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豬本身就是主要的疾病傳播來源
許多微生物能在環境中長期存在,例如蛔蟲和球蟲在空閑的建筑中至少能存活5年。
有些疾病能通過氣霧傳播。潮濕、寒冷的氣候比干燥、炎熱的季節更適合疾病傳播。以下列出幾種病原,看看它們能傳播多遠:
9種口蹄疫病毒:25英里以上(美國目前沒發現口蹄疫)
傳染性地方性肺炎:可傳播到2英里。
傳染性胃腸炎(TGE),萎縮性鼻炎(AR)和胸膜肺炎能傳播0.5英里以上。
豬繁殖和呼吸綜合癥(PRRS)可能傳播2英里以上,不過該病不易在實驗室內傳播。
豬流感病毒(SIV)能傳播到4英里。
偽狂犬病病毒(PRV)至少能傳播25英里。
豬痢疾可能不是僅僅由空氣傳播的。其它機械性媒介例如蠅類、鼠類和人也能傳播。
二、豬的生物——安全計劃(Swine Bio-Security Program)的補充
全體雇員必須接受教育,充分執行生物——安全計劃的各項工作。生物——安全必須變成所有成員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行為準則的一個重要部分。生物——安全不是購買人生保險,人生保險買了以后可以束之高閣,忘于腦后。
將生物——安全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就可以防止我們的豬群發生破壞性的經濟疾病,可以為全體雇員提供適意的工作環境。
生物——安全包括各種實踐、原則和政策,我們都必須執行以保護豬群的生命和健康,而豬最終提供我們的生活所需。養豬的環境依其地理位置而異,因而生物——安全措施也因地而異。下述的建議作為指南,為適應各個豬場的需要,可以進行修改。
三、可以防止或消滅的豬病
虱子和螨蟲
豬痢疾
傳染性胃腸炎(TGE)
萎縮性鼻炎(AR)
外來病(Foreign Exotic Disease)
傳染性胸膜肺炎(APP)
偽狂犬病(PRV)
布氏桿菌病和結核病
支原體病(霉形體病)(Mycoplasmosis)
豬繁殖和呼吸綜合癥(PRRS)
下述疾病可以傳播,也可以是環境的部分
大腸桿菌病
輪狀病毒
內寄生蟲
回腸炎(Ileitis 〔ili’aitis〕)
螺旋體病
豬丹毒
球蟲病
四、環境和管理因素能使疾病復雜化
氨和其它氣體
惡劣天氣
塵埃和皮屑顆粒
媒介包括鼠類、蠅類、散放動物、野生動物、飼料、車輛、人類以及其它豬只。
五、優先考慮的方面
1、新的豬舍盡可能遠離其它豬舍。在有些集約化地區可能辦不到,應估價新的建筑需要或改建。
2、場所和設施實行全進/全出制是理想的生物——安全措施。目的是防止病原從老的動物傳播到敏感的幼小動物。
3、豬舍周圍設置圍墻以防止過路人或大動物、食肉動物偶然進入。這也是提供“安全感”。
4、入口處設置衛生站,向飼料車、屠宰用車和需用的其它車輛噴灑消毒藥,應作為生物——安全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比較易行。
5、所有的建筑應能防鼠、防鳥。
記住,這些媒介是病原微生物的最廣泛的來源,必須加以控制。
6、養豬操作中一個推薦的標準是建立個人淋浴系統,該系統必須加以監督,保證設備良好,保持整潔,為所有人員提供毛巾和豬場服裝。清潔區和骯臟區必須分界明顯,防止衣服和供應物品交叉污染。所有雇員都必須充分淋浴,特別注意頭發、指甲和呼吸道以減少潛在的病原菌。
7、來訪者登記冊是追蹤來賓和他們以前豬接觸史的方便的方法。
8、飼料桶周圍的飼料顆粒必須及時清潔。顆粒飼料吸引鳥類和野生動物,可能成為養豬生產的疾病來源。廢棄的飼料決不能再次進入飼養系統,必須認為它已經被污染。
9、死亡了的動物必須處理適當,防止引進新的疾病或擴散新病。每個豬都應有其適合的死豬處理方法。處理程序須得到獸醫的同意,每個季度檢查一次以防發生差錯,資料錯誤或理解錯誤。
10、必須有效地控制蠅類,防止引進疾病。
11、養豬生產中不可和其它豬場共用設備或其它供應品。必要時須經適當消毒并經獸醫批準。
12、豬場內各個裝卸豬的斜槽必須保持生物——安全。這些斜槽的設計應可在用后便于清潔和消毒。在這個非常重要的區域內,不允許存在捷徑。裝豬槽可能是防止引進嚴重疾病的最后一個機會,搞得不好能讓人失去在豬場的滿意工作,若有豬從裝豬槽中逃脫,不能讓此豬再進入豬場。斜槽的設計應能防止逃豬跑回豬場。這種設計是防止病原微生物進入豬場的一個重要安全措施。
六、引進新豬
各個豬場都應有新豬隔離單元。新豬引進豬群之前至少要有30天的隔離期。有些豬群需要的時間更長,特別是存在豬繁殖和呼吸綜合癥的豬群。養豬管理要堅持完全隔離群豬。在檢疫當天最后給豬群淋浴是照料豬群的可取方法。發現任何疾病表現應報告經理或獸醫。
在新豬引進豬群之前,需要作血液試驗。在檢疫豬群中放置站崗豬(sentinel pig)或屠宰豬(slaughter pig)是使新豬適應的一個妙法。在引進新豬之前,向新豬的來源豬場的獸醫即刻掛個電話也是一個好注意。
子宮切開術(hysterotomy)或胚胎移植(embryotransfer)如果各道程序處理得當,也是引進新豬的安全途徑。人工授精比活畜轉移好。但是,并非就不存在危險,仍然需要監測來源豬群。
七、私人豬場評價——問題討論
(一)外部生物--安全的考慮
1.豬場是否有圍欄?
