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心絲蟲病
犬心絲蟲病也稱犬惡心絲蟲病,是由犬惡絲蟲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動脈而引起的,臨床上是以循環障礙、呼吸困難及貧血為主要特征的血液寄生蟲病。除犬外,貓和其他野生肉食動物也可作為其終宿主。偶有寄生于馬、海貍、猩猩和人。本病在日本的發病率很高。我國在1986年以前,犬的感染率也較高,且分布甚廣,北至沈陽,南至廣州均有發現。家犬若不以投以預防藥,家犬感染率也約有二至三成。臺灣地區流浪犬之心絲蟲感染率高達五至六成,尤其靠近山邊易滋生蚊子的地區更流行.
病原。
犬惡絲蟲(Dirofilaria immitis)蟲體呈黃白細長粉絲狀。雄蟲長為12-18cm,尾部呈螺旋狀卷曲。雌蟲長為25-30cm,尾部較直。胎生的幼蟲叫微絲蚴,微絲蚴長220-360微米,無鞘。在新鮮血液中作蛇形或環形運動。中間宿主為中華按蚊、白紋伊蚊、淡色庫蚊等多種蚊子。在世界各地能成為中間宿主的蚊類達63種。東鄉斑蚊、埃及斑蚊、白腹斑蚊、羽鳥斑蚊、海岸家蚊都是感染蚊。
據了解南京市近年來蚊蟲種類是否發生了變化,以便掌握該市蚊蟲種類的分布,為科學指導控制病媒生物性傳染病的發生和發展提供可靠依據.方法 使用電動捕蚊器或網兜捕撈成蚊鑒別種類;捕撈幼蟲帶回飼養,羽化成蚊后鑒別種類.結果 2004~2005年共捕捉到成蚊30 815只,分別是淡色庫蚊、白紋伊蚊、三帶喙庫蚊、騷擾阿蚊、中華按蚊、搖蚊,分別占69.25﹪,16.71﹪,5.34﹪,4.38﹪,3.00﹪,2.00﹪;7~9月是該市蚊蟲活動高峰期.結論 本次調查共發現6種蚊蟲,淡色庫蚊所占比例最大,全年1~12月都有活動,仍然是南京市區的優勢蚊種;南京市區首次發現中華按蚊,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生活史及流行病學
犬心絲蟲完成生活史需犬蚤、按蚊或庫蚊作為中間宿主。成蟲產出的微絲蚴進入外周血液循環,微絲蚴的壽命為2-2.5年,這期間被蚊子叮咬吸血吸入蚊子體內,經10-14天的兩次蛻皮成為感染性幼蟲。當蚊子再次叮咬犬體吸血時,感染性幼蟲從蚊子的喙逸出侵入犬的皮下組織和肌間,再進行兩次蛻皮,3-4個月的時間經皮下淋巴液或血液而循環到心臟及大血管內,在此幼蟲發育成成蟲需2-3個月,因此從感染到末梢血中出現微絲蚴至少需5-7個月。成蟲在犬體內可生存數年,并不斷產生微絲蚴。
感染時期一般為蚊最活躍的6-10月,感染最強期是7-9月。大約經一夏的感染率為38%,經二夏的感染率為89%,經三夏的感染率為92%,感染率與經過的夏季成正比。
癥狀
1.臨床癥狀
根據成蟲的寄生數量和部位、感染時期以及有無并發癥等表現不同的臨床癥狀。感染初期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發展,可見咳嗽,但無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癥狀,運動時加重,或運動時病犬易疲勞,同時食欲減退,體重減輕,被毛粗亂,貧血,有的出現瘙癢、脫毛等皮膚病變。當病情進一步惡化,寄生蟲蟲體波及肺動脈內膜增生時,出現呼吸困難,心悸亢進,脈細弱并有間歇,腹水,四肢浮腫,胸水,心包積液、肺水腫。并發急性腔靜脈綜合征時,突然出現血色素尿、貧血、黃疸、虛脫和尿毒癥的癥狀。聽診有三尖瓣閉鎖不全的縮期雜音。長期受到感染的病例,肺原性心臟病十分明顯.末期,由于全身衰弱或運動時虛脫而死亡。病犬常伴發結節性皮膚病,以瘙癢和傾向破潰的多發性灶狀結節為特征。皮膚結節為血管中心的化膿性肉芽腫炎癥,在化膿性肉芽腫周圍的血管內常見有微絲蚴。X線攝影可見右心室擴張,主動脈、肺動脈擴張。根據發病時間及循環障礙程度,可將臨床癥狀分為三級,第一級:動物感染心絲蟲的初期多半沒有癥狀。第二級:患犬會出現運動耐受力降低,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偶有咳嗽、在X-Ray片上可看到心室、肺動脈和肺隔葉動脈有輕度到中度的擴張,血液檢查可見輕微的貧血第三級:心因性惡病質(cardiac cachexia),右心功能衰竭導致腹水,病情持續惡化則可見病畜持續性的咳嗽、呼吸困難,甚至咳血,右心房和右心室膨大變形和肺葉小動脈和肺動脈擴張,且因血栓的形成導致肺葉的實質化、在X-Ray片上可看到肺葉的密度增加,此外病犬普遍有貧血的現象,PCV(紅細胞壓積)常低于20%。此階段病畜常并發腔靜脈癥候群,在臨床尚可檢測出血紅素尿和血小板減少癥。
