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見一個飼料公司打廣告說他們的肉豬飼料料肉比可以做到2:0。沒有親見,沒有用過,自然沒有話語權。
要降低料肉比,至少與養殖環境、營養、育種有著莫大的關聯。
在中國,時下養殖場的養殖環境是何等的水平,大家肯定印象深刻。流行性疫病、交叉感染、防疫措施等等都與料肉比有關。
營養水平。很多理論文獻說在制作配方的時候,要考慮動物的品種、生產目的和生產階段、季節變化、性別等,原料方面要考慮原料養值、原料體積和適口性、以及原料搭配等。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卻缺乏這方面的數據。比如說原料體積,我們基本沒有各個生理階段動物消化道有效容納飼糧的體積和飼糧適宜容重(密度)的數據以及原料容重的數據,通常的配方軟件也沒有將容重納入計算,最多只是憑配方師的經驗罷了;全面的營養標準方面,一,18種氨基酸的需要數據也只常用到賴、蛋、蘇、色等氨基酸,其他氨基酸需要的確定和應用尚需時日;二,微量元素也常考慮銅鐵鋅錳硒碘鉻等,而對釩、鍺等需要確定和應用缺乏參考數據;性別要求的營養差異目前也沒有較為系統數據,至多可能只有企業數據;第四,目前我國的配方師,多數是玉米-豆粕型的思路,很少看到其他類型的配方,也不一定玉米豆粕型配方最優,它只是根據現有原料的一個較好配方結構而已了。本應該本著百家爭鳴的氣氛討論最優的配方結構,以最終降低料肉比;對于不常使用的飼料原料我們還稱為非常規原料,而對于這些所謂的非常規原料的營養價值,還未有系統的實測數據。另外,新型的飼料添加劑,本來應該在重新排版時候納入一本法定的原料大典中去,這樣方便參考。還有,飼料加工工藝也應參考的準則。總之,營養需要標準應以全面系統的數據完善。
育種方面,受經濟發展的沖擊和我們自己的無知等因素的影響,國家地方品種優良基因的流失,這些優良基因包括與生長繁殖相關的基因。
值得注意的是,養殖環境、營養、育種三者中一個、二個或全部因素變化了,另外的其他因素理論上可能發生變化。作這種動態調整,以達到三者的統一,需要付出努力和漫長的時間。這三個大因素做好了,動物料肉比肯定會有降低的空間。
貽笑大方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