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9579|回復: 2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未來一年物價預測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10-23 11:4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未來一年我國物價未來3-5年中國經濟走勢初探
      
      第一部分 經濟發展的實質
      第二部分 貨幣的本質和中國通貨膨脹的前景
      第三部分 2008-2010年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判斷
      第四部分 未來3-5年中國經濟的走勢
      第五部分 我們的對策
      
      本人潛伏論壇多年,不敢放浪形骸,亦不吝言辭,敏于思而慎于言,緊于收集數據而疏于立論。今次放口一言,僅供眾位參考。
      說明:因本人是CFA charterholder, 為了遵守CFA協會關于倫理和職業操守的需要,避免利益沖突,公布本人持有的有關投資資產。本人擁有部分1000股招金礦業股票,1500股華資實業股票,10手執行價為675到期日為2008年2月11日的黃金期權,在北京住房一套,還有房貸余額約35萬。
      
      第一部分 經濟發展的實質
      
      在大學學過西方經濟學的朋友都知道,經濟發展的實質是要素的投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經典經濟學認為:要素關鍵是資本、勞動力和企業家精神,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賴科學技術、管理制度和企業家精神。宏觀經濟學認為GDP=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出口-進口)。我們從這些基本原理出發來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一、各類要素持續流入經濟體。排在第一位的當然是外資的大量流入,帶來了巨額資本持續流入和技術以及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改革開放的實質是先開放后改革,改革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再推動進一步開放);建國以來的低消費高積累沉淀的大量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顯現價值;長期的高儲蓄產生了大量的社會剩余資本,這些資本通過銀行貸款以儲蓄總額70%左右總比例進入投資領域;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和農業的部分集中化帶來了大量農村勞動力的解放(8億農民中除了老弱病殘孕之外的勞動力在理論上都可以離開土地到城市和工廠打工;每年春運鐵道部公布的流動人口數據大約是1.5億,我想這個數據大約就是從農村到城市打工者總數的大部分,還有一部分在小范圍內流動,可以通過汽車實現人員流動,這個數據應該也不會太小,只不過統計比較困難);每年通過高考和上大學有大量的年輕勞動力進入各類城市;民營經濟從無到有,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大亮點,不管是坑蒙拐騙做假貨還是自我積累搞集資,民營經濟的茁壯發展有目共睹;土地價值逐步顯現,各級地方政府通過土地財政收刮了大量經濟資源,另外政府還通過稅收和行政收費等手段攫取的大量政府收入,投入到形象工程、政府控制的公共事業、公款消費等政府支出項目(形象工程也是經濟發展的一種表現,只不過是投入產出比是負數的投資而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從短缺經濟逐步進入過剩經濟,人民大眾隨著收入的提高消費能力逐步提高,從滿足衣食住行等低級需求逐步到文化娛樂休閑保健等高級需求,恩格爾系數逐步從70-80%降低到30-40%。
      二、生產效率的提高。經濟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動力是生產效率的提高。我想這幾年國內生產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西方國家幾百年的技術革命,我們現在要用幾十年內走完,生產效率是日新月異的。因為生產效率的提高速度大大高于勞動工資的提高速度,這是國內投資回報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的資本家不象兩三百年前的資本家,赤裸裸地利用延長勞動時間和加大勞動強度來提高剝削的效率,但資本家終歸不是慈善家,剝削工人和剩余勞動力是瘋狂的,也是很隱蔽的,目前通過提高單位勞動時間的勞動效率和降低勞動工資來加強剝削是最常見的手段。當然,山西黑磚窯現象的出現也說明現代中國野蠻的剝削也是很有市場的。勞動效率提高的另外一個表現是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這幾年隨著勞動人口素質提高和經驗的積累,熟練勞動力的實際技術能力的提高也是相當可觀的。
