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4584|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內容] 健康養殖中微生態制劑的合理使用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8-26 17:0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莫棣華研究員在其文章《養殖業遇到的問題與對策》(見《廣東飼料》2008 年第3、4 期)中針對當前養殖業在疫病防控、排污治理、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及風味等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可謂一語中的。其在對策中所提出的“加強養殖管理,實行生態養殖”的觀點,更是與行業高度關注并提倡的“健康養殖”理念不謀而合。微生態制劑因其無毒、無殘留、無副作用,已成為替代抗生素的首選產品之一。本文特就當前微生態制劑的影響因素及合
    理使用作初步探討,同時亦作為對莫棣華研究員一文的互動和回應。
    1 影響微生態制劑使用效果的因素
    1. 1 外界環境的影響
    1.1.1 水分。微生態制劑在相當干燥條件下,水分對菌群活力有明顯影響,但是在貯藏條件下,提高水分含量則菌群活力可能明顯下降。水分對菌群活力影響最小的是芽孢桿菌,其次是糞鏈球菌,水分對乳酸菌影響甚大,為了保證微生態制劑中菌群活力,配合飼料中含水量低于10 %比較理想。
    1.1.2 pH 值。大多數微生物在pH 4 ~ 4.5 的條件下均會自動死亡。作為微生態制劑作用的微生物在干燥收獲以前,置于pH 6 ~ 7 的中性條件下培養比較適宜。基于微生物這一特性,在配合日糧中使用時不適宜與酸化劑混合使用。
    1.1.3 溫度。芽孢桿菌能耐受較高溫度,52~102℃ 范圍內損失很小。加入配合飼料中,在
    102條件下制粒,貯藏8 周后仍然比較穩定;乳酸菌類在溫度66℃或更高時幾乎完全失去活性;鏈球菌在72℃條件下,活菌損失96% 以上;酵母菌在82~86℃條件下完全失去活性。微生態制劑正常貯藏條件下,溫度不宜高于25℃。
    1.1.4 營養物質。研究證明,不飽和脂肪酸對微生態制劑具有拮抗作用。因此配合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應盡量避免與添加油脂直接接觸。飼料中的油脂,在制粒過程中對微生態制劑耐受溫熱壓的能力具有保護作用,礦物質直接與微生態制劑中的益生菌接觸或多或少會影響其活性,飼料中鈣顯著影響乳酸活性。
    1.1.5 氧化和抑菌物質。大多數微生物菌種屬于厭氧或兼性厭氧型,對氧氣耐受性較差。大多抗生素、磺胺類藥物、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預混劑、濃縮料等都屬于抑菌物質,可使活菌活性降低。
    1. 2 宿主動物的影響
    1.2.1 宿主動物種類。適于單胃動物的微生態制劑所用菌株一般為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等,而適于反芻動物的是酵母菌。
    1.2.2 宿主動物的年齡或飼養階段。宿主因素對微生態制劑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宿主的生理性改變如年齡的改變,在幼齡、育成期和老齡期或斷奶期和泌乳期等都會影響微生態制劑的應用效果。
    1.2.3 宿主動物生理狀態。一些應激因素等可誘使腸道習慣性產生激素,降低腸道黏膜層的厚度,降低益生菌的黏附能力,減弱益生菌發揮其功效水平。動物處于外界環境變化等應激時期是微生態制劑發揮最佳作用效果的前提條件。
    1.2.4 宿主動物的飼料成分。飼料成分對微生態制劑發揮其功效也有影響。某些食物成分可以使胃酸或膽汁酸分泌增多,影響微生態制劑在經過胃或十二指腸時的活存率。口服對益生菌敏感的抗生素將產生巨大的殺滅作用。
    1.2.5 宿主動物的腸道菌群狀態。通常宿主腸道的正常菌群對外來菌群具有強烈的定植抗力,作為非宿主原有正常菌群成員的益生菌很難在宿主腸道中黏附定植。如果宿主處于菌群失調狀態,微生態制劑就更容易發揮其作用,效果更明顯。
    1. 3 生產工藝的影響
    生產工藝條件對微生態制劑發揮其功效具有很大影響。如菌株在發酵時的生長條件以及發酵
    結束的時間,會影響菌體在干燥和貯藏時的存活率。同一益生菌菌株如嗜酸乳酸桿菌,一種發酵條件是37℃,培養12 小時;另一種發酵條件是32℃,培養48 小時,由于發酵條件不同,其終端代謝產物不同,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效果也會產生很大不同。
    1. 4 其他因素
    1.4.1 與抗生素和抗球蟲藥物的配伍。抗生素和化學合成抗菌劑對微生態制劑有殺滅作用,因此一般不可同時使用。
    1.4.2 貯存條件和時間的影響。貯存條件是影響益生菌存活率和貨架期的關鍵因素。活菌制劑在低溫、低濕度、密封、隔氧的貯存條件下,才能保持高存活率和長貨架期。
    1.4.3 使用方法、劑量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在飼料中添加用于促生長或預防疾病,至少每克飼料應含有106cfu 有效活菌,否則難以發揮明顯的功效。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08-8-26 17:07:57 | 只看該作者
    2 微生態制劑的正確選擇和使用
    2. 1 合理選擇微生態制劑實際生產中,應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制劑,如預防疾病,應選用乳酸菌、片球菌、雙歧桿菌等產乳酸類細菌制劑;促進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可選用芽孢桿菌、乳酸桿菌、酵母菌和霉菌制劑;改善養殖環境,應選用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等制劑。動物消化道內的微生物具有多樣性,而細菌對宿主又有一定的特異性,對豬效果良好的微生態制劑,對雞不一定有效。選擇微生態制劑時,一定要充分了解制劑菌種的性能類型和作用特點,充分考慮不同種類動物消化系統的解剖結構和生理生態特點。如同樣是反芻動物,幼齡動物常用乳酸菌制劑,而成年動物則應使用米曲霉、黑曲霉和啤酒酵母制劑。
