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年對水產行業來說是個多事之年.年初受五十年不遇的寒潮影響,水產養殖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羅非魚產業損失最為慘重。 災后重建,養殖戶忙于清理魚塘、籌集資金,準備下一輪的生產。剛從痛苦中爬起來的養殖戶卻遇到買不到羅非魚苗種的困難。許多養殖戶急于放苗,在購買苗種時"饑不擇食",購買的苗種質量無法保證。況且,今年天氣多異常,北風天、雨天多,氣溫反復無常,引起了養殖水體的極不穩定,從而誘發了隱藏的病害、病毒的發作。加之原料大漲,飼料隨之一漲再漲。而后市魚價相對穩定,養殖戶的投入與往年相比更大了,利潤并沒有明顯的上升。
山雨欲來風滿樓,凍災的重挫,苗種良莠不齊,天氣反復無常、洪災不斷、隨之而來的是疫病暴發。國家緊縮銀根,在飼料廠和經銷商資金緊張,不能給予更多支持的時候,飼料上漲,養殖戶何去何從?
增產措施千萬條,全靠管理一根針,三分養七分管。加強管理,壓縮養殖成本,挖掘利潤潛力空間,才是應對之道。
1、苗種:苗種是基礎。先天不良,期待后天有較好的生產性能是不可能的。苗種在養殖成本中占的比例相對較小,只要保證質量價格稍高也可以接受。所以,最好選擇大公司、信譽好的公司的苗種。苗種的營養需求較高,盡可能選擇質量穩定、相對高檔的飼料投喂,為后期快速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有過苗種養殖經驗的人,選擇小規格的魚種有利于成本的下降,但一般人不要嘗試用水花,水花要求的技術較高。用六七朝的魚就很不錯了。在魚價行情較好的今年,放大規格的苗種,爭取上市時間無疑是好決策。
2、合理的養殖密度:一般人是魚價越好,密度越想放高。其實,魚的生長速度在一定條件下是與密度成反比的。在今年前期魚價市場牛叉的時候,選擇低密度,縮短生產周期,提前上市,可以獲得較好的效益。有條件的可以繼續安排第二兆生產,這樣,密度降低,一年兩兆,養殖的總量并沒有減少,但養殖的資金壓力減少了,賺的錢也多了。
3、調節良好的水質:養魚先養水。培育有益的藻類種群,增加水體溶氧,為魚類健康生長體供良好的環境,可以增強魚體的抗病能力,減小餌料系數,提高養殖效益。措施包括7-10天用生石灰或氯制劑全池潑灑,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適當換水等。
4、選擇高效的飼料:很多養殖戶選擇飼料的時候主要看價格,誰價格低就用誰的料,中途往往換幾次料,結果稀里糊涂,年底自己都算不清楚。飼料成本占養殖成本的70%以上,不能不重視。建議選擇高檔飼料。下面舉一組2008年5月養殖寶典刊載的一篇文章,作者諸清華,《飼料價高,草魚養殖把握三大利潤點》的數據說明。“兩種飼料,(07年為例),A料3200元/噸,餌料系數1.6,單斤魚飼料成本就是3200/2000*1.6=2.56元;B料,2900元/噸,餌料系數1.8,單斤魚飼料成本就是2900/2000*1.8=2.61元。這兩種飼料相差300元/噸,你會選擇哪一種?使用高檔料,魚體對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高,水體中殘留的NO-2和NO-3較少,氨氮更低,水體溶氧更多,魚病更少。”
同時高檔料還可以縮短養殖周期。這點尤其是在今年前期魚價較高和進行多次養殖的養殖戶優勢明顯。魚每天的采食量是一定的,則1.8/1.6=1.125。可見,用A料比用B料快12.5%。如果養殖周期是六個月,用A料意味著180*12.5=22.5天上市。
可見,高檔料不僅可以節約成本,還可以節約養殖時間。
在飼料漲價的情況下,養殖戶如何選擇飼料,他也有例子,如下表:
漲價
餌料系數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500元/噸
| 0.3
| 0.35
| 0.4
| 0.45
| 0.5
| 0.6
| 0.7
|
800元/噸
| 0.48
| 0.56
| 0.64
| 0.72
| 0.8
| 0.96
| 1.12
| 1000元/噸
| 0.6
| 0.7
| 0.8
| 0.9
| 1.0
| 1.2
| 1.4
| 可以看出,同樣的漲幅下,選擇餌料系數低的高檔料,成本較低。在今年原料緊張的情況下,大廠家在采購原料、資金方面都有較大的優勢,盡量選擇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管理嚴格、信譽良好的廠家的料。如果你是在喂價格較低的第檔料,即使你沒有辦法使用市場上最有口碑的高檔料,也應該選擇正在使用品牌中檔次更高的產品。
5、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防治魚病方法:健康就是最好的促生長劑!做好清塘工作;嚴格執行四消:即苗種消毒、工具消毒、食場消毒和水體消毒;使用EM菌等調節底質水質;定期拌藥餌預防等。
發生病害,及時找專家治療,以減少損失。
總結全篇,在飼料價格高位運行的情況下,養殖戶只有“靠好料贏時間,靠時間贏市場,靠管理贏效益,靠效率贏發展。”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