      制度改革也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為了搞活國有企業大約走過了這么幾個歷程,從國營企業(其實從國營企業到國有企業的稱謂的變化也體現了改革的進程)到承包,到股份制改革,到國有企業破產國有經濟收縮,再到最近幾年的國有企業在自然壟斷行業、公用事業行業和關鍵行業(例如金融)擴張。國有經濟從全面開花到強調重點發展,為民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的發展的提供了舞臺,民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的高效率組織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國有經濟的股份制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有經濟的競爭力,這也提高了經濟發展的效率。另外由于國家對資金、土地、人才、外匯的管制逐步放松,大大提高了要素的流動和配置效率,這些當然也提高了生產效率。
      三、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出口擴大,帶動了投資增長,GDP增長的三架馬車全面啟動。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們是短缺經濟,只要你能生產出有用的東西,就有人來買。所以從1978年-1994年我們一直在經歷短缺經濟,有錢沒處花,你買不到東西。當時有一句話,改革開放初期,到處是黃金,只要你愿意彎下腰,就能富起來。這是短缺經濟的典型現象。但是到1996年以后,經濟形勢發生了大的變化,當時有一種時髦的說法:中國經濟從賣方經濟到了買方經濟,實際上經濟慢慢發展到了過剩經濟。1997-2001年經濟發展困難是比較明顯的,特別是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通貨緊縮,居民消費不振,因為全球經濟的疲弱和亞洲金融危機導致出口壓力較大,這一切對當時的中國總理的壓力非常大。
      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走出困境當時的總理朱老板開出了這幾份方子:1、老百姓不是有大約8萬億的存款不是不愿意花嗎,我就搞義務教育不義務非義務教育大范圍收費和擴招,住房改革搞貨幣化分房,醫療改革廢除公費醫療,廢除原來的養老退休機制搞政府虧空養老。這幾招招招見血,打在了所有老百姓得要害上,逼著老百姓消費,為過剩經濟提供購買力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針對富裕個人,大力推進汽車產業發展,加快消費升級換代。3、為了維護大國形象,人民幣雖然沒有貶值,但是提出了出口退稅政策已實現實際匯率的貶值,大力推動出口創匯。果然幾年下來,這些政策大有斬獲,可憐的中國老百姓背上了新三座大山,住房、醫療、教育,把辛苦幾十年的積蓄乖乖貢獻給了不良開發商、各級政府、貪官污吏、外資老板、炒房團、醫生、醫藥代表、校長和老師等等,而且我們的年輕人為了住房背上了一輩子的債務,還面臨一個深淵,那就是養老金問題(后文將會有詳細敘述)。居民房地產和汽車消費,教育和醫療消費,提升了GDP三架馬車中的消費;房地產業和汽車產業的大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加上出口產業的膨脹有力提升了投資發展,GDP的第二架馬車也開始狂奔了;至于第三架馬車,出口的發展那就不在話下了,出口退稅政策加上我們的低廉勞動力果然大大刺激了出口發展,外匯儲備連創新高,中國一舉成為國際貿易大國,今年很有可能超過德國稱為第一大貿易順差國和超過美國成為第二大出口國;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工廠,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第二部分 貨幣的本質和中國通貨膨脹的前景
      我在這里之所以要單獨闡述貨幣的本質是因為,中國目前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而對通貨膨脹的認識直接關系到對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走勢的判斷。
      貨幣的本質是交換的等價物,這一條我想不會有人反對。有人會說貨幣是財富的象征,但為什么貨幣能夠成為財富,那是因為我們都認為貨幣能夠換到物資,如果一個財主積累了大量老版的第一套或第二套人民幣現鈔,我們會認為他擁有財富嗎?不會,因為他手里的人民幣是不能流通的,不能通過交換得到物資。
      其實,我們現在用的貨幣還有更重要的一個本質,那就是信用,對發行人的信用。因為現在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一種貨幣是和金銀或者石油等現實財富掛鉤的,我們現在用的都是法定貨幣,簡稱法幣。法幣不和任何實物資產掛鉤,實際上就是空頭支票。法幣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中國的貨幣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問題是人民銀行是基于什么發行人民幣的呢?答案是理論上人民銀行想發多少都可以,因為沒有實物資產限制人民銀行發行貨幣的規模。在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務院的機關,我們認為是由黨中央國務院負責貨幣發行的規模。
