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傷
1.病因 機體在鈍性外力直接作用下引起的非開放性損傷,如踢、棍棒打擊、車輛沖撞、跌倒等都易發生挫傷。皮下疏松結締組織、小血管和淋巴管對外力作用敏感,易被損傷。
2.癥狀及診斷 受傷后皮膚出現輕微的致傷痕跡,如被毛逆亂或脫落、擦傷,局部溢血、腫脹、疼痛和機能障礙。腫脹部增溫,呈堅實感,周圍常出現水腫,腫脹以挫傷的下部為明顯。若損傷發生于四肢,常出現跛行。
3.治療 治療的原則是制止溢血,鎮痛消炎,促進腫脹消退,防止感染和促進組織的修復。病初12h可用冷卻療法,即用10℃左右的冷水冷敷20~30min,每天3~4次。24h后改用溫熱療法,也可局部涂擦刺激性藥物,如10%樟腦酒精、2%碘酊等。
血腫
1.病因 血腫是由于種種外力作用,導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離周圍組織,形成充滿血液的腔洞。如擠壓、棒打、骨折、刺傷、火器創等情況下,易形成血腫
2.癥狀及診斷 血腫常發生于皮下、筋膜下、肌間、骨膜下等部位。受傷后迅速出現腫脹,腫脹呈明顯的波動感或飽滿有彈性。4~5天后腫脹周圍呈堅實感并有捻發音,中央有波動。穿刺時,可排出血液。
3.治療 治療的重點是制止溢出,防止感染和排除積血等方法?;疾客康怍?,裝壓迫繃帶。經4~5天后,可穿刺或切開血腫排除積血或血凝塊。若發現繼續出血,可行結扎止血,清理創腔后縫合創傷。
淋巴外滲
1.病因 淋巴外滲是在鈍性外力作用下,淋巴管斷裂,致淋巴液積聚于組織內的一種非開放性損傷,即鈍性外力在動物體上強烈滑擦,使皮膚或筋膜與其下部組織發生分離,淋巴管斷裂,淋巴液流入組織內。常見于皮下結締組織,如頸部、肩胛部、腹側壁、臂部膝前等部位。
2.癥狀及診斷 腫脹出現緩慢,一般于傷后3~4天出現腫脹,有明顯的界限和波動感,皮膚不緊張,炎癥反應輕微。穿刺放出橙黃色稍透明的液體,或其內混有少許血液。時間久了,析出纖維素塊,囊壁增厚。
3.治療 較小的淋巴外滲,波動明顯處用注射器抽出淋巴液,然后注入95%酒精或1%福爾馬林酒精溶液,停留片刻后再將其抽出,打壓迫繃帶。較大的淋巴外滲,可行切開,排出淋巴液及纖維素,將浸有上述藥液的紗布塊填塞于腔內停留12~24h,取出后創傷按第Ⅱ期愈合進行處理。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