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及部分專家再度質疑該疫苗的效果及風險 南方農村報記者林禮廣`鐘怡群報道,5月19日,廣州市白云區江髙鎮的西歐、雄豐徑口豬場90頭正常的母豬接種了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幾天后,有的母豬開始發燒,不吃東西,,再過幾天,陸續有母豬出現死亡`流產或死胎。劉永錦抽樣送檢,結果為高致病性藍耳病抗體陰性,說明疫苗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截至6月23日,豬場共死亡10頭母豬,流產17頭,死胎9頭。 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在去年5月推出后,廣東茂名地區去年6月份發生了接種該疫苗出現豬群發病,死豬現象。難道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再度惹禍? 養殖戶:疫苗謹慎試用。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自農業部推出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后就受到諸多爭議。“當時疫苗推出之前的實驗結果保護率只有8成,而到田間保護率到底有多少呢,沒有人知道。” 該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疫苗的保護率不可能100%,但是在接種這個疫苗毫無效果的情況下,還要承擔風險,試問這個疫苗還有必要存在嗎? 記者通過多方調查了解到,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列入國家強制免疫名單中,疫苗免費,各地到獸醫站都能拿到,但是有為數不少的養殖戶要么不要,要不礙于領導的檢查會領回去,不過也只是做個樣子,沒有接種。 對于劉勇錦豬場的損失,該業內人士表示遺憾“接種疫苗前也不先了解一下,就算自己真想做,那也不能大部分母豬都做啊,只能說他無知了。” 農業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共生產9億余毫升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并調撥至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全年共使用了82616萬毫升,秋防期間,各地共使用疫苗76502萬毫升,免疫豬33862萬頭,免疫密度達80.98%。2008年以來,全國共生產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6.2億毫升。 專家:正視現實,從群體免疫角度審視疫苗 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測試驗中心(廣州)實驗室主任樊福好表示,其實,從這個疫苗一上市,業內人士就表示高度的懷疑,但有關管理部門沒有人去理會這件事。他告訴記者,他告訴記者,當時寫了一篇《警惕豬的疫苗性疾病》,目前就是想提醒廣大行業內的人士關注這件事。“時間過去一年多了,關于這個疫苗的效果,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我不理解為什么有關部門為何不正視事實,還在頑固的推薦這個疫苗。”樊福好說。 樊福好認為,根據現行的研究結論,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的滅活疫苗有好的保護效果。“我個人希望從事疫苗研究的科學家要深入了解疫苗的保護機理。不要從表面上簡單地·暫時性地對一個疫苗做出判斷,我也希望獸醫科學家多從行業的整體利益出發,從群體免疫的角度去研究·試驗·推廣一個新的疫苗。”他說。 關于當前豬的高熱問題,樊福好表示,引起豬高熱的原因很多,很復雜,不僅僅是一個“藍耳病”能夠解釋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必須深入探討行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從疫苗·藥物·添加劑和飼養模式等多角度來研究當前豬疾病高發生率的原因,并從中找到對策。 有位不方便透漏姓名的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的推出本是權宜之計,豬病鬧了一年多,沒有個結果,沒個交代是不行的。 劉永錦幾次欲言又止,“國家推薦的疫苗怎么會出事,要出事的疫苗怎么還會生產?”。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