       老百姓愿意接受人民幣,使用人民幣,愿意拿自己的糧食等物資換成花花綠綠的鈔票是因為我們相信我們能夠用這些花花綠綠的鈔票換取其他等價的我們需要的物資。這里我要加上等價,是因為這直接關系到貨幣內在價值。如果人民幣以一種可以預測的速度貶值(通貨膨脹),我想老百姓在接受人民幣的時候會打折扣的。因為我們相信政府不會用濫發貨幣損害老百姓的利益,所以我們接受了人民幣。但是這種信用在歷史上是出過問題的,最典型的是1989年通貨膨脹和1994年通貨膨脹。1989年的時候我還很小,當時我們家正在造房子。我對通貨膨脹的印象是,有一個建材經銷商對我爸爸說,現在建材一天一個價,讓我爸爸趕緊買。你想想,一天一個價,通脹是個什么概念。1994年的通脹,很多人都有感覺,因為老百姓好像和錢有仇似的,到商場不管東西好壞,直接就搶購,就是要把錢以最快的速度花出去,在這個現象之下是全國性的通貨膨脹。當時官方公布的CPI數據是增長12%,而有學者計算應該是25%左右。我相信應該比12%高,因為當時人民銀行把存款利息提高到了12%左右。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1989年和1994年這兩次大范圍的通貨膨脹呢?原因比較多,我分析來看,1989年那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價格闖關”, 短缺經濟的實質是老百姓積累了大量的貨幣卻沒有東西可以買,所以當物價放開的時候,歷史累積的貨幣購買力撲向市場很容易形成通貨膨脹。1994年的通貨膨脹原因就比較簡單了,那就是中央銀行發行了太多的貨幣。1989年動亂之后,世界上對中國經濟的封鎖和改革的停滯,經濟發展出現了停滯,為了刺激經濟發展,1992年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打開了思路,搞活了經濟,出現了全民經商熱潮。中央國務院各機構、各級政府、各類企業紛紛大搞三產,出現了第一次工資翻番等。這些機構辦公司的錢要么從財政拿錢,要么從銀行拿錢。這就導致了中央銀行貨幣發行過多,信貸擴張過快。出現了全國性的經濟過熱和海南、北海等地房地產熱。到1994年通貨膨脹到了頂點。之后通過大幅度加息和鼓勵存款,終于在1996/97年實現了所謂的經濟軟著落。但這次經濟泡沫式增長主要后果之一是國有銀行出現了巨額壞賬,出現了所謂四大銀行技術性破產一說。那么,當時,銀行的壞賬率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以中國銀行為例,因為中國銀行是國有大銀行里第一家公布不良率的銀行,也是年報披露較為充分的一家。根據中國銀行歷年年報的數據,1998年以前發放的貸款不良率高達50%以上。而我們知道在2004年以前,中國銀行一直是四大國有銀行里效益最好的一家銀行,可以想象當時國有銀行不良率有多高。(關于國有銀行的不良率下文會有更詳細的敘述。)另外,為了保護社會穩定,人民銀行借出再貸款,拯救了一批中小金融機構,所以那次危機給中央銀行直接留下了大約1500億左右的壞賬。
       從這些事實來看,我們發現通脹的實質其實是貨幣問題,而不是什么需求太旺什么的。貨幣發出來之后,會有兩種結果,一是不進入流通領域,被人們當作財富儲存起來(例如財主壓在床底下,封在墻壁里阿什么的);只要不進入流通領域,其實對實體經濟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的。中央銀行最喜歡這種土財主了,因為這些貨幣不進入流通領域,央行就可以再多發一些貨幣而不引起通脹。1989年那次通脹主要就是因為老百姓壓在家里的貨幣集中沖向流通領域導致的通脹。另外一種是進入流通領域,這就是直接增加了流通領域的貨幣存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發行貨幣很快會形成通脹。1994年的通脹就是因為銀行的信貸擴張過快出現了流通中的貨幣增長量遠遠高于實際經濟需求,出現了惡性通脹。
       我認為未來2-3年中國會出現嚴重的通脹,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央銀行發行了太多的貨幣。具體分析如下。
       1、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被動投放了大量基礎貨幣。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一個外匯管制國家,按規定企業在外管局核定的外匯保留額度之上的外匯必須賣給國家,企業需要用匯必須向國家購買(外匯限額這個政策最近剛剛被廢除,企業可以想保留多少就保留多少);對個人的外匯管理相對較松,個人可以保留外匯存款,但在2006年以前,個人使用外匯必須向銀行提供外匯使用證明材料。我們知道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外匯儲備已經高達13326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我簡單分析了一下近幾年外匯儲備的增加量,有如下發現:1996年-2000年的增長比較平穩,從1996年的1050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650億美元,年均增長9.46%。從2000年1650億美元到2007年6月30日13326億美元,年均增加37.90%。