2.試驗室鏡檢
根據病史調查和臨床癥狀觀察可作出初步診斷,最后確診應于夜晚采外周血液做鏡檢,找到微絲蚴。
1.血液生化
血清谷-丙轉氨酶和血清尿素氮升高,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降低。
2.胸部X射線攝影
發病初期,可見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動脈的擴張像。肺動脈拴塞及肺水腫時,局部X射線透過性降低。心血管造影可確認蟲體及心室、肺動脈擴張。
3.心電圖檢查
可見右軸變位和肺性P波。右心室擴張時,ST波降低和T波增高。
診斷
根據末梢血液內檢查出微絲蚴,可以確診。檢查方法如下:
1.直接涂片法
采末梢血液1滴,滴到載玻片上,放上蓋玻片鏡檢,也可血液涂片直接鏡檢。
2.毛細吸管法
以毛細管吸血后離心,取血漿和血細胞交界面處的樣本鏡檢。
3.離心集蟲法
采血1ml與2%福爾馬林10ml混合,1500rpm離心5分鐘,取沉淀染色鏡檢或直接鏡檢。
用以上方法檢查微絲蚴陰性時,還不能說明未感染,可能有以下原因:
1 蟲體尚未成熟,沒有繁殖微絲蚴的能力。2 單性成蟲寄生不產生微絲蚴。3 雌雄兩性成蟲隱性寄生也有檢不出微絲蚴的。4 微蚴出現于末梢血中有季節性和定期性。通常春、夏檢出率高,夜晚較白天檢出率高。此外,成蟲寄生數量少時,絲蚴的檢出率低。
對疑似本病而查不出微絲蚴的,可用超聲波或免疫學方法檢查。
治療
驅除寄生蟲是根本的治療方法,但在心臟等實質臟器功能嚴重障礙時,有可能導致病性惡化,要引起注意。
1.驅殺蟲體
對于成蟲寄生可使用硫乙胂胺鈉2.2mg/kg體重,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2-3日;菲拉辛1.0mg/kg體重,口服,每日3次,連用10日;海群生22mg/kg體重,口服,每日3次,連用14日。日本進口鹽酸滅來絲敏2.2mg/kg體重,肌肉注射,間隔3小時再注射1次即可,其殺蟲率達99%以上。用藥后2-3周內限制運動。驅殺微絲蚴首選碘化噻唑青胺5mg/kg體重,口服,每日2次,連用7-10日;也可用伊維菌素0.2mg/kg體重,皮下注射;鹽酸左旋咪唑11mg/kg體重,口服,連用7-10日。
2.外科療法
對蟲體寄生多,肺動脈內膜病變嚴重,肝腎功能不良,大量藥物會對犬體產生毒性作用的病例,尤其是并發急性腔靜脈綜合癥的,要及時采取外科療法。
外科療法分開胸術及頸靜脈摘取術兩種。前者自右側開胸,切開右心室或肺動脈摘除蟲體。此法難度大,目前基本不用。頸靜脈摘取術是自頸靜脈插入心房摘取蟲體;另一種是自頸靜脈插入,直至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動脈各部摘取蟲體,但要在X光監視下進行。
3.對癥治療
除投給強心、利尿、鎮咳、腎上腺皮質激素類、保肝等藥物外,有人主張使用抗血小板藥唑嘧胺5mg/kg體重,口服,對本病治療有一定作用。
預防
本病以蚊子為中間宿主,防止和消滅蚤、蚊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可采用藥物預防,乙胺嗪(海群生)內服劑量 6.6毫克/千克體重,在蚊、蠅活動季節應連續用藥。另外有效的預防辦法是殺滅侵入犬體而尚未移行到心臟的第3期幼蟲。在蚊子繁殖的季節(5-10月份)使用伊維菌素0.1mg/kg體重,口服,每15日1次,自蚊子出現開始至蚊子消失后2個月為止。本品給藥前需做微絲蚴檢查,已感染犬慎用,蘇格蘭牧羊犬禁用。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