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斷奶技術介紹
早期斷奶的概念: 相對于傳統28或35天斷奶而言,指18-21天進行斷奶的叫早期斷奶。 早期斷奶的好處:
1.隔絕或降低母豬垂直傳染疾病給乳豬:如21天斷奶能阻斷母豬傳染藍耳病、傳染性胃腸炎、支原體性肺炎、胸膜肺炎、胸膜肺炎等疾病給乳豬,有效降低乳豬感染這些疾病的風險。
2.最大限度發揮豬種的生長潛能:使乳豬早日適應飼料,提前進入旺食期,提高日增重,縮短出欄時間。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2000年)試驗,12天乳豬斷奶試驗:出生到100公斤體重的時間,長白:122天,大白:126天。能有效降低飼養成本。
3.增加分娩舍的投資回報:35天斷奶,產房可利用8次/年,21天斷奶,產房可利用13次,增加設備利用率。
4.增加母豬產仔數:35天斷奶,平均一年能產2.2窩豬;21天斷奶,平均一年能產2.5窩豬;按一窩10頭小豬算,一年一頭母豬可多產3頭小豬。
5.節省哺乳母豬料35公斤:提前10-15天斷奶,母豬每天可少采食3公斤飼料,即可節約30-45公斤飼料。而且21天斷奶能降低母豬膘情的損失,縮短母豬斷奶發情時間,提前準備好受胎妊娠,早一個發情期配上,就能節約40多公斤飼料(2.0公斤×21天),而且能夠延長母豬的使用年限。
早期斷奶的問題:
1.感情應激,難以克服,盡量使用適口性好的飼料,可以緩解仔豬不采食的癥狀。
2.環境應激,從產房進入保育舍,環境改變,新環境使仔豬不適應。應盡量保證保育舍溫度在28度左右,能減少環境的不利影響。
3.營養應激,從以母乳為主的液體飼料,變成全部固體飼料,仔豬也不適應,所以要在10-14天進行教槽,讓仔豬早日適應固體飼料,可減少斷奶應激。還有 要使用符合仔豬消化生理特點的飼料,減少飼料引起的腸道免疫應激,如使用適量的乳制品、血漿蛋白粉、進口魚粉等優質動物蛋白。
以上的這些應激因素,可控制的主要有環境應激、營養應激,而實際中最大的問題是營養方面的問題。
早期斷奶的仔豬生理特點(35日齡以前):
1.消化道發育不完全,表現在消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低,對玉米豆粕等植物性淀粉和蛋白質不能消化,所以此期的對普通的玉米豆粕飼料不易消化,造成仔豬因不消化拉稀,建議使用膨化基礎日糧(膨化玉米、膨化大豆),可以減少拉稀發生。 在該階段,仔豬的脂肪酶和乳糖酶活性高,所以在飼料中應使用含有大量乳糖的乳制品,如乳清粉、脫脂奶粉、高級脂肪等,以及易消化吸收的動物蛋白,如乳蛋白、進口魚粉、小肽,補充能量與蛋白需要。
2.抵抗力底下,由于吃完初乳后到21天左右,從乳中獲得的血清抗體含量開始下降,而此時仔豬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未發育完全,不能產生足量的血清抗體保護自己。因此要在飼料中補充足量的血清抗體(免疫球蛋白),保證仔豬的腸道健康。血漿蛋白粉中含有大量的血清抗體(免疫球蛋白),能在腸道中與細菌和病毒結合,有效保護仔豬。另外使用免疫促進劑----免疫多糖,促進免疫系統的發育,盡快產生充足的血清抗體保護自己,而且能夠吸附飼料中霉菌毒素和有害細菌,減少避免毒素與病原菌對乳豬腸道的侵襲。
3.體溫調節功能弱,乳豬皮薄,對低溫抵抗力差,加上自身體內脂肪少,故要保證保育舍的溫度,而且要在飼料中使用乳豬易利用的油脂,為乳豬提供充足的能量來源。******就使用了大量的進口的高級脂肪,來保證能量供應。
早期斷奶成功的必需因素: 環境,包括溫度、消毒、全進全出
營養,易消化、易吸收、保健功能強的飼料
體重,5.5-6.0公斤/頭
綜上所述,要成功的做到早期斷奶,除環境因素外,營養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要生產符合仔豬生理特點的優質飼料,才能保證順利斷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