那么這幾年共有13326-1650=11676億美元進入儲備,按照平均8.0的匯率相當于直接投放了93408億人民幣,目前這個數字還在按照每個月300-400億美元左右的規模增加。按照人民銀行網站公布的數據,2000年底貨幣發行15938億人民幣,儲備貨幣36941億人民幣,到2007年6月30日,貨幣發行為29240億人民幣,儲備貨幣82663億人民幣。貨幣發行年均增長9.79%,儲備貨幣年均增長13.19%。雖然名義貨幣發行量與經濟增長(GDP增長)是相適應的,但是由于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其實實際貨幣發行增長量可能高達20%左右。當然人民銀行一直在用發行央票的辦法回籠貨幣,到2007年6月30日央行發行債券37581億元,但比起總量近10萬億外匯占款投放的貨幣來說還是太少了。(這里的“儲備貨幣”理論上與基礎貨幣是同一概念,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所發行的貨幣、各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的準備金存款,郵政儲蓄存款和機關團體存款。)
       2、為了改革金融系統,央行實際投放了大量了基礎貨幣。2003年12月30日,中央匯金公司正式向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各注資225億美元,拉開了新一輪銀行改革。這兩家銀行拿了450億美元以后轉手向國家結匯,等于人民銀行又把450億美元拿回來了,這就是相當于直接投放了450*8=3600億人民幣的基礎貨幣。這對兩家銀行來說還沒有完,為了處理這兩家銀行的不良資產(次級和損失類貸款),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從兩家銀行購買了本金大約1289億(建設銀行)+1500億(中國銀行)=2789億不良資產,央行按照貸款本金50%發行專項票據約1400億協助銀行處理不良資產;這實際上也是貨幣投放,盡管這些票據會在2007年-2008年到期。其實這還沒有完,央行發行票據210億元償付建設銀行因托管一家信托投資公司產生的代墊款項,央行發行181億票據置換中國銀行的一些特殊資產。這樣央行為了幫助這兩家銀行共支付了5391億,相當于間接投放了這么多貨幣,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是公認的資產質量比較好,盈利能力較強的兩家國有銀行。
      我們再來看工商銀行的改革。首先是注資150億美元,剝離了2460億元損失類資產,劃轉總額4590億元可疑類貸款。按照剛才的計算公式,注資相當于投放150*8=1200億,處理不良貸款共發行專項票據4348億元,票據到期日在2010年(數據來自工商銀行2006年年報)。這樣央行為工商銀行買單5548億。這個數字超過了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兩家的成本。我們再來看農業銀行,農業銀行是四大銀行里面資產質量最差,歷史包裹最重的一家,因為其改革還沒有完成,很多數據沒有公布,我們只能估算。據報道,農業銀行向國務院提交的股改報告中要求注資1000億美元,我們就按此數據計算,1000*8=8000億人民幣,我相信這個數據只少不多。這樣為了四大銀行改革央行實際發行了5391+5548+8000=18939億人民幣。這還沒有完呢,為了推動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改革,央行開出了大約1000億的專項票據,還有在證券行業最困難的時期買單了大量券商因挪用客戶保證金而出現的窟窿,我估計大約有500億左右。綜上所述,為了國家的金融改革,央行實際上大概發行了約2萬億的基礎貨幣。
      當然有朋友會說央行買單時主要采用了不可轉讓的專項票據,銀行只能持有到期,不會真的象基礎貨幣那樣直接進入流通領域,另外注資的美元也是逐步結匯成人民幣的,而且結匯之后也是要求銀行用貨幣掉期的形式讓銀行繼續持有美元。但是我們要知道,專項票據是會逐步到期的,貨幣掉期也不可能永遠做下去;更重要的是,給銀行注資,直接增加了銀行的資本。銀行資本增加就可以多放貸款,加上貨幣的乘數效應,實際上就是相當于發行基礎貨幣。
      三、貸款的迅速增加。雖然貸款不是直接基礎貨幣投放,但是我們知道貨幣有一個乘數效應,貸款的增加量相當于乘數的效應有多大。我們來看幾個簡單的數據。從1999年12月31日到2007年6月30日,所有金融機構的本外幣各項貸款從93734億增長到264899億,年均增長約17.33%。而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從2000年底98000億元,增加到2007年6月30日的106768。我們假定下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與上半年相同,這樣到2007年底GDP總額應為213536億元,年均增長約11.77%。也就是說我們的資本投入速度遠遠高于經濟產出效率,相差5.56%。這樣的經濟增長方式注定會出現貨幣投放太多的問題。
       四、2005年以來的股市火爆引發了上市公司融資熱潮,債券市場規模也許迅速擴大。2005年全年股票市場籌資總額1882.51億元,到2006年增加到了5594.29億元,到2007年6月30日半年籌資總額為2526.30億元,全年預計至少可達5052億元。股市為經濟體注入了大量的資本。公司債券市場從小到大,產品從少到多,短期融資券,公司債券等品種逐步增加,融資量也大幅上升。短期融資券從無到有,發行量迅速上升,2005年發行總量1392億元,2006年發行總量2919億,2007年上半年發行總量1547.8億元。企業債券市場發行量也在迅速增加。
