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b][size=5]劉建平:通膨壓力下的飼料企業技術應對之策[/size][/b][/align] 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讓廣大中國民眾感受到畜牧飼料業對人民生活質量相關度的重要性。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飼料價格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我國基礎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的生活水平。2007年以來,飼料原材料價格,無論是小品種的維生素B2、A、E、蛋氨酸、磷酸氫鈣,還是大宗原料玉米、豆粕、棉菜粕等,增幅逐漸加大,讓微利的飼料加工企業陷入困境。飼料企業在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與下游農產品轉嫁成本能力受限的雙重夾擊下,面對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提價滯后。成本上漲的苦果完全由飼料企業買單了。目前,飼料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行業危機。如何從技術層面應對這種危機,在別人沒有意識到或者沒有考慮得更好時,謀求企業的生存之道是每個高級職業技術經理人的職責所在。
[b]1 重新認識與評價原料體系[/b]
[b]1.1 正確認識與評價飼料原材料[/b]
廣義上講,凡是能夠讓動物飼用,在一定范圍內使用而不至于給動物造成傷害的一切物質,都可以稱為飼料。飼用原材料價格的大幅變化給我們的一個警示就是要對原料(常規與非常規)做出一個科學與合理的價值評價。它包括營養價值評價、經濟價值評價、使用價值評價,為選擇和制定適合企業的營養與產品策略提供第一手資料。以營養價值評價為例,原料真正可利用的養分,如能量、蛋白質、氨基酸、鈣、磷是飼料價值的基礎。實際操作中,通常是以玉米作為能量飼料的基準,豆粕作為蛋白質飼料的基準來測算,按“某飼料合理價格=某飼料能量系數×玉米價格+ 某飼料蛋白質系數×豆粕價格+可利用賴氨酸差值×賴氨酸價格+可利用蛋氨酸差值×蛋氨酸價格+有效磷差值(磷酸氫鈣當量)×磷酸氫鈣價格”公式來確定原料的價值,指導原料的采購作業。如果我們提供的飼料可提供養分的含量越準確、全面,評估的價格就越精確。那么很顯然,在豆粕每噸近5千元時,在飼料中使用每噸近8千的魚粉對品質改善和單位飼料的經濟效益的提升是有意義的,這就是所說的反替代。
[b]1.2 廣辟飼料資源,合理科學地使用非常規原料[/b]
非常規飼料原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區域或特定配方中較少使用,或者對營養特性和飼用價值了解較少的那些原料。非常規飼料原料一般具有以下特性:營養價值較低、營養成分不平衡、大多數含有抗營養因子或毒物,不經過處理不能直接使用或必須限制用量、適口性差、有些容量小、體積大,營養濃度低、成分變異也很大,質量不穩定。這些受產地來源、加工處理以及貯存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在配方設計時,因營養價值評定不太準確,沒有較可靠的飼料數據庫,增加了日糧配方設計的難度。另外,在不規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有些非常規飼料原料摻雜、摻假情況嚴重,部分加工副產品變質問題突出。
環保與節約社會要求我們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結合動物的生理以及營養特點,并合理運用非常規原料,能生產出無毒、無害、安全的畜禽產品,使資源效率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在中國,NRC是否真是我們的最佳選擇?玉米-豆粕型日糧是否真是黃金搭檔?我們應該結合中國國情,實際的養殖情況,環境、品種、各種資源的配置,充分利用好性價比高的非常規原料,有條件地擴大非常規原料或受限較嚴的原料的使用比例。例如:玉米酒精糟(DDGS)、玉米胚芽粕、玉米麩等玉米深加工副產物,木薯干、木薯渣、味精廠利用副產物生產的單細胞蛋白等等。要結合企業的實際,進行飼養試驗,開展廣泛經驗交流,拓展配方中原料應用范圍。今年山東小麥替換玉米的盛行,就是由于酶制劑價低,小麥的價值評定較玉米高而具有相對的價格優勢結果。
[b]1.3 應用非常規原料時應該把握好的幾個原則[/b]
