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427|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質量意識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9-2 16:0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質量意識概述

      質量意識是一個企業從領導決策層到每一個員工對質量和質量工作的認識和理解,這對質量行為起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質量意識體現在每一位員工的崗位工作中,也集中體現在企業最高決策層的崗位工作中,是一種自覺地去保證企業所生產的交付顧客需求的產品—硬件、軟件和流程性材料質量、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意志力。企業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質量意識則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思想基礎。質量意識是通過企業質量管理、質量教育和質量責任等來建立和施加影響的,并且通過質量激勵機制使之自我調節而一步步地、緩慢地形成起來的。  

      一個企業應該在全體職工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質量意識教育,并且利用企業各種媒體—報紙、廣告和有限電視等舉辦質量宣傳,包括質量跟蹤、各類專題,使質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 企業通過廣泛開展生動活潑的質量意識活動,才能加速企業轉變全體員工的陳舊質量觀念,增強職工的競爭意識和責任感,在企業職工中牢牢樹立愛崗敬業精神,追求顧客滿意度100%。 縱觀國內外成功企業的發展史:企業應在質量意識教育中,培植企業文化,增強職工的團隊精神,才能真正把全面質量管理落實到實處,充分體現質量意識的內涵和意義。  

    二、人本原理 
     
      質量管理,以人為本,只有不斷提高人的質量,才能不斷提高活動或過程質量、產品質量、組織質量、體系質量及其組合的實體質量。這就是人本原理。  

    1、人才是質量管理的第一要素  

      人才,是指那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專門知識、技能并以自己創造性的勞動對本職工作、對認識和改造世界、對人類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人。  

      俗話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質量人才,是指具有質量管理專門知識、技能并在質量工作實踐中,以自己在質量事業上的創造性勞動,對國家、行業、地區、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的振興和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在質量管理中,質量人才是第一要素,對質量管理的開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從國際近代質量管理發展史來看,日本的產品質量,從低劣的“東洋貨”到超過美歐的產品質量,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十分重視并造就了一支質量人才隊伍。

      眾所周知,現代質量管理的理論最早產生于經濟最發達的美國,由于美國人休哈特、費根堡姆等率先研究和采用統計質量控制和全面質量管理科學方法,使美國產品質量迅速提高和穩定,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發展。20世紀50年代,美國生產的汽車竟占領了國際汽車市場的80%。

      日本產品在40年代時質量低劣,當時的“東洋貨”被世人視為“低劣產品”的代稱,但50年代后,日本確立了質量興國和教育立國的戰略方針。先是從美國請來戴明博士等質量管理專家講學,向美國虛心學習統計質量控制理論和技術,并培養和造就了水野滋、田口玄一、石川馨等一批優秀的質量人才,又把質量培訓與教育貫穿于質量管理始終。到60年代,“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日本創造性地發展了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先后提出了“品質圈”、“TQC”、“CWQC”和“全社會質量管理”等新理論和新方法,還培養了一大批各種層次的質量人才。人的質量決定了產品質量也決定了國家的經濟。不到半個世紀,日本的汽車、鋼鐵、照相機等一大批產品質量超過美歐國家,位居世界前列。人口眾多,國土狹小并資源貧乏的日本國一躍而起,成為當今世界的經濟強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MP)在80年代末期就已超過美國。

      以色列是一個土地瘠薄、資源貧乏的小國,1948年5月建國,1993年人均國民收入卻已達1.27萬美元。其電子、儀表、航空等工業產品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成為發達國家軍事工業和許多大公司的長期用戶;農業人口雖僅占全國人口的5%,卻人均年產值42萬美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農產品不僅滿足本國需要,還大量出口歐美。其依賴的就是高質量的人才。目前,以色列每100O居民中有135名科學家和工程師,而美、日、德、英卻分別只有70、65、48和28人。這些科學家和工程師發表的論文在1987年時就是美國、英國、加拿大的2倍,日本的4倍。以色列工廠或農莊的勞動者都具有相當高中畢業的學歷,并經過職業培訓方可上崗。正是高質量的以色列人振興了以色列。

      從理論上分析,人也是質量管理要素中的第一要素。

      目前,人們對質量管理的要素有“三大要素”與“五大要素”之說。

      “三大要素論”是說質量管理的要素是人、技術和管理(見下圖)。但在這三大要素中,人是處于主宰地位的,就如騎自行車一樣。自行車的二個輪子是技術和管理要素,而騎車者這個“人”的要素在其中起主導作用。沒有人,這輛自行車只能如死物那樣,停放在原地,不能發揮任何作用。

       “五大要素論”是說質量管理由人、機器、材料、方法與環境構成,但在這五個要素中,人是處于中心位置和駕駛地位的。就象行駛的汽車一樣,汽車的四只輪子是“機”、“料”、“法”、“環”四個要素,駕駛員這個“人”的要素才是主要的,沒有駕駛員,這輛汽車也就只能原地不動,成為廢物了。