       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們未來的貨幣供應量上升速度很明顯,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明顯,其實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嚴重的通脹膨脹已經露出了苗頭,通脹預期已經逐步形成。今年以來,以食品為代表的價格正在瘋狂上漲。上半年的CPI漲幅為3.2%,糧價上漲6.4%,蛋上漲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漲20.7%;除此之外,上半年的房價也仍在加速瘋漲。
      前段時間有關官員說,目前的通脹主要集中在食品領域,通脹還處于可控范圍,不會蔓延到其他領域。但是市場的現實說明通脹已經蔓延到了服務行業。近來,國內多處著名景點吹起的加價風則表明,服務業的價格上漲已經開始了!峨眉山、武夷山、五臺山等景區的門票或車費,近日相繼漲價,漲幅普遍由二成多至五成不等,其中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最離譜,擬把旺季門票加至160元人民幣,加幅高達一倍。而漲價并非季節性,而是長期定價。據黃山風景區人員透露,200元的門票未變,但游客必用的登山小車,因油價上漲,車費由10元加至13元,加幅達三成。各景區的加價事小,但這卻是服務業價格上漲的一種表現。
      8月16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一項調查。這項不到24小時即有14267人參與的調查顯示,今年入夏以來,94.9%的人在生活上的支出增加了。其中,增加幅度在100元以下的為12.1%,100-200元的為24.3%,200-400元的為33.8%,400-600元的為14.0%,600元以上的為10.7%。受漲價影響,支出增加了,生活質量卻下降了。調查顯示,79.3%的人認為入夏以來自己的飲食質量下降了,47.0%的人認為“下降了一點”,32.3%的人認為“下降很多”。調查顯示,對于這一輪漲價,86.3%的人認為,受影響最大的是低收入者或中低收入者。并且,公眾對漲價的預期仍在繼續。在本次調查中,75.1%的人預計,到今年年底,物價“仍會漲”,21.8%的人認為會“跟現在差不多”,認為“會跌回到原來水平”的僅占3.1%。各方信息綜合來看,低收入階層的生活質量下降程度最大,目前不得不節衣縮食,面對飛漲的食品價格只得死扛。
      低收入階層日子難過,中產階層如何?日前,中華英才網以“你的工資漲了嗎”為主題對當前職場進行調查,涉及京津滬、珠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地區、東北地區、西部和中部地區總計1050名職場人士,覆蓋IT、金融、事業單位、非盈利機構等工作領域。調查顯示從整體上看,工資漲幅在5%以下的人占到總數的65%。對于目前的收入漲幅,有93%的人感到不滿意,45%的人選擇“常因房價壓力爭取加薪”,55%的人感覺“房價上漲過快,不寄希望于加薪”。在城市中產階層的開支結構中,食品權重較少,但居住類支出卻很高,飛漲的房價和房租讓這些白領階層現在幾乎陷入絕望境地。
      半年來儲蓄資金不斷分流到股市、樓市以及黃金等增值保值,就是通脹預期的表現之一。目前政府期望著秋糧豐收,會讓現在高企的食品價格降下來,但通脹預期下,農民在豐收后會采取囤糧惜售的做法以對抗通脹,未來形勢將讓這些官員大失所望。更糟糕的是,目前實際利率為負,這將催化而非抑制全面通脹預期的形成,因為實際負利率首先剝奪的就是債權人利益,這將逼迫人們不得不拋售鈔票,收購實際資產和商品。實際負利率將使官方所有平抑物價的努力落空。
      目前,政府希望通過價格控制和價格干預來壓制通貨膨脹。這種努力注定是要失敗。我們知道價格控制是一種早就被證明是無效的價格管理手段。生產廠商在成本價格不斷攀升的前提,如果政府壓著不讓提價,他們肯定會通過降低產品數量和質量的辦法呀低成本,實際上還是在提價。
      舉個例子,8月16日,國家發改委的一紙通報,將世界方便面協會中國分會置于前所未有的尷尬中——發改委正式認定該協會和相關企業“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并且責令其立即改正錯誤,向社會公開作出正面說明。我認為這是屬于典型的柿子挑軟的捏。發改委那幫官老爺們緊緊摟著項目審批大權和物價審批大權,作威作福。方便面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充分競爭市場的特點是各家生產廠商費盡心機降低成本,如果為了利潤盲目提高價格無疑自絕于人民。因為充分競爭市場基本沒有準入門檻,只要有超額利潤很快會有新的廠商進來,競爭一來,很快得降價。那個挑頭漲價的很快會被市場競爭拋下。我們的發改委為了討好中央,顯示自己的權威,糊弄老百姓裝出控制物價的鬼臉,拿方便面開刀,簡直瞎扯。其實發改委的做法只能迫使企業改變提價的程序,并不能改變提價的事實。目前部分品牌方便面的零售價仍堅持漲價后的價位。康師傅袋裝方便面的價格標簽被改為“1.90元”。康師傅碗裝方便面價格調至“2.7元”。銷售人員說,近日,兩種產品的價格分別上調了0.2元,而且目前沒有接到降價通知。這已經證明了發改委失敗。
