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是民族企業的希望;投資最保值的是豬肉;金融危機出現后才開始有投資的機會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觀點,前天在深圳高交會的創業家論壇發表。
IDG熊曉鴿:
金融危機后出現投資機會
IDG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表示,金融危機對于企業來講不是好事,因為企業的購買力受到了影響,但對于做風險投資,尤其在中國做風險投資不是壞事。熊曉鴿表示,2001年9·11事件時,納斯達克指數掉到了1400點,現在的股市比當時要好。但IDG取得很高回報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在那個時候投的。他認為,投風險投資的人第一看市場規模,第二看產品和服務有沒有吸引人的地方。他安撫創業者,“當前的金融危機對于創業者來說,還不用緊張。如果產品不是出口,客戶不是來自海外,就沒有必要慌張。”
“與其投資股票,不如投資自己,投資自己的教育和創業。”迅雷創始人鄒勝龍表示。他認為,創業必須要具備特別好的心理素質。迅雷最痛苦的是2003年-2004年,那時沒有資金,但有了錢以后就會盲目。由于有股市里特別慘痛的教訓,鄒勝龍表示不愿意涉足股票,他也希望創業者能夠一心一意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自己身上。
新希望劉永好:
投資最保值的是豬肉
由于豬肉價格上漲,劉永好成為新聞人物。他認為金融危機的時候投資豬肉比黃金可靠多了,因為黃金可以不用,但豬肉不能不吃。
“除了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肉蛋類價格上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村養殖格局發生了變化。”劉永好認為,過去中國有2億多小養殖戶,但現在許多人不愿意從事養殖業,轉而奔向城市就業,這就使得養殖戶的規模下降。小規模的農業養殖繼續弱小,而現代的規模化養殖企業沒有跟上,這就造成了養殖規模與需求矛盾,使得農產品(000061,股吧)特別是肉蛋類產品價格上漲。
“進城的人口大約有多少?大約是2.5億。”劉永好透露。新希望集團所做的就是解決這些人在城里的吃飯問題。這部分進城的人口使農產品消費群體增長了50%。他認為,應該發展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從種源、飼料、飼養、屠宰、加工到銷售,形成產業鏈之后,就能夠提高商品化率,降低成本。
7天連鎖酒店CEO:
這里有點春天的感覺
7天連鎖酒店首席執行官鄭南雁表示,每個行業遇到的機遇和市場環境都不同,雖然是冬天,但人們還是有住店的需求,在經費不多的情況下,經濟型酒店反而會出現春天,只要自己的體系是完善的,能夠運作得好,反而是個機遇。
A8音樂集團CEO:
創業一定要找合作伙伴
A8音樂集團CEO劉曉松對創業歷程、心得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創業一定要找合作伙伴一起做,過去單槍匹馬創業的歲月已經不再了。”
劉曉松建議,如果有創業的想法,一定找合作伙伴一起干。他認為,以前創業自己一個人干就可以了,但現在無論是創業的承諾,還是未來的變化,創業者都要去面對,在這種情況下有合作伙伴是重要的。但他也指出,合作伙伴里面一定要有一個領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