81.2萬個(場戶),出欄肉豬11121.8萬頭,占當年全國生豬出欄總數的24.4%;到2002年全國發展到103.5萬個(場戶),比1999年增加了22.3個百分點。增長了27.46%,出欄商品豬達16597.88萬頭,比1999年增加5476.08萬頭,增長32.99%,占全國當年出欄總數地29.28%。

      1.2區域化養豬生產加速形成。我國養豬生產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中原、東北和兩廣等集中產地。據統計,2002年他們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其中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廣西的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43.8%。山東、河南、河北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21%。

      1.3豬肉加工體系正在形成,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從國外引進100條生豬屠宰加工成套生產線,700多條高溫火腿腸生產線和一批低溫制品的關鍵設備等肉類屠宰加工設備,消化和吸收了一些國際前沿技術和工藝。生豬屠宰加工能力和技術水平有明顯的提高,肉制品的花色品種研發能力增強。目前全國生豬屠宰場有5萬多個,其中屠宰能力在10~50萬頭的1500余家,年屠宰在50~100萬的300余家,年屠宰在100萬頭以上的100余家,年增售5000萬元以上的加工企業500余家,年加工豬肉制品120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4%。涌現了一批以豬肉加工為主的大型肉類加工企業。如雙匯、金鑼、得利斯等。

      1.4生豬生產水平不高。目前生豬良種普及率不到30%,生豬改良面窄,大部分養豬戶飼養的品種較差,導致生產水平低下。如豬的飼料報酬仍然為3.9~4.2,目前英國料重比為2.85。丹麥為3.2,法國為3.29,荷蘭為3.01,日本為3.26,美國中西部為3.37;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很大。母豬的繁殖性能低下,我國每頭母豬每年平均分娩胎數為1.7胎,而美國達2.28胎,北美為2.42胎,巴西為2.5胎,日本為2.43胎,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我國僅17頭,美國為20頭,北美為23.26頭,巴西為25.96頭,日本為24.92頭;仔豬存活率低,我國為84%,美國為95%,全國生豬出欄率我國為125%,世界平均為160%。

      由此可見,我國養豬業雖有較大發展,但與世界養豬業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飼養分散.粗放經營,落后的養殖方式與現代養豬業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能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對豬肉產品的要求,這種狀況必須徹底改變。

      2、方向

      《我國養豬業近期發展目標》提出了"在未來十年(2000~20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發展我國養豬業的指導思想: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基礎建設,依靠科技進步,持續穩定高效的發展我國養豬業。"以我國現有人口12.32億和年平均遞增率1%,到2010年,我國人口達到14億以上,人均肉類消費邁到中等發達國家的70公斤,其中豬肉為45公斤(占65%左右),豬肉的需求量為6300萬噸,以胴體重82公斤計算,需出欄7.68億頭。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豬業必須持續發展。根據發達國家養豬業發展的經驗,由于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養豬戶逐漸減少,養豬規模不斷擴大是必然趨勢。因此我們認為我國養豬業近十年必然會出現如下三個方面的變化:

      2.1由分散的家庭副業生產向專業戶養豬和規模化,工廠化養豬方向發展。以適度規模化養豬為重點,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一家一戶散養生豬傳統生產方式,吸收先進科學技術能力十分有限,其信息閉塞,難以走向市場取得好的效益;而規模化養豬,可以集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先進生產工業、現代化管理于一身,能顯著的提高生產水平;同時有利于產品形成批量優勢,提高養豬戶的市場地位。在通常情況下,一個規模養豬基地就是一處市場。因此,加快規模化養豬生產發展,能夠提高養豬增產增收能力。

      2.2逐步擺脫傳統的養豬方法,向依靠養豬新技術,提高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方面發展。以豬種改良為重點,調整優化種豬結構,是廣大養豬戶的要求;以前養豬戶,只關心種豬價格高低,不管生產場家是否正規,只在意飼養的種豬體形是否漂亮,不管種豬生產性能及種豬健康程度。隨著市場波動,廣大養豬戶扭轉了這種觀念,只有用優良品種豬代替劣質種豬,才能夠提高生產性能水平。我們也只有進一步健全完善豬的良種繁育體系,推廣雜交改良技術,推廣品種標準和使用規范技術,加強質量檢測,同時大力推廣普及實用科學飼養技術和疾病防治技術,實行良種配套,充分發良種增產增收潛力。

