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確設定待配日糧的營養水平
2.根據動物采食量確定日糧營養水平
3、調動動物自身的采食量調節機制 配制低能量濃度日糧
4、充分利用非常規飼料原料配制日糧(調整日糧類型)
5、實行階段飼養方式
6、配制低蛋白日糧
7、精確確定日糧非植酸磷水平
8、根據原料的實驗室實測值及估測值精確配制日糧(降低飼料原料營養成分的保險系數)
9、科學利用非營養性飼料添加劑
10、采用恰當的飼料加工技術
飼料成本是一個永恒的論題,“動物營養-飼料科學研究工作“的終極目標就是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提供優質畜禽產品;降低飼料成本,增加企業利潤。最低成本日糧不是低檔料的術語,應理解為:使用這種飼料,動物有可能達到一定的生產性能,并滿足一定的營養需要,且飼料配方的原料成本價是最低的。不論飼料企業,還是養殖場,抑或“飼料-養殖”一體化企業對最低成本日糧的要求是一致的。所異:飼料企業,提供的產品是大路貨,品種有限,僅可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普遍要求。 養殖企業,通常是中小型企業,它們對飼料的要求是使用方便,價格便宜。 飼料-養殖聯合企業,追求高生產性能,不特別強調日糧的低成本,但要求產品的最佳效益,就飼料品種而言,它可以做到精確飼養。
在豬雞生產中,飼料占其總成本的85%以上,飼料對豬雞的生產性能、健康狀況、環境保護等起著重要的作用。降低成本的途徑如下:
1.精確設定待配日糧的營養水平
設計最低成本日糧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待配日糧的營養水平,其基本依據是飼養標準(中國)或營養需要(NRC)或當時、當地典型日糧的營養水平當量值。精確設定待配日糧的營養水平,使之盡量貼切動物的營養需求,把保險系數降低到臨界點,這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有一本中文版的小冊子(依阿華,Holden,1996)《豬生命周期的營養》,僅就生長肥育豬,從斷奶到上市提出了38個飼養標準,給定16個條件。營養需要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進行配方設計時,都要加以考慮,尤其是品種類型、生產性能、飼料原料供應和飼養管理條件等。
飼料配方設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營養需要的“理解和經驗”,它不是簡單的計算機運作。這種“理解和經驗”有時是很難準確量化的。比如,產蛋前期蛋重太小,后期蛋重太大、肉仔雞的營養代謝病、生產條件下早期斷奶仔豬的非病原性腹瀉等,很難100%的通過飼料手段加以控制。實踐中,應特別注意觀測“動物對營養濃度變化的量化反應”,不斷積累這方面的資料。當然,除了要考慮上述內容以外,還要充分的了解可供選擇飼料原料的種類及其相應的常規營養指標、生物學指標、價格等,以及市場對畜禽產品的一般或特殊性需求。
2.根據動物采食量確定日糧營養水平
a. AME,2.7Mcal/kg,玉米-豆粕型日糧、海蘭褐
b. 低磷日糧(165mg/只、日,NRC的60%),產蛋率(%),產蛋量(g/只,日),采食量(g/只,日),破軟蛋率(%),明顯較低;
c. 高磷日糧(440mg/只、日,NRC的160%),影響蛋殼質量,其影響程度小于低磷日糧;
d. 日糧NPP (mg/只、日)水平低于NRC,15%,高于NRC,35%不影響產蛋性能。
NRC的豬和產蛋雞列有營養物質絕對需要量,十分有用。
3、調動動物自身的采食量調節機制配制低能量濃度日糧
動物自身內環境的穩恒性與其對外環境的適應性乃生物界在系統發育或個體發育中發生、發展和衰亡的奧秘。采食飼料是營養的穩恒調節機制之一,是動物應答外環境與內環境差別的一種本能,動物為能而食,為蛋白質—氨基酸而食,即是這一機制的典型反映,元素的回收利用,礦物質、脂肪的貯存和動用,酶和激素對物質和能量代謝的調節作用,都是動物為生存、生長而保證其內環境相對穩定性的需要。然而,這一調節作用是有限量的,當外環境超越了動物自身的適應能力時,動物會減緩生長以保護自我,進而導致代謝紊亂。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