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驚雷
10月14日和15日,跨國糧商路易達孚賣出了最后持有7萬噸玉米期貨的多單。一場始自國慶節前的中外糧商玉米大戰,最終以外商的主動退出告一段落。
路易達孚認賠出場 中糧期貨獲利豐厚
持倉報告顯示,路易達孚早在國慶節前就已經布局大連玉米期貨905合約。到放假前的9月26日,路易達孚重倉持有玉米905期貨多單15500多張,相當于買進15萬噸玉米,價值約3億元。
路易達孚的競爭對手是中國最大的糧食進出口公司中糧集團下屬企業中糧期貨。雖然同為糧食企業,但中糧期貨選擇了做空玉米,持有大量玉米期貨905合約的空單。
而從技術上看,玉米期貨自從今年7月份達到了每噸2000元的高點以后,持續下落,到國慶節前905合約已經跌到了1700元。在這樣一個關鍵位置,無論是做多的路易達孚還是做空的中糧期貨,勝利者都會獲得不菲的收益。
實際上,進入下半年以來,路易達孚一直是看多玉米的。在今年9月份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上,路易達孚作為四大國際糧商之一曾經表示,5年后,全球玉米庫存將下降至1億噸左右,庫存消費比和現在相比大幅下降25%,玉米價格將長期上漲。支持上漲的理由還包括: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肉類需求導致全球性糧食需求增長大于生產增長,而發達國家生物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則推高了糧食價格。
市場風云突變。
國慶節期間,國際商品市場出現暴跌,包括玉米在內的國內農產品(16.14,-0.36,-2.18%,吧)期貨慘遭滅頂之災。而逐漸掌握主動的中糧期貨開始發力,在原有空單的基礎上,繼續做空,到高峰時持有空單近4萬多張,相當于40萬噸玉米,是路易達孚持有多單數量的2倍多。
到上周,路易達孚眼看無力回天,開始大規模減倉,認賠出場。到記者發稿時,路易達孚持有的多單只剩下了100多張。而中糧也已經賺得盆滿缽滿,僅15日一天,就獲利了結2萬多手空單,回籠資金3億多元。
在一輸一贏的背后是兩種套利模式的競賽。上海通聯期貨研究部經理朱律說,大機構在市場中的操作以套利為主,而不是投機。路易達孚除了在905玉米上持有多單外,還在901合約上做空,其本意是賺取兩個合約可能擴大的差價。而中糧方面,很可能在國外市場同時做多玉米,本意在賺取國內外期貨合約的差價。如果考慮到,兩大糧商的期貨交易都與現貨貿易緊密相關,那么其交易行為就更加復雜。
從國內市場的結果看,路易達孚判斷失誤造成了虧損。而中糧期貨則巧妙利用了金融危機,實現了企業利益。記者上周致電路易達孚,希望獲得其交易動機和虧損的原因,但對方以工作太忙為由,沒有進行說明。
外資糧商在“攻城略地” 定價權爭奪更趨激烈
中外糧商在期貨市場上過招的背后是農產品(16.14,-0.36,-2.18%,吧)定價權的爭奪和貿易策略的競爭。
由于玉米期貨是世界期貨市場第一個品種,也是全球成交量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商品期貨品種,致使國際和國內的機構在玉米期貨市場投擲重金。在市場分歧的背后,隱藏著一個驚人的秘密,那就是美洲玉米農場主和中國玉米消費者之間的博弈。
業內專家表示,與大豆等農產品相比,中國玉米一直保持自給狀態甚至還可以少量出口到日本。此外,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國家發改委也禁止以玉米為原料的乙醇生產廠建設。
這與美國的情況恰好相反。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產區,產量占到全球玉米總產量的40%,是全球最重要的玉米出口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包括乙醇生產在內的玉米需求持鼓勵態度。
一旦中國啟動玉米進口需求,必定拉升國際玉米價格,也更符合美洲玉米農場主的利益。而高糧價對中國傷害則是巨大的,這會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實際上,國際糧商異常重視中國糧食市場,很早就開始了布局。
早在上世紀60年代,路易達孚就與中國有飼料和谷物貿易,并相當重視農產品期貨。其大宗商品部主要負責農產品全球貿易,他們通過期貨買賣平衡風險。在中國,成立于1994年的路易達孚(北京)有限公司,是大商所和鄭商所的自營會員,一直以來都是農產品期貨中的重要力量。貿易方面,從2006年開始,路易達孚(北京)有限公司獲得了玉米國內貿易的許可證,大力發展國內業務。
在中國市場,一直有四大國際糧商搶奪中國糧食定價權的說法,他們分別是路易達孚、嘉吉公司、ADM公司和邦吉公司。就在今年夏糧收購前兩個月,路易達孚特別打出了高薪聘請副總經理的廣告,其職責就是在東北尋找并談判收購糧庫。
在這場爭奪戰中,中糧期貨以及中糧集團是當仁不讓的定價權保衛者。市場普遍認為,中糧系作為國有企業擔負著穩定商品價格的重任,其交易決策更多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
有專家認為,跨國糧商在我國糧食加工或流通領域攻城略地,會嚴重威脅到中國糧食安全。考慮到他們在商品期貨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如果擊垮當地產業后,反過來再提高價格,糧食定價權就被搶走了。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商品期貨暴跌意外打亂了國際糧商的計劃,也意外成就了在國內做空的中糧系企業。而就后市來說,玉米期貨的反彈空間非常有限,但下行空間卻很大。
朱律剛剛對東北玉米產區進行了考察,他認為,隨著年底農民還貸壓力加大,現貨價格還將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此外,“金融危機造成的商品價格動蕩,現在只進行了半個月,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都將是不穩定期”。
當前,無論是從國際市場還是從國內市場來看,玉米市場都開始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步入嚴冬,價格將持續和深幅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