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腸道健康,是肉仔雞達到良好生產性能的關鍵因素。 通過檢查糞便和墊料,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評估腸道的功能和健康狀況。正常雞只從消化道中排出的糞便,在泄殖腔中與尿酸相混合;一堆糞便呈圓形、棕色,上部帶有典型的尿酸的“白色小帽”,正常雞只每天排便12-16次。盲腸內容物則不同,是不連續的深棕色、糊狀物,通常每天排泄1-2次。根據雞只飲水量,糞便的含水量可能不一樣,因此如果飲水量過大,其結果就是墊料變得潮濕不堪。 每天測量并記錄飲水總量,是早期發現雞只腸道問題的最實用有效的方法,因為腸道問題通常導致雞只飲水量增加。 |
如果墊料的含水量太高,或者墊料表面板結,雞只將長期暴露在濕滑和粘稠的墊料上。
為了防止潮濕墊料變得更糟,必須經常翻動或更換這類地方的墊料。必須經常監控雞舍的溫度、濕度和通風,確保對墊料濕度的控制,確保墊料保持易散狀態。在雞舍內,必須保持足夠的最小通風量。這種最小通風量應能有效防止舍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氨氣濃度超過有害水平。 如果想避免潮濕墊料和疾病問題,那么舍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0%以下。 |
在英國,有人對潮濕墊料及其危害做了一項流行病學的研究。研究人員給850位肉雞場長發了問卷,其中75%的人說,在2001年至少發生過一次潮濕墊料的問題。他們反映: l 60%的案例是由疾病引起的,另外40%的案例則由非疾病因素引起的。 l 疾病因素歸結于這幾種疾病:非特異腸炎,球蟲病,病毒感染,或菌群失調癥。 l 在非疾病因素的案例中,主要與通風、飲水器漏水、不利天氣或房頂滲漏有關。 l 高標準的早期育雛工作――飲水、飼料和正確的環境條件。 l 高標準的飲水管理――每天記錄飲水量,檢查和調整水壓,防止乳頭飲水器漏水。 一個正常的、功能健全的消化道能有效抵御疾病的挑戰,因此雛雞實現良好和均勻的早期生長是至關重要的。
圖1
揀出后4小時內就飼喂的雛雞,48小時的刷狀緣小絨毛的電鏡圖。分布均勻、良好的絨毛,好像一塊高質量的地毯。這是一個功能齊全的、具有吸收作用的表面,將能抵御腸道疾病的挑戰。
圖2
揀出后4小時內未飼喂的雛雞,48小時的刷狀緣小絨毛的電鏡圖。絨毛短小、不完整。這是一個吸收功能不佳的表面,似乎導致疾病易感和早期生長不良。
如何改善雛雞的早期腸道健康?
1. 確保良好的種雞營養。這將有助于提高雛雞的初生重,有助于把更多的母源抗體和必要的營養素貯存到卵黃中。 2. 應提高出雛整齊度。我們的目標是將出雛過程縮短至30小時以內。此外過高的雛雞體溫(40℃)可造成腸道的異常發育。 3. 育雛條件和高質量的育雛料,對雛雞早期至關重要。盡快地喂料、給水,將幫助消化道的發育,將促進卵黃囊的抗體和營養素轉移給雛雞。 4. 應激。一日齡雛雞對寒冷尤為敏感。應密切檢查雛雞貯存條件和運輸條件;噴霧免疫容易使雛雞受涼,因此應注意免疫方法和霧滴大小。 5. 飼料配方、營養規格和飼料形態應遵循手冊的建議。雛雞幼小時,應避免使用低劣的油脂和高纖維植物蛋白原料。 6. 早期脫水,將妨礙發育,將大大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必須保證雛雞方便地獲得飲水。 檢查小雛雞的素囊充滿度,是評估早期育雛管理的最好指針。入舍后24小時,至少95%的雛雞擁有大約10毫米大小的稀軟的素囊。如果素囊是空的、只有水或者只有飼料,那么說明早期育雛管理存在嚴重問題。 |