      2.3從追求高侗體瘦肉率到重視豬的繁殖力和較好的肉質,確保高品質,高安全性的豬肉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產品結構。目前我國生豬基本上屬于買方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必須適應市場需求,按照其要求,提高豬的繁殖水平。生產優質種豬和商品瘦肉豬,讓其有獨到之處。實行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的發展戰略,樹立品牌意識,努力擴大生產規模,大力提高生豬科技含量。不斷培育優良產品,靠品質和特色打天下。

      總之,在本世紀2010年前,我國養豬業根本出路在于產業化。




      3、措施

      優良豬種是大幅度提高養豬業生產水平和豬肉品質以及市場競爭力最積極的因素,是養豬業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優良種豬的使用可以促進養豬業生產幾乎所有環節的技術進步,提升產業水平;缺乏優良豬種無論如何也無法實現養豬業產業化發展。優良豬種是實現養豬業可持續發展和推進養豬業現代化的首要環節。我國在改良豬種推進養豬產業化的過程中要重點抓住如下幾項工作:

      3.1建立和完善良種豬的繁育體系。

      我國生豬品種資源豐富。據《中國家畜家禽品種志》記載,地方優良豬種48個,培育豬種12個,引進外來品種8個,但是由于良種繁育體系不夠完善,層次結構不分明,種豬場基礎措施薄弱,選育水平低下,供種能力小,難以適應規模化生產需要。同時,對地方良種豬的開發利用不夠,不適應當前養豬產業形式需求。為推進我國養豬產業化方式轉變,確保養豬的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利用資源優勢,加快推廣和普及良種豬步伐,充分發揮良種豬在畜牧業生產中的作用。因此,各地必須根據其經濟發展、市場需求和養豬業實際,在科學認證基礎上,制定并不斷完善種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規劃,確定品種走向,規劃種豬生產場的數量和規模,制定出選育目標,提高種豬生產性能,確保良種豬質量。種豬繁育體系要按照核心群、繁殖群、生產群的金字塔要求,確定原種豬場、祖代豬場、繁殖豬場,實行配套生產。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良種豬生產,供應和推廣體系,符合養豬業發展實際,種豬改良網絡,在種豬場全面開展場內測定;在養豬業的集中產區開展區域性的種豬測定,加強豬的遺傳聯系搞好遺傳評估,選擇優良種豬。推廣雜交改良技術應用,加快種豬改良速度,不斷提高豬的品質及有效的制種能力,為養豬業的持續發展提供良種保證。

      3.2利用現代繁殖技術改良豬種。推進養豬業產業化。推廣優良豬種,利用動物繁殖技術是養豬生產中的關鍵技術環節。在優質、高產、高效的現代養豬繁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豬的人工授精技術已成為種豬改良的重要手段。并在傳統的養豬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時至今日,人工授精技術仍然是養豬生產領域推廣最廣、普及率最高的種豬繁殖技術。因此,我們必須技術抓好。在養豬集中產區建立種公豬站,實行市場化運作的公豬精液供應站,為廣大養豬戶提供良種豬精液和人工授精技術,為本地區的生豬品種改良服務。偏遠地區的政府可以聯系養豬集中產區的相關企業,政府建立聯接的平臺和企業市場行為結合,為推廣和開展人工授精技術進行培訓、示范、以推動這項工作。幫助養豬戶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同時積極推廣生豬實用繁殖技術,包括豬的發性鑒定、發情、排卵以及分娩控制、早期妊娠診斷、生殖免疫、胚胎移植,繁殖配套技術的技術程序、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推動我國豬種改良步伐,提高種豬生產性能水平。

      3.3切實抓好種豬防疫及安全生產。為實現養豬業產業化,在抓好良種豬生產的同時,首先要關注的是種豬質量和健康。當前我國養豬業仍然受重大疫病的威脅,除原有的豬瘟、豬肺疫、豬丹毒、仔豬副傷寒等幾種傳染病外,偽狂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癥、細小病毒、五號病、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傳染性胸腹肺炎、萎縮性鼻炎、水腫病、黃痢等,給我國養豬業帶來嚴重威脅,由于檢疫制度不完善,豬種流通日益頻繁,規模化豬場消毒,隔離不徹底,直接傳播疫病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要穩定生豬生產,為市場提供安全衛生的優質豬肉產品,疫病控制體系建刻不容緩。

