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規模化養豬業中商品豬場多采用三元終端雜交,即杜×(長×大)和杜×(大×長),或者四元終端雜交,即(皮×杜)×(長×大)和(皮×杜)×(大×長)。其中三元終端雜交繁育模式是二十世紀80年代國內養豬業借鑒國外經驗及國內養豬試驗后大規模推廣而形成的經典模式,由于三元雜交豬飼養時間比較長,技術比較成熟,到目前為止還是以杜×(長×大)或杜×(大×長)三元雜交豬為主流,這也是目前全球雜交模式采用最多的的雜交組合。 四元終端雜交繁育模式是二十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皮特蘭豬在國內的推廣,商品豬場利用其高瘦肉率,采用皮杜公豬作為終端父本而逐漸推廣起來的。皮杜豬由皮特蘭公豬和臺系或美系杜洛克母豬雜交產生,克服了皮特蘭豬不抗應激的缺陷。具有適應性好、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體型優美等特點。是商品豬生產的優秀父本。該品種瘦肉率高于杜洛克公豬,又比皮特蘭公豬具有較強的抗應激能力。皮杜長大四元雜交豬作為新興的雜交模式越來越來為更多的規模化豬場所采用,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據試驗測算,四元豬比三元豬可提高瘦肉率1.5%以上,前軀與臀部肌肉更為豐滿,能提早出欄15-20天,從而增加經濟效益。皮杜長大四元雜交瘦肉型商品豬日增重:803.4g,料肉比:2.68:1,瘦肉型率:69.5%,抗逆性能較強,生產表現性能皆優于其它杜長大、長大等雜交組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