    2. 2 盡早使用,長期使用根據先入為主的理論,通過先入菌的占據性控制,能夠減少或阻礙病原菌的定居。一般在動物幼齡期,體內微生態平衡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弱,此時引入益生菌,可較快地進入腸道內,占據附著點,此時效果最佳。如新生反芻動物腸道
    內有益微生物種群數量的增加不僅可以促進宿主動物對纖維素的消化,而且有助于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害腸道。微生態制劑的預防效果好于治療,作用發揮較慢,故應長時間連續飼喂。
    2. 3 合理掌握施用劑量微生態制劑的益生作用是通過有益微生物在動物體內一系列生理活動來實現的,其最終效果同施加的益生菌的數量密切相關。數量不夠,在體內不能形成菌群優勢,難以起到益生作用。根據試驗,如果一種細菌在盲腸內容物的濃度低于107cfu/g
    該菌產生的酶及代謝產物不足以影響宿主;數量過多,超出占據腸內附著點和形成優勢菌群所需的菌量,非但功效不會增加,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微生態制劑用于特定養殖動物所需的菌群數量尚無統一的規定,但大量的研究表明飼料中活菌數在
    106~107cfu/g 效果較好。
    2. 4 微生態制劑與抗生素及其他抗菌殺毒藥物的配合使用由于微生態制劑是活菌制劑,一般應禁止與抗生素、殺菌藥、消毒藥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藥同時使用,否則會殺死或抑制其中的活菌,減弱或失去微生態制劑的作用。但在動物發病期,可能需要選用針對性較強的
    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控制疾病的蔓延,在殺死致病菌的同時,動物體內的正常菌群也遭到破壞,此時應及時引入微生態制劑,通過其獨特的益生作用,使紊亂的腸道菌群平衡得到恢復。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08-8-26 17:08:13 | 只看該作者
    3 微生態制劑在養殖動物上的應用
    3. 1 微生態制劑在畜禽養殖中的應用目前國內微生態制劑在畜禽日糧中的應用較多,大量的研究和應用表明:微生態制劑作為畜禽飼料添加劑,能夠有效地提高畜禽生產性能,改善
    飼養環境,降低疾病發病率,而且能夠解決畜禽產品的藥物殘留問題。微生態制劑在畜禽養殖上的使用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3.1.1 使用時機。前面也提到,微生態制劑在動物幼齡期、應激期(如斷奶、運輸、飼料或環境的改變)使用效果更佳。另外,宿主腸道內的菌群組成缺乏有益菌或腸道內有有害菌存在時效果明顯;如果動物自然接種了大量有益菌或沒有反作用菌存在時效果不明顯。國外研究表明,在低水平飼糧中使用效果比營養較為全面的飼糧更顯著。微生物產品的預防作用較好,為了補充不斷排出體外的有益菌,應長時間連續飼喂。實驗表明,對雞停用益生菌后7 天,其腸道中便檢測不到原來的益生菌株。此外,使用抗生素和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草藥時也不能
    使用微生物產品。
    3.1.2 使用方法:①在飼料中添加。飼料中添加量根據菌種特點及需求比例確定,一般按配合飼料的0.1%~2% 添加。②單純藥用。以顆粒劑、片劑、膠囊、糊劑等直接經口飼喂。③注射使用。如對禽類嗉囊、反芻家畜瘤胃注射。④飲用。將產品溶于飲水中,讓畜禽飲用。根據每次需要量兌水使其一次飲完。
    3. 2 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在大規模、集約化飼養條件下,對水產養殖病害的防治更應體現在預防上。用于水產養殖的微生態制劑通過調節水體的微生態平衡,調整水產養殖生物環境,凈化水質,可以達到提高養殖品種健康水平及改良養殖環境的目的。現階段水產養殖中主要使用單一菌種微生態制劑,包括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蛭弧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桿菌、反硝化細菌等;而復合微生態制劑主要有益生素、EM菌、益水寶、生物抗菌肽等。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上的使用,主要有注射或浸浴生物體、作為飼料添加劑、直接加入水環境三種方式。使用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環境是否適合有益菌的生存和繁殖,如同時使用消毒劑、抗生素或使用間隔時間短等,會降低作用效果,一般應間隔至少在5 天以上。二是應使有益菌盡快形成優勢并能持續,所以,所含活菌數要達一定的指標,首次使用和換水后使用用量要足,并堅持長期連續使用,效果可達最佳。
    4 結語
    微生態制劑避免了抗生素長期使用的毒副作用及耐藥性或抗藥性,可防治微生態平衡失調,同時可促進畜禽生長發育,提高飼料消化、吸收和轉化率,增加肉蛋產率,而且產品中沒有殘留污染,完全符合綠色食品要求。如能夠在飼料生產中得到廣泛運用,必將會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22:3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盐池县| 梨树县| 苍南县| 砚山县| 汝阳县| 容城县| 沂水县| 西和县| 南木林县| 宣城市| 启东市| 丹阳市| 美姑县| 齐河县| 淮滨县| 永寿县| 荔浦县| 遵义县| 长沙县| 大田县| 杭锦旗| 古蔺县| 托里县| 衡阳县| 东城区| 宜昌市| 册亨县| 台州市| 保康县| 石屏县| 肇庆市| 云梦县| 新田县| 曲周县| 东城区| 乐亭县| 广饶县| 英吉沙县| 灵石县| 离岛区|