1.3.1 要提高其在配方中的使用比例,對某些非常規原料,特別是含有抗營養因子或毒物的飼料原料,可通過使用某些添加劑或加工處理,使抗營養因子鈍化或脫毒,改善其適口性和消化率。
1.3.2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需要對非常規飼料原料的成分和能量價值進行分析或評定,特別是可利用養分含量與有害成分含量的測定。
1.3.3 配方設計時要根據營養濃度、營養特性,體積、對特定動物的適口性、有害成分含量等確定在日糧中的最大用量,同時考慮加工特性、外觀,平衡重要的限制性氨基酸,并結合實際調整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用量,補充非常規原料的改良性添加劑。
[b]2 飼料企業配方的商業化[/b]
[b]2.1 商業配方師的產品設計思路以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為導向[/b]
商業性配方是飼料企業持久贏利的保證。企業實際生產不需要為試驗結果或生長性能而使用研究性配方,不要為表面營養指標、最低配方成本而設計所謂的最優化配方,更不要為價格低下而使用違禁原料,不顧良心,為滿足客戶不正確的選料思維而設計價格戰配方。動物不是機械,它的營養物質代謝的奇特性決定了各種營養物質的量與質之間關系的復雜性,是不可以用簡單的數字公式來描述的。我們既要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重視養殖戶的實際經驗,并結合我們的營養理論知識,在不斷地探索、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全面權衡營養、原料、市場、工藝、養殖習慣等多方面的需求關系,用配方價值觀念代替配方價格觀念,通過系統思維的方法來確立企業產品定位,為企業和養殖戶設計出有最佳經濟效益、真正市場化、商業化的配方。
[b]2.2 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b]
一要考慮合理的日糧營養濃度,特別是注重采食量、飼料原料水分對飼料組成的影響。二要注重營養素的平衡與比例關系,如蛋能比、氨基酸比,決不生搬硬套飼養標準,整理適合企業的經驗數據。在當前蛋白原料價格高漲的情況下,低于飼養標準2到3個蛋白的高氨基酸平衡飼料,經過多年的應用實踐證明是可行的。乳仔豬飼料和產蛋雞飼料實質意義上的推廣與取得的良好效果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相信不久,會有更多的飼料工作者與養殖戶達成共識,擴大并推廣低蛋白日糧的應用領域。三是要用特殊飼料添加劑(如調味劑或色素等)來改善因使用非常規飼料原料帶來的適口性和表觀商品價值問題,要發揮飼料酶制劑、微生態制劑對含有非常規飼料原料的整體營養價值(特別是提高可利用能量和氨基酸)的改善作用。四是要拋棄一些為滿足的所謂特定,不正確思維觀念下的多種抗生素的組合應用,在目前抗生素過高價格的前提下,使用它是否能創造出更多的效益,值得我們深思。80年代產蛋雞中普遍使用抗生素到現在幾乎不使用抗生素會不會給我們某種啟示?
[b]3 加工設備與工藝質量不可小視[/b]
加工工藝質量指標與飼料營養價值及飼養效果有很好的相關性,應該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飼料粉碎粒度、混合時間、機械殘留,投料順序,制粒的溫度、濕度、壓縮比等這些加工工藝參數對飼料在動物上的表現有直接的影響。例如,某些原料需要高熱加工處理,有的需要稍微加熱,有的不能加熱。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所有原料混在一起制粒加工。其對產品營養價值影響度有多大需要我們探討和研究,實現飼料加工技術與配方技術同樣的精細化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同樣的乳豬料與特種水產料配方,在原料品控一樣的情況下,在不同的飼料廠生產出來有明顯不同的市場表現就是個很好的例證,從一個側面揭開了乳豬料神秘的面紗。為降低能耗、保證品質、提高飼料利用效率的二次粉碎、后噴涂工藝、膨化技術、特殊原料的預處理技術,實時配方系統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推廣。
另外,我們要加強飼料企業間的戰略聯盟。一是要加強原料采購的聯盟,這樣大家都可拿到質量有保障,價格相對低廉的飼料原料;二是要多開展企業間的技術創新交流與成果共享,保護好共同的市場,這也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