      為實現養豬業產業化發展需求,解決豬肉品質質量安全問題,我們要在發展良種豬生產的同時,關注良種豬的質量和健康,嚴格按照國務院頒布的種畜禽管理條例以及相關法規和動物防疫法,規范種豬行業的發展,對種豬生產實行嚴格的生產許可制度,堅決取締無生產許可證的種豬場。為確保種豬生產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要特別重視種豬健康問題,種豬生產企業,要把控制豬的主要疫病放在突出的工作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疫病檢測標準制度和有效的監測體系,落實行之有效的措施,從源頭上控制種豬疫病,特別是重大疫病的發生和流行。確保種豬生產順利發展。

      3.4加強種豬選育工作,不斷提高種豬質量。根據美國農業部1996年對美國50年來畜牧業中各種科學技術所起作用進行的總結,遺傳育種貢獻率在40%以上,這足以說明豬遺傳育種的重要性。我們要加強育種新技術在養豬業上的應用。不斷提高種豬的整體質量。還培育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配套系和新品系,滿足養豬業對優良種豬的需要。

      在種豬場要全面推行最佳線性無偏預測(BLUP)方法,對豬的育種值進行評估預測,推廣應用中國農大編制的GBS遺傳評估軟件,提高豬的遺傳改良速度。同時抓好分子生物學技術在豬遺傳育種中的應用,應用豬基因組計劃,尋找重要經濟性狀,如瘦肉率、繁殖性能、抗病性等位點或與之連鎖的DNA標記,并將其用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來改良豬的品種,提高選擇的有效性及年遺傳改進量,從而提高豬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加強豬數量性狀主效基因的檢測與利用。如已檢出的酸肉基因、豬應激綜合癥候選基因、窩產仔候選肉基因、雌激素受體基因、背膘厚和瘦肉率的候選基因。目前豬應激綜合癥基因,窩產仔數候選基因等已在豬育種中應用。

      豬數量性狀的標記輔助選擇。在豬育種選擇中,對遺傳率較低的(如繁殖性狀),度量費用昂貴(如抗病性),表現型值在發育早期對難以測定的(如瘦肉率)的性狀,如采用標記輔助選擇,則可提高選擇的準確性和遺傳進展,提高育種效率。還有利用轉基因技術來改良豬的主要性狀等。

      總之,為確保種豬質量不斷提高,我們應推廣和應用上述選育技術和方法。種豬產業是養豬生產的高端產業,種豬企業應根據需要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形式的技術聯系,運用先進的技術知道種豬生產。

      3.5加強對種豬行業的管理和增加投入。國家可以借鑒世界養豬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從多個層面上加強對種豬行業的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良種豬登記制度,明晰良種豬的血緣、性能和改良效果,并定期向社會公布。政府要鼓勵支持并輔助行業協會,按畜牧法的規定,逐漸開展并完善這項制度,為養豬業發展服務,同時開展行業自律。

      各級政府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指定本地區的養豬業發展規劃及品種定向工作,在抓好有效管理的基礎上,對種豬事業出臺必要的扶持政策,對引進推廣優良種豬(精液)的良種場、種公豬站,給予必要和適當的資金支持,確保良種豬的發展,使廣大養豬場(專業戶)買得起,用得上,用最短時間推廣普及良種。充分發揮良種豬對生產發展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豬業產業化養殖方式的實現。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20 收起 理由
    無敵獸醫 + 20 【原創帖子】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11-7 19:22:25 | 只看該作者
    有用嗎,一派政府的口吻,根本沒有根據的說法
    板凳
    發表于 2008-11-7 21:12:36 | 只看該作者
    靠政府?別指望啦!靠企業還有點效果比喻廣西
    地毯
    發表于 2008-11-8 14:27:24 | 只看該作者
    .............靠自己·:xuehu: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4 20:4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边| 云安县| 远安县| 巫山县| 确山县| 桂林市| 社会| 双牌县| 娄烦县| 宿州市| 土默特右旗| 德格县| 湖州市| 宁乡县| 获嘉县| 张家口市| 贵定县| 曲沃县| 新竹市| 嵊泗县| 越西县| 宣武区| 察哈| 平安县| 固安县| 长垣县| 平定县| 社会| 新宾| 正镶白旗| 壶关县| 安多县| 鄂州市| 吉安县| 绥滨县| 盐边县| 图片| 巴林左旗| 土默特左旗| 磐石市|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