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豬掉價的主要因素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屠宰企業庫存和進口),生豬收購不能竭盡所能;次要因素:生豬出欄雖有增加,但是談不上多。一方面:8-9月的疫情刺激了部分地區的生豬出欄;另一方面,7月之后,南方的出欄體重明顯下降。以下就國慶之后,春節之前的市場分析簡要概述一下:
有利因素:
一、 自從8月之后,日常消費開始呈現增加趨勢;那么日常消費的增加和節日消費的來臨將有利于庫存的消化。部分信息點反映,節日期間的消費量一般較日常消費量增加30%左右。根據對部分屠宰企業的了解,節日期間的清倉量應該在50%左右。部分屠宰企業的清倉量可能高于這個數據。
二、 國慶之后,進入日常消費期,宏觀調控的作用有所縮減。日常消費期間,進口肉漸少;日常消費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小車收購,仍將維持相對強勢。受股票市場低迷的影響,大車收購雖有所增加,估計相應的消費要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三、 11-12月有可能逐漸進入備貨期,生豬收購力度逐漸加大;對豬價有一定的支撐和拉動作用。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來看,生豬出欄雖有增加,但是和往年比較起來,仍不能以多字來概括。這一現象持續的時間大概在8月至春節;因此在生豬供應不能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備貨期可能拉長。
不利因素:
一、 后期出欄難遇去年豬荒;但是供應仍低于正常年份。根據部分信息點春節前后能繁母豬調查的數據顯示,年前生豬出欄難有大幅增加;另外,根據部分地區夏季仔豬存欄來看,大概較春節存欄增加30%;而春節仔豬存欄處于歷史低位;因此秋冬交接時機的生豬出欄仍難有根本性改觀。
二、 日常消費難追去年同期水平;受股票市場疲軟、肉價難以持續走低的影響;日常消費仍維持相對的低迷狀態;特別是大車收購仍有低迷的表現;消費預期降低,將不利于商家充分提高屠宰和收購的激情。
三、 春節前后,將進入宏觀調控期。春節期間,肉價將有所保證。考慮到,市區消費能力下降的因素,再次投放廉價肉的可能性仍有。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