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生產現場、倉庫、試驗場等大量分析對象中采集的樣本稱原始樣本。原始樣本應盡量從大批(或大數量)飼料中,按照不同的部位即深度和廣度來采取,保證每一小部分成分與其全部成分相同。然后,從原始樣本中制備分析樣本。為使樣本的取舍均勻一致,一般來說對于均勻性的樣品,如單相的液體或攪拌均勻的顆粒籽實、磨成粉末的各種糠麩等飼料以及研碎的物品,可用“四分法”來縮減原始樣本。
“四分法”即把顆粒、籽實、粉末及可研碎物品等樣品置于一張方形紙(或塑料布、瓷盤)上,提起一角,使樣品流向對角,然后提起對角使其再流回,如此將四角輪流提起,使樣品反復移動混合均勻,再將樣品鋪平,用藥鏟、刀子或其他適當器具,從中劃一“十”字或以對角線相連接,將樣本分成4等份,除去對角的兩份,將剩余的兩份,如前述混合均勻后,再分成4個等份,重復上述過程,直至剩余樣本數量與測定所需用量相接近時為止。
大量顆粒及籽實、粉末也可在潔凈的地板上堆成錐形,然后,用鏟將堆移至另一處,移動時將每一鏟飼料倒于前一鏟飼料之上,這樣使顆粒及籽實、粉末由錐頂向下流動到周圍,如此反復移動3次以上,即可混合均勻。最后,將飼料堆成圓錐形,將頂部略壓平使呈圓臺狀,再從上部中間以“十”字形分割為4等份,棄去對角的兩部分,再同樣縮減至所需用量為止。
對于不均勻的樣品如各種粗飼料、塊根、塊莖飼料、家畜屠體等,則需要較復雜的采樣技術。其復雜程度隨樣品的體積大小和不均勻性質的情況而定。一般可采用“幾何法”。具體方法為:把整個一堆物質看成一種具有規則的幾何立體,如立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取樣時先將該立體分為若干體積相等的部分(或在想象中將其分開),這些部分必須在全體中分布得均勻,而不只是在表面或只是在一面,從這些部分中取出體積相等的樣本,稱之為支樣,將這些支樣混合后即為“初級”、“次級”、“三級”……等樣本,然后由最后一級樣品中制備分析用樣本。
對配合飼料或混合飼料來說,如在水平臥式或垂直式混合機(攪拌機)里的飼料進行采樣,其采樣方法相對而言就比較容易。確定飼料充分混合均勻了,則樣本的采取就可以從混合機的出口處定期(或定時)取樣,其取樣間隔應是隨機的。
粉料和顆粒料包括磨成粉末的各種谷物和糠麩以及配合飼料或混合飼料、預混料等,這類飼料的采集由于貯存地方不同,又分為散裝、袋裝、倉裝等。所選用的取樣器為探棒,或稱探針、探管、探槍,可以是有槽的單管或雙管,具有較銳利的尖端。
散裝的原料應在機械運輸過程中的不同場所(如滑運道、傳送帶等處)取樣。如果在機械運輸過程中未能取樣,那么可用探棒在存放處取樣。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