2.豬場是否有入口指示,清楚地標明訪問者須知?
3.在豬場的3英里范圍內是否有其它豬場?
4.豬場有無疾病入侵的天然屏障,例如山丘、林區,地質結構?
5.鄰近居民、道路、教堂、學校等可否看到豬場?
6.豬場是否經過除草、修剪?無飼料顆粒、廢料或其它碎屑?豬場所有者是否在養豬生產中以此引以為自豪?
7.建筑物周圍是否存在防鼠障礙?
8.是否存在有效的廢物管理制度并生效?
9.廢物管理用的設備是否用于其它豬場?
10.飼料運輸是否使用專用的卡車?飼料車是否經過清潔和消毒?飼料車以前到達你豬場停在何處?
11.飼料是碾碎的還是制成顆粒的?
12.裝載屠宰豬和飼養豬的卡車是否經過清潔和消毒?何時進行的?
13.豬場是否有新種豬用的生物——安全檢疫建筑?位置在何處?檢疫的要求是什么?檢疫設施中有無淋浴器?是否經常使用?
14.新進的豬是否保持檢疫至少3周?
15.種畜供應場上否適合的衛生控制計劃?
16.種畜供應場是否有單獨的獸醫監測其衛生控制計劃?
17.豬場是否有場外的洗車設備清洗所有進入場區的車輛?
18.所有接觸豬的車輛是否經過清洗,消毒?進入豬場之前是否已經干燥?
19.是否具有生物——安全訓練手冊?
20.所有訪問者,包括駕駛員不得接觸豬只、豬群和養豬人至少24小時。
21.生物——安全規則是否得到實施?
22.豬場是否制訂有效的蠅類控制計劃并行之有效?
23.豬場是否制定有效的確當的鼠類控制計劃并置于監測計劃之下?
24.在該縣和州內當地豬的密度是多少?
25.所在供應品在進入豬場之前是否都經過生物——安全監測?
26.死豬是否以生物——安全的方式處理?
(二)內部生物—安全的考慮
1.是否具有淋浴和更衣室?這可以為豬場的其它區域提供有效的防病屏障。是否在使用之中?是否有足夠的指甲刷?
2.是否明顯地樹立淋浴指示牌?
3.是否有來訪者簽名冊?并有來訪者須知和結束時間規則?
4.辦公室是否清潔有序?
5.豬場是否有適當的記錄制度,定期分析生產問題?
6.豬場是否有獸醫顧問定期檢查?
7.豬場是否清潔,塵土不多,通氣適當?
8.豬場是否確認無布氏桿菌病和無偽狂犬病(Validated Brucellosis Free, and Qualified Pseudorabies Free)?
9.豬場是否實行以單間或豬舍的全進/全出制?
10.豬場各個水平的豬用的哪些疫苗?
11.最近12個月來,斷奶前死亡率、哺乳期死亡率和生長/肥育期死亡率各是多少?
12.最近12個月來,種豬的死亡率是多少?
13.整個建筑、走道和裝豬出口是否防鳥?
14.裝豬出口在兩次裝豬之間是否清洗并消毒?
15.豬場有無經濟重要疾病的標志?
16.宰后檢驗是否由合格的獸醫常規進行?
17.一年中是否進行兩次屠宰檢查?
18.水源在何處?有無批準的過濾——氯化系統?是否每月檢查腸桿菌?是否執行年度常規水分析?
19.豬場有無露天的排水溝?
20.列出所有的飼料級抗生素和常規的用量。
21.豬場是否符合含NPPC豬肉質量保證計劃的Ⅲ級水平(Level Ⅲ of the NPPC Pork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22.豬場是否有清除死豬的生物——安全方法?該方法如何,怎樣實行?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