      俗話說:“謀事在人”、“事在人為”。謀質量這事也在人,要把質量這事做好更在于人。就企業質量管理而言,更是以人為本。首先是企業最高管理者的質量素質;其次是各級管理人員,尤其是質量管理人員的質量;第三是企業全體員工的質量(技能)。他們的質量決定了企業的質量,也決定了其產品質量,若以函數關系式來表示,可以寫成

       Q=fTM
      式中:Q—一企業的質量或企業職工的工作質量;
         f——系數;
         T——企業技術水平或企業職工技能水平;
         M——企業管理水平或企業職工的管理能力和認真負責工作態度。 

      一般來說,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高,該企業質量就好,就能走上興旺發達之路,成為國內外市場上的佼佼者;企業管理人員管理水平高,工人技能好,職工質量意識強、工作負責,則工作質量也高,產品質量也好。國內外無數企業的實踐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2、確定人的質量標準是現代質量管理的基本出發點

      要提高人的質量,首先就應弄清什么是人的質量標準,從哪些方面來衡量人的質量,這是現代質量管理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世界各國、各行業都有各種各樣的“執照”與“證書”。如汽車駕駛員要有執照,電焊工要有“上崗證書”,工程師要有技術職務資格證書,僅我國目前就已有109種“執照”與“證書”。這些“執照”和“證書”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有關人員的質量標準。這說明,人的質量標準已進入一個科學化、定量化和規范化階段。

      近幾年來,我國各地各部門先后開發“人才工程”,寶鋼、新華制藥廠等不少企業也嚴格實行了崗位資格證書。那么,質量管理人員自身的質量標準是什么呢?我國人事與技術監警部門在1994年發布了《質量專業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這就是我國高、中級質量管理人員的質量標準。

    3、質量人才的培訓與教育是貫穿質量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

      質量人才的形成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靠堅持不懈的質量培訓與教育。

      美國質量管理協會設有一個專門從事質量教育培訓的機構——教育培訓學院。這個教育培訓學院經常與各高等院校及高級中學合作,利用學校作基地,開展各類培訓班,從質量管理的基礎理論到提高質量技巧的培養以及可靠性理論等,廣泛開展質量教育。其所設置的課程有:質量管理與利潤、質量成本、質量管理基本原理、領導層的質量管理、統計工序質量控制、質量審核、設計質量工程、可靠性工程、軟件質量保證和質量工程等15門課程。此外,大工業公司都十分重視在職質量管理人才的培訓,做到有基地、有隊伍、有制度、有計劃、有教材,進行系統、全面的質量培訓教育。如IBM公司就在紐約開設了一個質量學院,每年培訓各級質量經理和質量管理工程師3000人次。美國的一些工科和管理工程大學中,也開設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課,社會上還有各種培訓與咨詢公司也開展質量管理培訓教育,從而組成一個縱橫交錯、多層次的質量教育網,為美國質量管理工作的廣泛深入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日本更是始終抓住質量教育不放。在日本企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時,首先是從對全體經營者及管理干部進行質量管理教育,接著就對現場職工進行質量教育。這種以質量管理教育為主的管理技術教育,是日本產品暢銷世界的重要原因。另外,日本規格協會每年舉辦的標準化培訓班,也同時講授了質量管理課程,使標準化教育與質量管理教育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質量培訓與教育工作包括三個層次與三個方面的內容:

      三個層次是高、中、低(即普及型)。三個方面是學歷教育、專題培訓和全民質量意識教育。一般來說,高、中級質量專業技術教育,質量博士、碩士、學士和大中專學歷教育應由高、中等院校承擔,專題培訓班和普及型質量技術教育可由行業、地區以及企業質量管理部門、協會培訓機構承擔;而全民質量意識教育則必須由各級政府支持和倡導,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廣播、電視、報刊、新聞媒介等來共同承擔。

      在企事業單位,也要認真做好三個方面的質量教育工作。首先,是“質量第一”的思想教育和質量法制教育;其次,是質量管理技術知識的普及宣傳和教育;第三,是崗位業務技能教育與培訓。三者都能有效地推行質量管理,是保證與提高產品質量所必不可少的基礎。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9-2 16:16:37 | 只看該作者
    會不會有一天衡量一個人時也會問“這個人質量如何?”,那就有意思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22:1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藏| 永春县| 乌鲁木齐市| 望奎县| 崇礼县| 赫章县| 阳城县| 叶城县| 屏东县| 华安县| 河津市| 金乡县| 高邑县| 吉木萨尔县| 文水县| 青铜峡市| 巴彦淖尔市| 通榆县| 岳阳市| 天峻县| 通河县| 福泉市| 五大连池市| 芦山县| 唐山市| 满洲里市| 房山区| 丁青县| 信阳市| 阿坝县| 泰宁县| 富蕴县| 嵊州市| 普兰县| 大同市| 徐汇区| 开封县| 资兴市| 金阳县| 商城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