      我預計通脹預期將在明年全面形成,經濟生產高峰也隨之出現。現在諸多證據表明,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全面通脹預期正在悄然孕育,很可能到明年全面爆發。廣大朋友十分關心的房價會不會再漲,我想我的回答會很讓人失望。房價還會瘋漲,直到國家出臺嚴厲的管制措施,例如房產轉讓收益100%征收所得稅,開征物業稅等。那么會不會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要看現在政策部門的決策是否果斷,特別是央行的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 以上是天涯貼中看到的專家預測,但是鑒于當前市場行情,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奧運結束等影響東西都在掉錢。我是養豬的,我所能見到的東西,在奧運結束以后幾乎都是在回落狀態, 所以發起投票,請大家發表自己的觀念和有力 的證據,來淺談下未來一段時間的物價,和人民幣的的市場地位。
    單選投票, 共有 46 人參與投票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權限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huhongj0723 + 1 【通過審核】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08-10-24 09:21:0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說明下自己的觀點,給以后討論的人增加點判斷的理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08-10-24 12:23:45 | 只看該作者
    在下沒學過經濟學.我有些問題,樓主的這篇文章是最新的么?現在中國不是通貨膨脹嗎?什么是通貨膨脹?我理解的通貨膨脹是,物價上漲,錢不值錢了,買東西要花更多的錢.不知我的理解對不對?如果對的話.那現在中國的物價是在回落.應該是由通脹轉向通縮.而且未來將有可能演變成強烈的通縮.這就是我的想法.希望有高人指教...:buyao: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08-10-24 15:18:46 | 只看該作者
    沒有回落是因為操作者們不愿意回落.但回落是必然趨勢.整體的購買力沒有了,再貴的東西得有人要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08-10-29 16:42:07 | 只看該作者
    好常時間沒看帖子了,發這個帖子的時候我就聲明了是天涯轉貼。 前面的是一些專家寫的論文和他們舉出的事例,后面的一段是我自己的見解。對于未來的行情我是越想越亂 越想越沒頭緒,所以發了這個帖子讓大家都發表下意見,說說自己的見解,給別人指點下迷津。
    謝謝繁榮中國關注這個帖子,要向你道歉這么久沒回復你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08-12-30 13:36:47 | 只看該作者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人民幣小幅升值,物價下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于 2008-12-30 13:43:53 | 只看該作者
    好常時間沒看帖子了,發這個帖子的時候我就聲明了是天涯轉貼。 前面的是一些專家寫的論文和他們舉出的事例,后面的一段是我自己的見解。對于未來的行情我是越想越亂 越想越沒頭緒,所以發了這個帖子讓大家都發表下意 ...
    ifan508 發表于 2008-10-29 16:42

    分析的很詳細,好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09-1-23 11:04:54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日子真難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于 2009-11-16 11:01:30 | 只看該作者
    看來今后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于 2009-12-2 07:25:57 | 只看該作者
    要看以后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1:3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洪湖市| 墨玉县| 淳安县| 平原县| 永城市| 和林格尔县| 白银市| 海原县| 曲麻莱县| 疏附县| 益阳市| 五常市| 监利县| 贺兰县| 禹城市| 紫金县| 西峡县| 饶平县| 杂多县| 寿阳县| 张家港市| 潢川县| 犍为县| 香格里拉县| 五指山市| 陆川县| 北安市| 永丰县| 沈阳市| 务川| 中牟县| 徐水县| 贵定县| 潼关县| 深州市| 成武县| 宜丰县| 汶川县| 峨眉山市|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