當疾病被看作是導致腸道不健康的一個可能原因時,應邀請獸醫作仔細解剖。 腳墊是由差墊料引起的一種疾病。從2002年開始,丹麥一直對所有的肉雞群做腳墊評分工作。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們看到丹麥肉雞的腳墊評分一直在穩定提高、以及38日齡出欄體重和飼料轉化率顯著改善(每年增加50克)。這一改善應歸因于對墊料質量的關注。 菌落失調癥,是一個描述“在禁用抗生素促生長劑后出現的腸道細菌異常平衡現象”的術語,90年代中期在一些北歐國家中開始使用。這一術語對病癥的定義不是十分準確,但是這一病癥與潮濕墊料或變質墊料和20-30日齡期間的帶有未消化飼料的蒼白糞便有關,通常還能見到泡沫盲腸糞便、橙色糞便和大灘盲腸糞便;墊料表面光滑;雞只可能存在“甩料現象”(將顆粒飼料甩出料盤),在糞便和腸道中可見到未消化的飼料;飲水量發生波動,通常見到飲水量增加。糞便中水份增加可作為診斷依據;這種糞便容易擠出水,而正常的糞便可在手上滾動,并保持原樣。 發生菌落失調癥時,肉仔雞生產性能可能不受影響,也有可能使采食量減少,進而影響生長;腳病比較常見。在存在環境控制問題的雞場,易于發生菌落失調癥(比如飲水乳頭下方沒安裝水杯,麥草墊料,刨花少,或者不良通風)。該病癥與傳支和球蟲病不同,但法氏囊病可引起該病。
使用抗生素藥物后,如果稀糞便恢復正常,那么通常可以確診為菌落失調癥。雞只恢復后,在整個生長期仍然易感,不能形成免疫。如果病因不除,仍會復發。糞便收集盒是一個評估菌落失調癥的好方法。 糞便收集盒――糞便落到紙上,測量糞便周圍水印圈的大小。另外,還可直接測量糞便的含水量。
2003年以來一直有報道說,在英國、歐洲和美國的肉雞群發生與吸收不良有關的矮小綜合癥。這些肉仔雞表現出相當典型的臨床癥狀――一定比例的雞只不能正常生長,有腸炎癥狀。 圖5
圖5、小腸,濾過性病毒腸炎。A為正常,B和C顯示帶有水樣內容物和薄腸管的濾過性病毒腸炎。
圖6、盲腸,濾過性病毒腸炎。A為正常,B和C顯示帶有脹氣和水樣內容物的濾過性病毒腸炎 現已調查的一些病例,發現與輪狀病毒-D(Rota-D)和腸病毒樣病毒(ELVs)有關。其他病毒,比如呼腸孤病毒(Reo)、星狀病毒、小圓病毒和圓形病毒,也與濾過性病毒腸炎有關。 Rota-D病毒
該病毒目前不能培養,不像Rota-A易于培養和常常存在于健康肉雞群。在最近3 年里,在歐洲不同地區的發生濾過性病毒腸炎的肉雞群,同時也表現為Rota-D陽性,而同一地區的其他健康肉雞群為Rota-D陰性。Jena大學的一個研究項目將Rota-D病毒接種到健康的SPF肉仔雞,見到類似的臨床癥狀;將健康的7日齡雞只加到試驗組,它們也形成臨床癥狀,這表明雞只不只是在一日齡時才易感;所有感染的雞只都表現為Rota-D陽性。盡管這些研究暗示與Rota-D有某種聯系,但是仍需做進一步的研究,以確認這些先前的發現。 ELVs病毒
北愛爾蘭的研究人員已經從英國的生長不均勻和腸道不健康的肉雞的腸道內容物樣本中鑒定到該病毒。用病雞的腸道內容物,滴口接種1日齡的SPF小雞,結果2-3周齡時感染雞出現明顯的生長障礙和畸形羽毛。感染4、6、8、10和15天后,在電鏡下察看到ELVs病毒。 圖7、肉仔雞腸道內容物中的輪狀病毒(Rota)和腸病毒樣病毒(ELV)(B. Adair 教授等) 空舍期間應對雞舍及其周邊環境進行徹底清洗消毒,達到清除病毒的目的。大多數腸炎病毒生命力強,難以消滅。雞只排泄物存在時,病毒在環境中的穩定性和對消毒劑的抵抗力增強。輪狀病毒對許多消毒劑有抵抗力,包括季胺、洗必太(雙氯苯雙胍己烷)、葡糖酸鹽和碘制劑。可用的抗病毒消毒劑有:甲醛、過氧化氫、過氧乙酸和戊二醛。 l 清洗劑和消毒劑的使用必須遵循標準操作規程,確保使用正確。 l 有效清洗后,必須使用一種抗病毒消毒劑進行消毒。 生物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可能攜帶病毒的人員、衣服或設備不能接觸雞只。仔細評估每個進場的人員,不愧為明智之舉。這些人包括:運雛人員,來場檢查、免疫和稱重的服務人員和生產經理。準備接觸雞只的所有人員和來訪者必須進入雞場的更衣間,必須至少換掉所有衣服和鞋。運送飼料和其他物品的司機不可進入任何雞舍。每棟雞舍的入口處應放置用于消毒鞋的消毒盆,消毒藥應經常更換,每個進入雞舍的人員應正確使用消毒盆。否則,應設立一個有效的屏障,供人進舍前更換鞋子。 當存在禽流感風險、希望控制彎曲桿菌和沙門氏菌的情況下,這些生物安全措施顯得也很必要。 |
球蟲感染,仍然是墊料潮濕和生產性能低下的常見原因。雞群出現臨床球蟲病時,可能有血便,不像其他一些腸道問題,雞只反映遲鈍或表現病態,勉強采食和運動。而亞臨床球蟲病對雞群的影響往往被低估了。球蟲病的癥狀,實際上是球蟲在增殖期間對腸道壁的損傷。在肉雞,球蟲感染通常發生在3周齡之后。球蟲卵的增殖速度非常快,但在5-7天后真正能形成巨大危害的卵囊并不多。每個雞只形成免疫所需時間差不多,但是整個雞群形成免疫則需要2-3周時間。感染期的卵囊難以殺滅,因此,清洗、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并不能有效預防球蟲病,但在減輕球蟲早期感染方面是重要的。 圖8、肉嫩艾美耳球蟲感染(左圖)和堆形艾美耳球蟲感染(右圖)
在肉雞,主要球蟲種類有:堆形艾美耳球蟲、巨型艾美耳球蟲、和緩艾美耳球蟲和柔嫩艾美耳球蟲,它們各自具有特異的免疫原性。因此,疫苗應包含所有種類的球蟲,這樣效果才會好。免疫可通過飲水、噴料或在孵化廳直接對小雞進行噴霧。最為重要的是,應確保所有小雞獲得小劑量的所有球蟲種類的接種。全群免疫大約需要2-3個卵囊周期,因此到3周齡時雞群應建立起對球蟲的免疫力。 藥物對所有種類的球蟲都有效,但存在抗藥性的問題。藥物分成兩類:離子載體類(比如甲基鹽霉素)和合成化藥類(比如尼卡巴嗪在許多國家被禁用)。最近幾年,由于球蟲對一些藥物已存在抗藥性,球蟲藥的聯合使用正變得越來越普遍(比如甲基鹽霉素和尼卡巴嗪的聯合使用)。 在對大多數藥物已產生抗藥性的雞場,使用疫苗具有戰略意義。 目前,有兩個監測球蟲控制效果的方法:球蟲癥狀評分和糞便球蟲卵囊數監測。在制定球蟲控制程序時,定期進行球蟲藥敏試驗是有好處的。為了獲得更好的治療意見,建議邀請獸醫專家做解剖診斷。 可能由于攝入了較多的鉀離子、鈉離子、鎂離子、硫酸鹽、鹽酸鹽和一些霉菌毒素,導致飲水量增大,進而造成墊料潮濕。大豆產品含鉀量可能較高,餅干末的含鹽量可能較高、或者不穩定,魚粉的含鹽量、含鈉量或含鈣量可能較高。當懷疑是一種營養因素時,檢查飼料的鈉和氯含量是可行的。 根據水源情況,檢查水中的礦物質含量,尤其是硫酸鹽和錳這兩項。 其他一些研究表明:植酸酶的不當使用,可增加墊料潮濕的發生率和嚴重性。這可能由于植酸酶釋放其他礦物元素,導致飼料過腸時間縮短和飲水量增加。 一些報道說,甜菜堿有利于防止腸道應激,尤其是涉及到滲透問題時。對于表現輕微腹瀉的肉仔雞,甜菜堿可有助于減輕腹瀉。常用劑量為:2公斤甜菜堿/噸飼料。在表現有霉菌毒素的雞場,應建議使用預防霉菌毒素的添加劑(防霉劑和霉菌毒素吸附劑)。 l 評估通風系統、雞舍保溫,防止賊風。目標是:整個雞舍內環境條件均勻一致。 l 評估雛雞的開食狀況。目標是:開食24小時后,所有的雛雞具有良好的素囊充滿度。 l 評估生物安全措施:沖洗、消毒和有效的屏幛。任何物品必須經過適當地沖洗和消毒后方可進入雞場。 l 對所有的病例,用流行病學和獸醫學方法分析、確定營養、疾病和管理因素。 l 飼養人員每天評估雞群狀況,利用這些信息、確定是否出現腸炎臨床癥狀或潮濕墊料,并采取快速的預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